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能否實戰?
中國教育服務網-會武堂(hwt910.com)
作者:仙翁
《會武堂》-大家的武林,我們只講武術!
師傅說:太極拳是實戰性很強的拳種。
平時訓練的時候,推手,餵招,與師兄弟們互相切磋的時候很是得心應手。然而,真的遇到與人實戰的時候,卻很難運用到太極拳的攻防技法。
(圖:中國武術學院的學生們表演太極拳)
一次應邀到一家很有名的日本柔術館給柔術教練們講授太極拳。
授課前,我向館主提出要觀摩一下教練們的上課過程。觀摩當中,我吃驚地發現,所謂自己平常所知道的太極拳中常說的“四兩破千斤”、“借力使力”、“引進落空”等等精髓的東西,柔術教練們運用的自如熟練,加上這些鬼佬們的高大魁梧之軀,只要抓住對手,隨之而來的就是把對手撥來撥去,戲耍一般地將對手放倒。
如果我跟他們之中的某一個人交手,我能打得過人家嗎?這個想法開始出現後,便開始想著用太極什麽招數應對。棚捋擠按,單鞭雲手,種種招數腦海過了一遍,似乎對鬼佬這種龐然大物都沒有信心了。
當輪到我給這些柔術教練將第一課,表演完一套24式太極拳後,從眉目之間似乎看出人家根本不屑一顧。
可怕的事接著發生,一位看起來是領頭的人物突然冒出一句:“IT fights(太極能打)嗎?”
我不假思索地回道:“Sure(能)!”
對方又問:“Can you show us(能給我們演示一下嗎)?”
我的腦子猛然一熱,民族自尊心油然而生,心想:你既然開口了就是挑戰,我不應戰就是給中國人丟臉。
“I need a partner to show it, you like to try(我需要爲對手,你想不想試一試)?”我把挑戰直接轉向這位發問的家夥。
當兩人面對面准備開打時,我的狀態實際上是啥想法也沒有,也不知自己在幹什麽。在把對方打倒後的兩個小時才有機會回過神來回憶起只有三秒的交手過程:對方撲過來想抓住我,在其右手即將接觸到我之前,我迅速避開,同時側移到對方右後方,一個斜身靠,肩背頂向對方的後肋,抓住對方在向前的沖力中最容易失去重心的角度發力,使對方站立不穩而撲倒在地。
從招式來講,用的是八卦掌的起勢動作,配合太極拳的近身靠打,而且很幸運地正好是在能夠使對方失去重心的最佳角度發力。
(印尼拳術注重實戰,套路突出技擊技能。圖:作者朋友David和他的弟子們)
之後的幾年內,尤其是在我開館(中國武術學院)授徒之初,與懷有各種目的來切磋的各種包括劍道、空手道、跆拳道、印尼格鬥術、拳擊、泰拳等自由搏擊的拳手和師傅交過手,皆爲險勝。細想起來,期間用過的太極招法不多,而大多用的是八卦掌,少林拳等最能夠接近實戰之用的拳法。
經曆著多次的實戰較量,我有時真的會問自己:練了多年的太極拳難道真的只是健身功法而已嗎?
(圖:本文作者(穿黑衣者)和他的太極拳學生們)
一次,結識了鄰居兩位華僑兄弟,據稱來自新加坡精武體育會,練的是精武太極拳。每天交手切磋以爲樂事,然而無論我用何種拳術與之過招,都是敗多勝少。
有一天,來自昆士蘭州的一位年輕白人前來“拜訪”,這位曾經得過全澳自由搏擊亞軍的泰拳手指名要領教一下太極拳。恰巧我的精武體育會的朋友在場。因爲他曾自稱在新加坡打敗過泰拳手,我心裏很明白稱霸拳壇五百年的的泰拳有多厲害,正好今天有機會見識一下,于是對新加坡朋友說:“想不想教訓一下這小子?”
原來精武太極真不是吃素的,幾秒鍾就把泰拳小子摔倒在地。以後這位泰拳小子跟我學習太極拳和散打,兩年後又在泰國的國際自由搏擊比賽中奪得季軍。
通過這件事,我終于明白師傅爲啥說:“太極拳是實戰性很強的拳種”,才知道天外有天,不是太極不能打,而是自己學藝不精。隨之向兩位兄弟學習精武太極的獨特推手,獲益匪淺。
(圖:收徒儀式。左二人爲精武體育會的兄弟主持,中間爲作者本人,右爲文中提到的泰拳手)
說了這些,無非是想說明幾種個人多年習武和教學總結的觀點:
1,無論是中華武術,還是各國拳術,都各有所長,李小龍之所以成爲武術大家,就在于能夠突破自我,不拘一家之術,博采衆長,中西借鑒融爲自己獨特的截拳道格鬥術。
2,武術要有發展,要去除門派觀念,切忌固步自封,唯我獨尊。尺有所長寸有所短,互相學習,才能共同發展。
3,包括擂台等交手,勝負乃拳手之間的較量,是兩個人之間的事,代表不了某一拳種、學派,說明不了哪種拳能打,哪種拳不能打。你打不過別人,說明你技不如人,並不說明你的拳種不行;你把人家打敗了,並不說明你練的拳種就比人家強,只是你幸運而已。
(圖爲本文作者率領中國武術學院的弟子們參加慶祝澳門回歸大遊行)
“會武堂”網絡平台開辦,目的是和各路武林人士共同開展武術學術交流,不管你是練傳統武術的,還是搏擊格鬥的,歡迎大家在會武堂的平台上共同學習探討武術精神,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歡迎投稿!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謝謝!
中國教育服務網(www.zgjyfww.com)
會武堂(www.hwt190.com)
文:仙翁
中教服務網(www.zgjyfww.com)是綜合性的教育服務平台,歡迎關注中教服務網的微信公衆平台(q910q910),浏覽《會武堂》,留下您的意見,共同探討武術。
中教服務網
原創說明:
本文爲會武堂(www.會武堂.com)供稿,不代表本平台觀點。
中教官網微信公衆號(q910q910)原創, 版權歸中教服務網。
部分插圖來源于互聯網,如涉及版權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