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ZC×漳州市
兩年前,因爲《中國新說唱》這檔節目,“勒是霧都”這句口號成爲年輕人間的流行詞,在一定程度上也讓大衆對“霧都重慶”這座城市的好感度提升不少。
漳州城航拍 圖/視覺中國
這是hiphop文化中對于孕育自己的城市的一種致敬,類似的還有CDC(成都市)、CSC(長沙市),以及東三省地區的DBC(東北城),這種“shout out to my city”的理念也和我們中國人的“家國情懷”很是契合。
龍海紫雲岩 攝/羅閩榮
坐落于福建東南沿海的福建漳州,有著川渝同款的閑適與慵懶,當你真正試著以一個參與者的身份,撥開這裏的神秘面紗,你會察覺這座城市閑適安靜的背後,也有著它最爲獨特的hiphop氣質。
1。
『 愛拼才會贏的Hustle 』
1988年,台灣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歌手葉啓田推出了一首歌《愛拼才會贏》。
誰能想到,這首歌不但火遍了台北,還飄出寶島台灣,隨著太平洋的吹到了對岸的福建,也吹進了漳州人的耳朵裏。
“你是漳州人啊,那你一定會唱《愛拼才會贏》” 圖/節目截圖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簡單卻直擊人心的歌詞,也唱出了漳州人骨子裏敢拼敢闖的勁。
漳州人愛拼才會贏的精神,其實早在陳元光開漳時期,便有迹可循。
1300多年前,陳元光隨父親陳政率領3600名府兵、123員戰將,從河南固始縣出發,南下入閩平定“蠻獠嘯亂”,並在漳州開疆辟土,創建漳州府,成爲漳州首任刺史。
愛拼敢贏的陳元光勵精圖治,帶著漳州人民發展生産、屯田墾荒、興修水利,並引進中原先進的農耕技術,讓當地百姓掌握鐵器牛耕,走出刀耕火種的落後狀態。
不僅如此,陳元光還首開先河,在漳州創辦鄉校,推行科舉制度,漳州從此重學風氣盛行,開啓了文風鼎盛的時代。
2018年開漳聖王文化節開幕式 圖/閩南日報
經過近40年的開發建設,漳州從不毛之地變身爲民風淳厚、百業興旺的樂土。陳元光的開漳功績亦得到後世認可,乾隆追封其爲“開漳聖王”並登上神壇,成爲兩岸共同的信仰,香火綿延,千年不衰。
作爲著名的僑鄉,漳州不僅“走進來”的人愛拼敢贏,“走出去”的人更是如此。
明代是中國實行海禁最爲嚴厲的時代,國人被禁止出海,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環境決定了福建生存資源的匮乏。
冒著被朝廷追殺的風險,漳州人決定铤而走險,很快,在月港曲折而荒涼的海岸上,悄然送出一艘艘商船。
月港遺址,訴說著漳州人航海之艱 圖/王友學
隨後,月港迅速崛起,成爲當時中國唯一合法的商人出海貿易港口。每年從月港揚帆的船舶多達300余艘,這些華人商舶遍曆東洋的47個國家。
明代漳州月港位置圖。制圖/Paprika,圖/《地道風物·閩南》
在帝國的視野中,朝廷所在之處仍是天朝上國,居于世界的中心,而此刻,在西方人的視野中,令中國與大航海時代産生更深刻聯系的,卻是漳州這個小小的月港。
面對海洋,漳州人一向義無反顧。從明朝開始的數百年間,漳州人從未停止下南洋的步伐。
其實下南洋不僅是一部創業史,更是一部血淚史,需要面臨朝廷嚴加制裁、旅途艱險、當地勢力不斷施壓等種種困難。
這個時期,西方的貨幣——鐳(real)成了漳州的通用等價物。圖/Wikipedia
漳州人卻頂著壓力,靠著自己的勤勞勇敢智慧在他鄉闖出一片天下,成爲叱咤風雲的商界大佬。
如從肩挑小販到甲必丹的顔二、星沙貿易第一人的王友海、點石成金的田考、菲律賓五金大王楊在田、新加坡航運大王林秉祥、萬金油大王楊玉瑩等。
2。
『 敦親睦族的Neighborhood 』
海外貿易和移民環境的險惡,使得在外拼搏的漳州人困難重重。
而將他們團結凝聚在一起的,是強烈的宗族鄉土觀念,是相互扶持、共度險境的信念,這也是締結海外商貿社會網絡的基礎。
坐動車經過福建,當列車不斷在隧道穿行的時候,你就會體會到什麽是八山一水一分田 圖/航拍中國
在那個年代,漂泊海外的人總希望有朝一日能衣錦還鄉,落葉歸根,卻因爲交通困難、路費昂貴等原因,想要回鄉而不得,最後只能客死他鄉,一生未歸。
明清時的菲律賓處于西班牙殖民統治時期,中國人少有天主教徒,所以不被允許安葬,在外的閩南人就創建了屬于自己的墓園——華僑義山。
華僑義山是菲律賓在西班牙殖民時期中國人的墓地。圖/圖蟲·創意
而幸存下來的人,倘若發了財,決定留在南洋,便會在當地建祠堂修族譜,謹記自己的來處。
至今,東南亞地區不少地方仍可尋到漳州華僑修建的祠堂和族譜。
槟城龍山堂邱公司,是馬來西亞華人姓氏宗祠組織中最突出的一個。圖/視覺中國
發家致富後,華僑們往往會彙回大量的鈔票,用于建造房子,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番仔樓”。
有多余的錢,華僑們也會捐資用于家鄉的建設,如興辦學校、修建宗祠、道路等。
海洋文化交融的番仔樓。攝/陳君香,圖/《風物中國志·龍海》
漳州人極爲重視宗祠的修建,幾乎每個姓氏都有自己的宗祠。
宗祠的建築往往雕梁畫棟、用料考究、氣勢恢宏,“出磚入石燕尾脊、雕梁畫棟皇宮起”,極具閩南建築傳統風格。
海上歸來的閩南人,從西班牙馬尼拉那裏帶來紅磚建築風格。圖/圖蟲創意
漳州人相信,祠堂是家族的血脈,更是鄉土的根,只有牢記自己從哪裏來,才明白要向哪去。
漳州人的敦親睦族,在土樓這種建築上也體現得淋漓盡致。
土樓的建立本是爲了禦敵和保障安全,但這種相對分開又需要互相信任的居住模式,只有宗親之間才能實現。
南靖土樓,有圓有方,隱藏在山野之間。攝/王茜
一族聚居于一座土樓,血緣是最堅固的屏障。”兄弟阋于牆,外禦其侮“,同仇敵忾,以宗族爲單位與敵寇相爭。
3。
『 Old&New School交融的城市文化 』
我們更願意相信,漳州的生命力與其保留得當的古迹和曆史有關。
這裏的花海四季變換著不同的顔色,城裏的人們在古城的大街小巷中慢悠悠地度過一下午,對于那些繁忙都市裏的人來說,這是現代生活中的一份奢侈。
漳州古地圖 圖/國家地理中文網
唐貞元二年(786年),漳州州治從漳浦遷徙至今;宋初築土爲子城,鹹平二年(999年)疏浚了護城河,古城內有“九街十三巷、三庵、二院、一株榕樹不見天”之說。
很多地方把榕樹稱爲神樹,也是老人、孩子休息玩耍的地方 攝/羅閩榮
漳州城曆代均有修築,後來陳炯明入主漳州建設“閩南護法區”,以新文化之概念建設這座老城,拆城牆、修騎樓、建公園、擴公路……這些時間的遺存也逐漸架構起了漳州古城裏的曆史肌理。
曆經千年洗禮,漳州城裏迄今依然保留著舊時的風貌,這些曆史的使者,仍以堅守的姿態,記錄著城裏的滄桑變幻,述說著繁華榮耀。
漳州古城 攝/陳健
「守舊」的同時,漳州人也不忘「迎新」,無論是在鬧市繁華或古老街巷,你都會在不經意間遇見Old School和New School融合得恰到好處的城市風貌。
古城的建築已被歲月洗滌得逐漸老舊,西洋風的灰塑照片也慢慢斑駁。但在這裏的每一個招牌下,你都能看到新的店面。
“天益壽藥店”、“有大道華洋雜貨”、“萬圓錢莊”、“商務印書館代理處”……不要以爲他們就是對應賣藥,賣雜貨的,本地人在這些店招下賣什麽你永遠都猜不到。
古街裏的老招牌 圖/野路甜點鋪
漫步在古城的青石板上,你會有回到民國時期的恍惚感,但其實,百米之外就是高樓大廈。
古城的不遠處就是漳州最熱鬧的市中心
現在的古城,入駐了更多的“網紅店”,你甚至能在這裏邂逅諸多各具特色的小酒吧,在老街裏來上一杯Mojito,或許也是個不錯的體驗。
盡量保留古城“原滋原味”的新式店鋪裝修 圖/野路甜點鋪
爲了留住古街古味,這些新式店鋪在裝修的過程中,都會自發地盡可能地保留住老建築原本的樣子,然後灌進自自在在的風。
當小城出現了“外來文化” 圖/野路甜點鋪
所以,你可能會在這裏驚喜地發現一些融入本地口味的“新菜式”,譬如用冬粉、地瓜粉煮的韓國泡菜以及加了香菜蔥花的咖喱飯。
手沖咖啡配三角粿,或許還意外地很搭 圖/野路甜點鋪
當然,你也會在某一個轉角遇見融合得有些奇怪的街景,比如在風味十足的市井小店裏,突然闖進一家時髦的咖啡館,一邊是設計精致的店面,一邊是野蠻生長的小店,想要舉起手機自拍,背景畫面都很難選!
4。
『 神明是這裏最被Respect的存在 』
身爲漳州人,哪有不拜神的。
畢竟,當漳州人在海上爲了未知的未來乘風破浪時,那些無處不在的神明便是漳州人最硬核的後台。
從中原起家的漢人,自古對海洋有恐懼感
從最初的神針大神、換水同郎、起針神兵等分工明確的海神到最爲人所熟知的媽祖、保生大帝、三平祖師和天公……閩南人創造了無數的神明來與自己作伴。
如今,雖然海上的凶險不再,可漳州人對于神明的信仰卻一直流傳。
插三根旗子的地方即爲伽藍廟,僅有3平方米,供奉著伽藍聖王 圖/走吧網
在漳州的大街小巷,你很可能轉個彎就會遇到神明。漫步古城,或許一擡頭,就會遇見世界上最小的廟宇——伽藍廟,在九龍江某一艘搖搖晃晃的船只中,也許藏著疍民供奉的神明——進發宮。
漳州大大小小的寺廟有數百個,它們或香火極盛,或造勢神奇,或景色怡人,但更重要的是,這裏的每個寺廟,都很有故事。
在漳州,每個阿嬷,都有一套祖傳的祈禱詞 圖/圖蟲創意
這裏有全國海拔最低的寺廟——東明寺、有建造在懸崖峭壁上的靈通寺、有鄭成功問簽過的東山關帝廟、有爲紀念鄭虎臣除奸義舉而建的木棉庵、有弘一法師曾居住過的瑞竹岩寺、有保生大帝的最早古廟白礁慈濟宮、有全國唯一具備現代建築風格的普照禅寺……
神明給予漳州人精神的力量 攝/香蕉我在這
這還遠遠不夠,在漳州人的家裏,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神龛,隨時都可與神明交流。
甚至在現代設計感十足的民宿裏,老板也會特地爲神龛留一個位置。圖/百合SAMA
神明是漳州人最respect的存在,但他們並非高高在上,而是積極參與到漳州人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至婚喪嫁娶,下至生意、求學。
茭蔔,是漳州人常用的一種蔔算神意的道具。
漳州人也習慣了遇到拿不定主意的事情,就擲茭蔔問神明,家有喜事,就去廟裏向神明“還願”,感謝神明的支持。
香點燃了,打給神明的電話就通了 圖/圖蟲創意
漳州人講究有拜有保庇,這柱香點燃了,與神明們的交流通道也就打開了。有神明在身邊,心靈便有了安身之處,也就有了不斷拼搏的勇氣。
5。
『 閑適從容的Street文化 』
而今,千帆過盡,苦盡甘來的漳州人,骨子裏多了一份大風大浪之後的從容與豁達。
相比隔壁的廈門和泉州,漳州可謂是一座慢得讓人「著急」的城市,可卻又有一種讓人來了就不想走的魅力。
試問誰不想要慢下匆忙的步伐,讓生活過回最本真的樣子呢?
漳州的夏天 攝/香蕉我在這
清晨,在車馬喧囂中醒來,吃上一碗地道的鹵面,到公園裏或看看鬥鳥大會,或聽聽彙聚于此的芗劇演員們帶來的芗劇表演,回來的路上和鄰裏街坊唠唠嗑,午後泡上幾泡功夫茶,暢快地打幾圈麻將,在黃昏中回家。
在中山公園休閑的市民 攝/香蕉我在這
漳州可供市民休閑的公園衆多,對于大多數的漳州人來說,到公園散步、喝茶、遛鳥、唱芗劇、跳舞,似乎才是生活的正確打開方式。
人們常言,玩在蘇杭兩州,吃在福建漳州,這裏最不容錯過的,就是各式各樣的美食小吃。
漳州四果湯 攝/楊福添
從清晨的豆花粉絲、鍋邊糊、鹵面、沙茶面、粿條湯、腸粉、豆漿油條,到下午的三角餅、菜頭粿、麻糍、金錢串、面煎粿、蚵仔煎、手抓面、雞仔胎,漳州的小吃店裏,最不缺的就是人。
小吃店中忙碌的老板
這些小吃店,是漳州人的日常所在,維系著漳州人之間的感情,更沉澱著漳州滿滿的市井文化。
漳州的閩南語發音有點像普通話中的「講究」。這份講究,是即使生意再忙,人生再奔波,也要耐下性子來享受一泡功夫茶。
功夫茶,漳州人最後的倔強 圖/@–謝澤如
在漳州,人人都泡得一手好茶。無論是在繁忙雜亂的工地上,還是在郊區野外,漳州人總會悄然掏出准備好的茶盤三件套,細細品著茶香,穩穩地喝上一泡。
東山澳角碼頭攝/周先麗 圖/《地道風物·閩南》
在其他城市旅遊,你或許有做不完的攻略,要打卡逛完所有的網紅景點,吃遍所有的網紅餐廳,才算不虛此行。
但在漳州,你只消一路慢走,逛賞琳琅滿足的小玩意,悠閑地看著來來往往的人,吃著路邊地道的美食小吃,說幾句地道的閩南語,就算不負這座古城的熱烈煙火。
埭美村 攝/曾少輝,圖/《風物中國志·龍海》
作爲一個千年古城,漳州是一個多元的城市,這裏的慵懶閑適、優雅從容……都得等你來到了,才能一一品味。
而漳州,也一直用有閑有味的質樸、街頭巷尾的甯靜、都市中心的繁華,迎接著每個遠道而來的陌生人。
參考資料:
閩南人爲什麽最有海洋冒險精神?/ 中國國家地理BOOK
福建漳州爲什麽這麽“土”?/中國國家地理BOOK
愛拼的閩南人,後台比誰都硬核/新周刊
漳州好奇怪/野路甜點鋪
版權聲明:
文中圖片、資料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封面攝影/香蕉我在這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