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月31日至2月15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英國和日本軍隊之間進行了新加坡之戰。由85,000名士兵組成的英國軍隊由亞瑟·珀西瓦爾中將率領,而由36,000名士兵組成的日本軍團由山下智之中將率領。
戰鬥背景
1941年12月8日,山下智之中將的日本第25軍開始從印度,後來又從泰國入侵英屬馬來亞。盡管英國守軍人數衆多,但日本仍集中力量,並利用在早期戰役中學到的海陸空戰術體系,反複攻擊並擊退敵人。日軍在快速獲得空中優勢後,日本人利用輕型坦克和自行車迅速穿越半島的叢林。
保衛新加坡
英軍雖然人數占優,但亞瑟·珀西瓦爾中將的指揮未能阻止日本人,1月31日從半島撤回了新加坡島。他摧毀了島嶼和柔佛之間的堤道,准備擊退預期的日本登陸。被認爲是英國在遠東力量的堡壘,人們預計新加坡可以控制或至少持久抵抗日本。爲了保衛新加坡,珀西瓦爾部署了戈登·貝內特少將第8師的三個旅來占領該島的西部。
劉易斯·希思爵士中將的印度第三軍團被派去掩護該島的東北部,而南部地區則由弗蘭克·西蒙斯少將率領的地方部隊的混合力量保衛。山下晉升到柔佛州,在柔佛宮蘇丹建立了總部。盡管是一個重要目標,但他正確地預見到英國人不會發動攻擊,因爲它會激怒蘇丹。利用從滲透到該島的特工那裏收集的空中偵察和情報,他開始清晰地描繪出Percival的防禦陣地。
新加坡之戰開始
2月3日,日本大炮開始向新加坡猛擊目標,對駐軍的空襲加劇。2月8日,日本首次登陸新加坡西北海岸。日本第5和第18師的人員在Sarimbun海灘上岸,遭到澳大利亞軍隊的強烈抵抗。到午夜時分,他們已經壓倒了澳大利亞人,迫使他們撤退。
佩西瓦爾(Percival)相信將來日本會在東北登陸,因此決定不加強受虐的澳大利亞人。爲擴大戰鬥,山下軍艦于2月9日在西南登陸。日本遇到第44印第安旅時,便將其趕回。貝內特向東撤退,在貝倫的滕加機場以東形成了一條防禦線。在北部,鄧肯·麥克斯韋准將的澳大利亞第27旅在試圖登陸堤道西側時給日軍造成了沉重損失。爲了保持對局勢的控制,他們將敵人控制在一個小灘頭上。
末日臨近
麥克斯韋無法與左側的澳大利亞第22旅聯絡,並擔心包圍問題,因此命令他的部隊從海岸的防禦陣地撤退。撤軍使日本人開始在該島上登陸裝甲部隊。向南壓,他們超越了貝內特的“裕廊線”,並向城市推進。總理溫斯頓·丘吉爾意識到局勢不斷惡化,但知道捍衛者的人數超過了攻擊者,因此電告印度總司令阿奇博爾德·韋維爾將軍,新加坡將不惜一切代價予以支持,不應投降。
此消息已轉發給Percival,命令後者進行到底。2月11日,日軍占領了武吉知馬附近的地區以及Percival的大部分彈藥和燃料儲備。該地區還讓山下控制了該島的大部分供水。盡管迄今爲止他的競選取得了成功,但這位日本指揮官極度缺乏補給,並企圖虛張聲勢使珀西瓦爾(Percival)結束“這種毫無意義的,絕望的抵抗”。拒絕,Percival得以穩定他在該島東南部的路線,並于2月12日擊退了日本的進攻。
投降
2月13日,佩西瓦爾(Percival)的高級軍官要求佩西瓦爾(Percival)投降。但佩西瓦爾(Percival)拒絕他們的要求,他繼續戰鬥。第二天,日軍占領了亞曆山大醫院,並屠殺了約200名患者和工作人員。2月15日淩晨,日本人成功突破了佩西瓦爾(Percival)的防線。加上駐軍的防空彈藥用盡,珀西瓦爾在坎甯堡與他的指揮官會面。在會議期間,佩西瓦爾(Percival)提出了兩種選擇:立即在Bukit Timah進行補給,或投降。
珀西瓦爾被他的高級軍官告知不可能進行反擊,除了投降外,他別無選擇。派西瓦爾派遣信使前往山下,當天晚些時候在福特汽車工廠會見了日本司令官,商討條件。正式的投降于當晚5:15結束。
新加坡之戰的後果
在英國軍艦,新加坡戰役和之前的馬來亞戰役史上最嚴重的失敗中,珀西瓦爾的守軍約7,500人受到殺害,10,000人的受傷和120000人的俘虜。日本在新加坡的戰鬥中損失約1,713人死亡和2,772人受傷。雖然有些英國人澳大利亞囚犯被關押在新加坡,成千上萬的人被運往東南亞,作爲諸如暹羅緬甸(死亡)鐵路和北婆羅洲的山打根機場等項目的強迫勞動。許多印度軍隊被招募到親日本的印度國民軍中用于緬甸戰役。在戰爭的剩余時間裏,新加坡將繼續被日本占領。在此期間,日本人屠殺了該城市華人以及其他反對其統治的人。
投降後,貝內特立即移交給第8師的指揮,並與他的幾名參謀人員一起逃往蘇門答臘。成功到達澳大利亞後,他最初被視爲英雄,但後來因離開士兵而受到批評。盡管被指責爲新加坡的災難,但珀西瓦爾的指揮在整個戰役期間裝備嚴重不足,缺少坦克和足夠的飛機來在馬來半島取得勝利。話雖如此,他在戰鬥前的性格,不願加強柔佛州或新加坡北岸的防禦以及戰鬥中的指揮失誤加速了英國的失敗。珀西瓦爾一直是戰俘,直到戰爭結束。1945年9月,他等到日本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