說到年輕球員使用,國安的過往並不是那麽可堪回首,梯隊球員在通往國安一線隊的通道上,始終不是那麽順利,以至于國安梯隊年輕球員,出現了不少「牆內開花牆外香」的情況。
丁海峰、唐淼和李提香,應該算是這種類型的代表。
不知道國安前任主席羅甯離開國安的時候,弄沒弄明白丁海峰是誰。此前,他只是聽到球迷和媒體一直在念叨著這個名字,不是央視版《水浒傳》裏的武松,而是國安梯隊培養出來的左後衛。
丁海峰2011年被帕切科提拔到了一線隊,當時老帕很看好他,有一次還把他列入18人名單,帶他參加了一次賽前發布會,只是在帕切科手下,丁海峰並沒有獲得出場的機會。
老帕執教的第二年,丁海峰就離開了國安。當時有一種說法是,帕切科要求丁海峰簽約跟自己有關的經紀公司,丁海峰沒有照做,于是就被老帕除名了。後來還有一種說法是,國安的某位中方教練員讓丁海峰在休賽期幫自己的業余隊踢場野球,丁海峰擔心受傷沒有同意,結果就離開了,而老帕是後來才得知丁海峰離開的。
無論是哪種說法,足球界的江湖傳言本來就多,信不信都無所謂,但結果是,離開的丁海峰先南下後北上,深圳、遼甯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中甲中超溜了一圈後,他成爲了國腳級的左後衛。
丁海峰的最高成就,恐怕是曾一度引起當時的廣州恒大的興趣。平心而論,丁海峰的巅峰狀態也比不上李磊,他攻強守弱比較明顯,不如李磊均衡。但是,作爲一名「國安的孩子」,具備邊緣國腳實力且有一定技術特點的球員,最終沒能夠爲國安做出貢獻,恐怕無論是上到羅總高總,下到普通球迷,心裏都會覺得挺「懊糟」。
在李磊成熟之前,國安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左後衛位置就靠著張辛昕一個人支撐,趙和靖本來是當做右後衛來引進的,趁著張辛昕受傷客串了兩年表現不錯就被固定下來,但其實國安一直沒有正經八百的左後衛。
與丁海峰類似的是唐淼,他所在的右後衛位置國安也一直都缺人。老將周挺一直堅持到了35歲,周挺一走,趙和靖被從左邊搬到右邊,國安才算湊合對付了一兩年。
唐淼比丁海峰還悲催的是,他連帕切科都沒有見到過。國安精英隊從新加坡打架事件回來後就解散了,當時有傷在身且並不被看好的唐淼,與他的兄弟唐鑫一起就離開了國安。
唐淼跟丁海峰一樣,也經曆了很長一段時間的低谷,從中乙到中甲再到中超,最終他在廣州富力成爲主力,然後成爲富力的老臣,並最終入選國家隊。
唐淼和丁海峰都在廣州富力效力過,後來唐淼還等來了跟他同一批的梯隊隊友李提香。現在,李提香已經是廣州富力的中場核心,並且還是球隊的中方隊長。他和唐淼一起,兩個國安梯隊的球員,俨然是廣州城這支球隊的老大哥級人物。
其實國安並不是不重視李提香。帕切科就很喜歡這位腳法秀麗但身材柔弱的中場,李提香有一腳很不錯的左腳傳球,踢球大局觀好,是典型的北京足球風格的球員,只是在年輕的時候身體過于瘦弱,對抗較差。
帕切科給過李提香一些機會,尤其是2012年最後階段,帕切科拿下了原來的組織核心徐亮,讓李提香踢組織後腰。如果2012年底帕切科不離開國安,或許李提香就會在國安接過徐亮的班,但帕切科走了以後,斯塔諾在對此前一批年輕球員的培養方面問題很大,絕大部分年輕球員在斯塔諾手下都出現了明顯的退步。
後來國安還一度把李提香租借到葡萄牙去鍛煉了半個賽季,但因爲2014年的時候國安整體兵強馬壯,李提香確實沒有太多機會,後來他也就只能離開了北京。
但李提香這樣技術和意識的球員,在中國足壇確實不多見,所以他後來慢慢地在中超站穩腳跟,更神奇的是,他在廣州富力長期擔任三中衛裏的左中衛,在對抗方面也隨著年齡的增長有所彌補,現在33歲的他在組織型後腰的位置上踢得也更遊刃有余。
李提香、唐淼和丁海峰,他們身前是徐亮、周挺和張辛昕,這三名老將的能力確實強于他們,即便是後來他們三人踢出名堂,也未必比當時的三位老將更好。這是中國足球「一代不如一代」的現實造成的。但是,如果用發展的眼光來看,2011年和2012年的他們三人或許不如三位老將,但如果在國安能夠得到更多機會鍛煉,到2016年或者2017年的時候,他們三人還不如36、7歲的三位老將嗎?肯定不會。他們仍是同位置同年齡段球員裏的佼佼者。
其實,李提香、唐淼和丁海峰能夠踢出來,跟他們離開國安早有一定的關系。同樣早早離開國安的蘇渤洋、唐鑫等人後來也都有了踢中超的機會,當然他們的能力不算多強,但如果能夠有一定的機會鍛煉,是不是至少可以在國安擔任一個替補位置呢?
而那些沒有早點離開國安的年輕球員,其實比他們更爲可惜。
楊運、王皓、譚天澄、李涵博,這是典型因爲沒有離開國安,而最後讓自己陷入到無球可踢的尴尬中的人。
論天賦,譚天澄曾經與武磊和張稀哲齊名,他是91國青「三叉戟」中的箭頭人物,在青年隊的階段,這是中國本土賽場上的大殺器。
譚天澄的起點很高,在09年國安爭冠的時候,就代表國安首發過,而且表現還很不錯。如果沿著這條路走的話,他至少不應該比張稀哲差太多。
但悲催的地方在于,譚天澄成長的初期,中國足球已經開始了由廣州恒大引發的「軍備競賽」。各支球隊鋒線上全都是外援,打雙前鋒的往往會用兩個外援組成「黑風雙煞」,打三前鋒的則習慣使用「三叉戟」。在那個年代,本土的當打前鋒郜林和于大寶也只能是去踢邊路,只有楊旭一個人算是正經的本土中鋒,但在到魯能以後也成了替補。
帕切科手下,譚天澄得到了一些機會,一方面是帕切科重視年輕球員,另一方面也是國安當時的外援水平確實一般,大格和小馬丁雖然更好用,但整體能力並非超群。可是再往後的卡努特、格隆、烏塔卡、德揚等人,要麽是名滿歐洲亞洲的外援,要麽是在歐美聯賽拿過個人榮譽的外援,譚天澄根本就沒有機會。
可能到現在,譚天澄都會遺憾他在2015年的一場比賽裏替補上場後錯失了一個絕殺的好機會,如果那個球進了,或許他會有更多的機會,但擦著立柱出去的這個球,也宣告了他跟國安的緣分結束了。
譚天澄沒踢出來,跟他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受到傷病困擾也有關系。他後來去了中甲和中超的幾個隊也踢了一些比賽,但比起當年的隊友武磊和張稀哲,他已經落後太多了。
比譚天澄大兩歲的楊運,同樣是外援前鋒當道的受害者。很多人記得的都是2014年楊運在亞冠賽場上回傳失誤,導致楊智紅牌的那一幕,卻沒有人記得,2010年時剛剛21歲的楊運是如何蹂躏國腳中衛趙鵬的——或許是因爲球迷太年輕,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爲那場比賽有一個19歲的張稀哲比楊運更出彩。
2010年主場同河南隊的比賽,楊運作爲首發中鋒出場,在與國腳趙鵬的對抗中取得了完勝,趙鵬爲了防守楊運不得不多次采取犯規戰術,同時還付出了一張黃牌的代價。而楊運的一次禁區內的淩空墊射也差點打入自己的中超處子球。
雖然趙鵬是範志毅口中的那個「他能踢中衛嗎?沒有那個能力」的人,但在2010年前後,趙鵬確實也是國內中後衛裏數得著的球員。能夠贏得與趙鵬的對抗,說明了楊運作爲中鋒的能力。
楊運的球風其實有點像張玉甯,他身體很強壯,背身拿球的能力不錯,站樁做球的意識好,只是門前射門的能力不如張玉甯。
但楊運算是在國安只留下了這麽一點高光時刻,還有一次是2011年,國安客場打天津的時候,楊運曾經爲隊友送出過一次助攻。
帕切科走了以後,楊運的機會就徹底沒了。斯塔諾把他改造成了後腰,畢竟他有身體,也有技術,只是在後腰這個特別需要位置感和預判意識的位置上,中鋒出身的楊運完全迷失。
楊運離開國安的時候已經26、7歲了,他的技術已經定型,而連自己的位置都沒有找到,雖然他後來去其他的中超球隊也踢了一段時間的主力,但也是不溫不火。
斯塔諾手下唯一成長的年輕球員是王皓,這位前國青隊邊鋒特別適合斯塔諾的防守反擊戰術,在2013年裏他爲國安貢獻了多個進球和助攻,已經有破繭而出之勢。
但很奇怪的是,在2013年底和2014年初的轉會窗口期,國安在王皓已經踢出不錯表現且引進了張呈棟後,又先後引進了宋博軒和陳志钊兩位邊前衛,2015年又引進了張池明。這一下國安在邊路的球員出現了紮堆,張呈棟、宋博軒和陳志钊都是花了好幾千萬買來的,而自己梯隊培養的王皓,自然排在了末尾。
加上王皓並不適應曼薩諾的高位壓迫和傳控的踢法,結果,2013年的短暫輝煌,成爲昙花一現,王皓在破繭的最後一刻,沒能化成蝴蝶。
後來王皓離開國安就銷聲匿迹了,中甲中乙也沒有了他的消息,據說是還不到30歲就直接退役了。
還有一個在亞冠打入過驚天一球的李涵博,也跟王皓一樣早早退役。李涵博是91梯隊的成員,跟張稀哲和雷騰龍同歲,從帕切科時期到曼薩諾時期,一直到紮切羅尼來到球隊時,他都在隊中。帕切科用他打過邊前衛,曼薩諾用他打過邊後衛,紮切羅尼用他打前鋒,位置的不斷更叠也說明他就是球隊的一個應急球員。
其實,李涵博也有自己的特點,他的速度、體能和技術都不錯,個子雖然不高,但身體對抗很好,是個矮壯型的球員。如果早一點改造成邊後衛的話,至少能夠緩解一下國安在邊後衛位置人員短缺的問題。
只是國安當時一門心思去挖邊後衛,沒有想到內部挖潛培養,買來了李運秋,結果發現也並不好用,而李涵博也失去了黃金的培養期。
李涵博離開國安的時間比王皓晚,但同樣在離開國安後就沒有出現在職業賽場上,不到30歲就結束了足球生涯。
以上這些人,像唐淼和丁海峰,後來證明都是有國腳實力的,李提香在中超中遊球隊也能踢上主力。楊運和王皓都在中超有過短暫的閃光,譚天澄和李涵博則是在青年隊時被寄予厚望。這都說明他們的能力其實都不錯,只是沒有得到機會,要麽被老將壓制,要麽被外援壓制,要麽被引援壓制。
很多事實也證明,那些離開國安的球員,最後再回到國安來也能爲國安貢獻很大的力量。姜濤和張瑀是最典型的代表。姜濤也是帕切科賞識的球員,但從帕切科到曼薩諾,他都沒有得到過一分鍾的機會。無奈之下25歲的他離開國安去了青島踢了兩年中甲,2017年他回到國安,很快就成爲了球隊主力。
當時很多球迷對姜濤不感冒,罵他罵得特別狠。但要知道,回到國安的那一年,其實才是姜濤職業生涯的第三個賽季,這位27歲的「小將」,如果能夠早一些得到鍛煉和機會,他的表現會比如今強得多。
好在,後來姜濤也不斷證明自己,除了兢兢業業的比賽態度之外,還有對國安不離不棄的忠心,以及偶爾神來之筆的傳中,在國安的曆史上也留下了兩腳精美絕倫的貢獻。
張瑀離開國安也頗爲無奈,國安草草的解散了93-94梯隊,張瑀一度無球可踢,後來尋求體育總監邵佳一的幫忙回到國安,一直在預備隊折服。直到2018年施密特把他扶上位,踢了一年的主力。
雖然那一年張瑀的表現不能說多出彩,但作爲一名24歲的中超「新人」,他至少也能得到70分的評價。其實以張瑀的能力、特點和年齡,以及北京孩子的這一特殊身份,在國安擔任一個替補中衛是沒有問題的,但沒辦法,國安先是改造了于大寶,而後回收了晉鵬翔,接著引進了楊帆,一個又一個新中衛的出現,擠壓了張瑀的空間,他只能再一次離開國安。
但實話實說,于大寶也好,楊帆也好,更別提晉鵬翔和柏楊,他們哪一個比張瑀踢主力的那一年表現更好了?張瑀的情況跟王皓有些類似,明明眼看著就好「冒頭」了,然後被國安自己生生的給按回去。縱然他們在國安這種強隊無法成爲主力,那麽就算是擔任個替補,也比留著晉鵬翔這樣的球員有點意義吧。
姜濤和張瑀之後,現在還有國安吳貴超、張岩這樣的新一代國安梯隊成員,他們離開國安,然後在其他球隊成長,這些,國安不覺得可惜嗎?縱然以上這些人都不是張稀哲這樣的「天才」,但至少比球隊裏那些「庸才」強得多吧。
國安總是習慣買來一些能力並不算特別突出的球員,把自己的同位置還不錯的青訓球員壓下去,然後還不讓自己的青訓球員早點離開另謀出路,最後的結果是,買人花了錢,賣人沒錢賺。
從中信到中赫,這個問題一直都在,且沒有看到有要解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