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以前,筆者曾經和朋友去過廣州的沙面島,對那裏異國風的景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今天要講述的這個地方,與沙面島頗有相似之處。不同的是,英國人與法國人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攫取了沙面島的管理權並予以改築的,而出島是幕府在列強大舉入侵東亞以前主動爲西方人修造的,日本史上的第一個人工島。
沙面島上的法國天主教堂
誕生
1634年,江戶幕府宣告“元和偃武”後的第19年,爲了管理與來日本貿易的葡萄牙人,當時的將軍·德川家光下令,在長崎港修築了一座扇形的島嶼,兩年以後竣工,當時稱作“築島”,其用銀達300貫(包括島的修築與島上的設施),約15000平方米。
荷蘭時代的出島地圖“阿闌陀”爲荷蘭在當時的譯名
除了圍牆、大門和溝通岸上的橋是由幕府出資,其余的資金主要來自于長崎的商人領袖(町年寄)們,葡萄牙人需要每年向幕府交納80貫銀的土地使用費(後來荷蘭人的時代,降到了55貫銀)。關于爲什麽是扇形,在江戶時代後期來到日本的德國學者·西博爾德提供了一個有趣的傳說:家光在與幕臣們商議出島的形狀時,手裏正好有一面折扇,就這麽決定的。
德川家光
然而,1638年被鎮壓的島原之亂,令幕府與天主教國家葡萄牙的外交關系進一步惡化。加上駐在平戶的荷蘭商團向幕府聲稱,日本進口中國的生絲等貨物,除了走葡萄牙控制的澳門,也可以走荷蘭控制的台灣。于是,幕府在1639年宣布,驅逐所有葡萄牙人,出島陷入了無人的狀態,使長崎的商人們遭遇了重大損失。
島原之亂,日本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揆
出于平息商人抱怨的考量,1641年,幕府強令荷蘭商館從平戶搬到出島。雖然很不情願,荷蘭人最終還是接受了這個條件。此後的200年裏,這個小島在幕府的嚴密監視之下,成爲了荷蘭東印度公司在遠東重要的貿易據點。葡萄牙、英國和俄羅斯,相繼在日本開國以前到訪過此地,試圖令日本與他們通商,不過都遭到了拒絕。
由德川家康頒布給荷蘭商人的通商許可(朱印狀)
至于平戶那些荷蘭人經營多年的石造建築,被幕府認爲有要塞化的可能,而紛紛被拆除。基于同樣的理由,出島上的房子都是木制的。在江戶時代以前,因松浦黨而大出風頭,亦是鄭成功誕生之地的平戶,隨之不可逆轉地衰落了下去,現在只是一個不到30000人的小城市。
平戶的荷蘭商館舊址
位于平戶市千裏濱的“鄭成功兒誕石”
人事
平常留守在荷蘭商館的人員有:商館長官(甲必丹)、次席、倉庫長、書記官、商館醫師、廚師、木匠、召使(馬來人)等,約15人居住。
甲必丹部屋的外觀、餐廳與茶室
日本方面,由長崎奉行來管轄出島,而直接交涉和監督出島上各項事務的日方負責人,稱作“出島乙名”,在町年寄中産生。其下有荷蘭通詞(負責翻譯)、書記員、消防、門衛、采購等100余人工作。
長崎奉行所(複原)。長崎奉行在江戶幕府設置的“遠國奉行”序列中排在首席
除了執行相應公務的日方人員,出島的出入管理是極爲嚴苛的,以至于到訪過出島的德國探險家肯普弗曾經抱怨過,自己就像進了一座監獄。
在出島的大門上。常年貼著兩張告示。其中一張是定規,用獎金鼓勵人們舉報違反規定的日本人和荷蘭人;另一張則是具體的禁制:
- 遊女以外的女性不得進入。
- 高野山以外的遊行僧人不得進入。
- 化緣和乞討者不得進入。
- 出島的大門與橋附近禁止行船。
- 堅決禁止荷蘭人離開出島到長崎港外。
不過,在1651年,長崎诹訪神社舉辦遷座典禮,出島上的荷蘭人與唐人屋敷的華人們也破天荒地獲准參觀。
1817年,幫助日本人編纂第一部英語詞典的荷蘭人·布洛霍夫再次來到出島,接替多夫就任荷蘭商館長官。他此行帶著妻子、孩子的乳母和印尼人女仆,在字面上是違反了幕府禁制的第一條。但在布洛霍夫的堅持之下,幕府還是准許女眷們在出島居住16周,之後就要與卸任的多夫一同返國。而她們是日本開始鎖國以來第一批到訪的西洋女性,因此成爲轟動一時的話題,被畫師們記錄下來
順帶一提,江戶時代的唐人屋敷,就與今天的長崎新地中華街相鄰,與出島的距離也很近。
福建會館遺址,位于長崎過去的唐人屋敷範圍內
貿易
通常情況下,每年會有2艘荷蘭船只,利用季風從巴達維亞出發,經過呂宋和台灣,于七、八月抵達長崎,四個月後返回。荷蘭船只入港後需經檢查,帆會被沒收,直到船只准備離開。由于出島上禁止武裝和傳教,宗教書籍及武器也會被沒收及封存。
等待船舶的荷蘭人
江戶時代初期,荷蘭方面的輸入品主要以孟加拉和越南産的生絲爲主,日本輸出的主要産品則是銀。中期以後,則是輸入羅紗、天鵝絨、胡椒、砂糖、玻璃器及書籍等,輸出品則主要有銅、樟腦、陶瓷器及漆器等。而在外來的風物方面,羽毛球、台球、啤酒、面包、咖啡、巧克力、卷心菜、番茄,乃至攝影術等,也是由出島上的荷蘭人傳播給日本的。
不過,長崎的蛋糕(カステラ)與玻璃器(ビードロ)的起源,就與荷蘭人關系甚微。畢竟,這兩個詞都是從葡萄牙語來的…
參府
在等待下一撥船只的間隙,甲必丹還要像大名們的“參勤交代”那樣,到江戶去彙報,並上貢禮品。(自1790年以後,改爲4年一次)這主要是因爲,幕府雖然實施鎖國政策,但也亟欲了解西方的動向,因此荷蘭商館還要負責收集相關情報,向幕府報告。荷蘭人借由進獻海外情報與奇珍異寶,來換取幕府的信任與通商權;另一方面,隨行的學者則記錄所到之處的風土人情,並與日本學者交流。截止到1850年,這樣的東行共有166次,幕府也比照外交使節,在江戶和京都等地爲他們安排了固定的住所。
荷蘭商館的江戶參府。紅色箭頭指向的,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商標
荷蘭商館進獻給幕府的一些禮品
蘭學發祥地
1720年,江戶幕府第八代將軍·德川吉宗決定,允許沒有宣傳基督教義的西洋書籍輸入。以此爲開端,近代醫藥、天文、數學、地理、物理乃至繪畫等西洋學術(蘭學)的研究興盛起來,各藩前往長崎就學的人士,累計達2,000余人。可以說,日本明治維新的成功,與這段曆史是分不開的。
德川吉宗
日本引進的第一部解剖學著作·《解體新書》。今天我們經常聽到的“神經”“動脈”等詞彙,即是在翻譯該書時,由日本人創造的
在《紅毛雜話》中描述的顯微鏡
司馬江漢以西洋畫法繪制的《寒柳水禽圖》
另外,有少數歐洲學者也得到幕府的許可,可以離開出島踏上日本本土,這當中還包括了一些赴出島服務的非荷蘭人。當他們歸國後,也將日本的資訊介紹給了歐洲。其中以肯普弗(德國人,1690年來日)、屯貝裏(瑞典人,1775年來日)、西博爾德(德國人,1823年來日)三位醫師的成就最爲突出,被稱爲“出島三學者”。
西博爾德。在1828年,他准備歸國時,被幕府發現持有日本地圖等違禁品,遭到驅逐出境,多人被牽連入獄,史稱“西博爾德事件”。不過,在日本開國之後的1858年,幕府解除了對西博爾德的驅逐令,並委任他爲顧問
困境
1798年,出島遭遇了一場大火,包括甲必丹住宅的西半部被燒毀,經過了十年的艱難過程才得以修複。而這,正是困境時代的序章。
這場大火發生的一年以後,荷蘭東印度公司也因經營惡化而破産,出島的使用權轉移到了荷蘭政府手中。1806年,拿破侖的弟弟路易,在被法國侵占了數年的荷蘭被拿破侖任命爲國王,至1810年,荷蘭本土遭法國吞並,正式成爲法國的一部分。
路易·波拿巴
歐洲的戰亂,也波及到荷蘭的海外殖民地。與拿破侖敵對的英國掌握了制海權,他們打著“避免荷蘭海外資源落入拿破侖手中”的旗號,相繼占領了荷蘭在南非、南美、印度和東南亞等地的殖民地。而在1811至1814年期間,出島成爲了世界上唯一還自由飄揚著荷蘭三色旗的地方,直到1815年法國戰敗,荷蘭複國。
這一時期,來往長崎的貿易途徑斷絕,導致出島商館員們的日用品短缺,財政陷入困難,只能由幕府方面免費提供物資,並依靠雇傭中立國船只的策略維持零星的貿易,而這也開啓了作爲中立國的美國,同日本的第一次接觸。
19世紀的出島
1808年,在威廉堡省總督(即後來的印度總督)·明托伯爵的策劃下,英國軍艦菲頓號懸挂荷蘭旗幟進入長崎港,荷蘭商館員出來迎接,卻被挾持爲人質;菲頓號方面要求獲取食物和淡水,並威脅擊沉港內其他船只。原本負責護衛長崎的佐賀藩,卻因承平日久,沒有駐屯足夠的兵力。長崎奉行·松平康英眼見武力逼退無望,只好聽從荷蘭商館長官·杜夫的進言,接受要求,英艦于是退去。在向幕府報告後,松平康英便切腹謝罪了。此一事件促成了1825年發布的《異國船驅逐令》(對于外國船的無差別炮擊),以及日本人最早的英語學習。
、
司馬江漢繪制的多夫畫像
也是在這一時期,英國的爪哇副總督·萊佛士兩次遣使長崎,提議由英國人來取代荷蘭人在出島的貿易,但是多夫堅守荷蘭在日本的利益,拒絕了這些要求。英國對出島的野心,隨著後來荷蘭複國與荷屬東印度歸還荷蘭而不了了之。杜夫的堅貞不屈與高風亮節不僅贏得日本人的尊敬,在歸國後,杜夫也榮獲了荷蘭之獅勳章。
萊佛士,他是新加坡城的建立者
開國之後
時間走到1853年,“黑船來航”標志著日本的國門被西方列強打開,也由此開啓了日本的現代化之路。1855年到1859年,幕府在出島的旁邊開辦了長崎海軍傳習所,挑選一些有才能的人在傳習所學習蘭學,老師均爲荷蘭人。前來就學的人士中,就有勝海舟、五代友厚、佐野長民、榎本武揚等在幕末以及其後的明治時代名聲顯赫的人物。
除了海軍知識之外,傳習所派生出了醫學教育和英語教育,長崎的鋼鐵和造船工業也因建設海軍而起步,這些都奠定了長崎發展的基礎
此外,在1855年,荷蘭國王·威廉三世將Soembing號贈送給幕府,第二年,成爲長崎海軍傳習所的練習艦,名字也被爲“觀光丸”,也是日本的第一艘蒸汽船。
位于長崎豪斯登堡的“觀光丸”複原船
在觀光丸交付傳習所使用的同一年,幕府頒布了《出島解放令》,徹底取消了對荷蘭人在長崎活動的限制與監視,甲必丹也在之後被正式任命爲外交代表。又過了三年,出島上的荷蘭商館徹底關閉了。不過,在1866-1899年,出島依然被劃定爲外國人居住地。
末任出島荷蘭商館長官·庫爾修斯
之後的明治時代,隨著對長崎港的大規模改造工程,出島逐漸變得面目全非,終于在1904年徹底消失,成爲了今天長崎市的一部分。
出島的變化
戰後,在荷蘭的敦促與支持下,日本著手制定出島的整備計劃。經曆漫長的土地征用與考察、複原的過程,現在已經頗具規模。根據長崎市政府的計劃,到2050年,出島地區將會完全恢複舊時的景觀。我們期待著,這個重要的史迹能夠再次煥發出迷人的光彩。
在出島遊覽的人們
出島
(芝蘭學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