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敘”寫傳奇
本刊記者/宋春丹 鮑安琪
發于2021.7.19總第1004期《中國新聞周刊》
原定于6月11日在深圳市南山博物館首站開幕的“‘敘’寫傳奇——敘利亞古代文物精品展”,可謂一波三折。計劃開幕日已過,文物還沒能起運。
從敘利亞借展的195件文物早已包裝完畢,運抵第三國機場,走完了起飛前的所有程序。然而,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由于疫情,除防疫物資之外的其他貨物都只能靠邊站,聯系好的飛機機型、航班一變再變。文物只能在機場的暫存庫裏,一天又一天地苦等著飛往中國的航班。
“亞洲文化遺産保護行動”首選目標
敘利亞文物展的起因可追溯至2019年5月。
5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出席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他強調,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我們應該以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壘,以兼收並蓄的態度汲取其他文明的養分。他還倡議,開展“亞洲文化遺産保護行動”,爲更好傳承文明提供必要支撐。
(“大美亞細亞——亞洲文明展”上的敘利亞展品。圖/中國文物交流中心)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期間,由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主辦,中國國家博物館與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共同承辦的“大美亞細亞——亞洲文明展”在國博開幕。展覽彙聚了亞洲47個國家及希臘、埃及兩個文明古國共計451件(組)展品。通過這次契機,中國文物交流中心與亞洲46個國家的文物部門建立了直接聯系。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閉幕後,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爲配合“亞洲文化遺産保護行動”而展開了行動。敘利亞作爲人類文明起源的兩河流域國家、“文明十字路口”,其文物價值很高,鑒于此,中國文物交流中心通過電郵聯系了敘利亞文物與博物館管理總局,提議在中國舉辦敘利亞文物展。沒想到,敘利亞方面立刻給予了積極回應。
參展展品來自敘利亞大馬士革國家博物館、阿勒頗博物館、代爾祖爾博物館、賈頗勒博物館、拉塔基亞博物館、霍姆斯博物館、塔爾圖斯博物館、德拉博物館、斯維達博物館。文物交流中心只需與敘利亞文物與博物館管理總局對接,由該局負責聯系博物館。
敘利亞文物展首站落戶深圳市南山博物館,也有其淵源。
南山博物館是深圳市南山區政府批准成立的國有博物館,2018年正式開館。南山區高科技公司雲集,騰訊、中興、大疆等坐落于此,號稱“中國第一區”,2020年GDP達6500億元,又一向處于改革開放前沿,得風氣之先。處在這樣的環境下,南山博物館自成立以來就非常注重與境內外的展覽交流,因此希望與中國文物交流中心這個引進境外展覽的“國家隊”持續合作。
開館當年,南山博物館即與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合作,成爲“耀世遺珍——阿富汗國家博物館藏珍寶展”國內巡展的第五站,2020年8月又成爲“三國志文化展”國內巡展第二站。
這次雙方又商定,敘利亞文物展第一站落地深圳南山博物館,展覽時間擬爲2021年6月至9月。
來自“失落的天堂”
2021年3月8日,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在官網上發出了詢價函,就“失落的天堂——敘利亞古代文物精品展(暫定名)”展品包裝運輸服務進行公開采購。
詢價函提出,展覽時間擬爲6月11日至9月12日,運輸時間擬爲5月初,5月底前所有展品抵達深圳市南山博物館庫房。中心還電話邀請華協、彙展、火鳳凰、聖軒、中外運、寶昌等有資質的運輸公司參與投標。
至3月17日截標日,只有上海彙展國際物流有限公司提交了標書。華協沒有參與,公司總經理湯毅嵩對《中國新聞周刊》的解釋是,價格比較低。
(5月3日,在廣東深圳南山博物館舉辦的“拉斐爾與古典准則——意大利聖路加國家美術學院珍品大展”期間,人們觀看拉斐爾作品《雅典學院》的數字媒體解析。圖/新華)
2019年舉辦“大美亞細亞——亞洲文明展”期間,敘利亞文物就是由上海彙展承運的,彙展派出了兩位員工去做交接工作。
文物被稱爲“貴貨”,其運輸費用是普通貨物的幾倍。按慣例,不管能否裝滿,運送大批次文物都會花高價包下一整個航空集裝板。航空公司人員給集裝板套上網套後,全程不再拆開。只有777級別的寬體大型飛機才有專用貨艙容納航空集裝板,而敘利亞機場較小,無法起降大飛機,所以要轉經第三國發運。
按照敘方安排,裝載文物的恒溫車由四人持武器乘吉普車全程押運,且運輸路線完全保密。運輸途中遭遇了當地武裝的交戰,被逼停幾小時,不得不臨時改換路線。在過境第三國海關時又遇到波折,由敘利亞駐當地使館出面才解決。
由于有這次特殊的運輸經曆在先,彙展的中標就沒有什麽懸念了。
3月22日,交流中心邀請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杜鵬飛、恭王府博物館藏品研究部主任王東輝、國博副研究館員陳克雙3名專家進行評標,交流中心副主任周明、對外聯絡處副處長馮雪和項目組成員祁钰等參加。彙展的報價文件現場拆封,報價爲159萬元。
最後,彙展被確定爲這次展覽的包裝運輸服務供應商。采購預算價爲180萬元,成交金額爲166萬元,展覽名稱改爲“‘敘’寫傳奇——敘利亞古代文物精品展”。
與2019年的“大美亞細亞——亞洲文明展”敘利亞只有37件文物來華相比,這次展覽共195件文物,數量大增。敘利亞文物飽經戰亂,其中很多器物都經過修複,格外脆弱,需要精心點交,精心維護。基于之前的經驗,彙展爲這次承運做足了前置性工作。
由于敘利亞邊境時開時關,且邊境擁堵,文物起運前,彙展還提前幾天去確認了情況。
但是,變數仍然說來就來。那一端,文物只能躺在倉庫裏苦盼飛機,這一端,廣東疫情再起。
5月21日,“5·21”疫情來襲華南,廣東啓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6月14日,正當廣州8個區就要陸續解封,深圳疫情又起。
境外文物入境後,必須由目的港的海關工作人員、國家文物進出境審核人員進行查驗。由于廣東疫情期間的管控措施,即使文物入境中國,查驗工作也難以順利進行。
好在,問題都逐一得到了解決。文物已由包機運抵中國,廣東疫情也已平息。不出意外的話,7月中下旬,“敘利亞古代文物精品展”就可以傳奇綻放了。
由于敘利亞是“一帶一路”國家,中國文物交流中心還借來新疆、甘肅、陝西等地的文物配合展覽,以體現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流。
疫情催生的新展覽模式
如果說敘利亞展是因爲疫情而疊生變數,那剛結束不久的浮世繪展就是幾乎中途打了水漂。
“遇見浮世·博覽江戶——江戶時代浮世繪原版珍藏展”的策展工作啓動于2019年。那時,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和幾家博物館共同策劃引進浮世繪展覽,與主辦過大量展覽的日本神戶新聞社接洽,進展一切順利。
展覽大綱已寫就,展品已確定,計劃于2020年5月在陝西曆史博物館首站開展。起運前夕,新冠疫情席卷而來。
交流中心開始尋找新的展品提供方,總算通過日本合作方找到了私人收藏家族企業淺井收藏,對方同意文物在沒有人員隨行的情況下來華。交流中心還嘗試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以覆蓋成本、略有盈余的價格將展覽舉辦權委托給另一家公司。
(3月12日,“遇見浮世·博覽江戶——江戶時代浮世繪原版珍藏展”首展在北京今日美術館開幕。圖/IC)
2021年3月12日到5月6日,《遇見浮世·博覽江戶——江戶時代浮世繪原版珍藏展》在北京今日美術館三號館舉辦,集中展出了近100幅日本浮世繪原版古畫。這些畫創作于江戶和明治時期,是第一次在中國國內展出。
疫情暴發以來,文物入境展困難重重,而出境展則幾乎處于停滯狀態。
目前,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正在進行前期籌備,爭取于2022年與美國寶爾博物館合作舉辦“金色中國”主題展覽。
但進展並不算順利。經濟形勢使博物館沒有足夠的經費去支撐辦展,加上國際關系敏感,真正願意做中國文物展覽的境外博物館並不多,而10年前國外出幾百萬辦一場中國文物展覽還是比較常見的。
民間獨立策展
相比之下,秘魯安第斯文明特展就幸運多了。早在2019年夏末,這批文物就由秘魯入境中國,此後一直在國內多個城市巡展,因此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展覽集中展示了秘魯11家知名博物館館藏的木乃伊、石器、陶器、金銀器、羽毛、絲織品等155件(組)珍貴文物,時間跨度從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世紀,是目前中國國內展出的最系統、規模最大的安第斯文明展。
這也是趙鷗策劃的第七次大型對外文物交流展。此前,他的公司與捷克、意大利、新加坡、日本等國家的知名博物館合作,作爲民間獨立策展人成功引進了“穆夏——歐洲新藝術運動瑰寶展”“千年馬約裏卡陶瓷精粹展”“歐洲玻璃藝術史珍品展”和“江戶名瓷——伊萬裏展”等大型國際文物展覽。
1993年,趙鷗大學畢業,分配到陝西省文物局外事處(外展處)做日語翻譯。陝西省擁有包括兵馬俑在內的得天獨厚的曆史文化遺産,90年代多次在國際上舉辦文物外展,在全國最爲突出。趙鷗在工作中得到了鍛煉,2010年注冊成立了上海優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他介紹,國內民營性質的策展機構爲數不多,做國際性古典文物展覽的更少。優想借鑒國外的策展人模式,公司一直維持不大的人員規模,充分利用社會資源,與專業公司精細合作,進行策劃統籌,協助博物館辦展。
趙鷗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一場展覽從策劃到落地,最難的環節就是與各方的溝通。作爲民營策展機構,與國外權威知名博物館的溝通過程繁瑣漫長,審批流程也很複雜。
他很早就萌發了引進一場南美文物展的想法。秘魯博物館的文物要出國展覽,需要經過秘魯文化部批准。2017年,他與秘魯文化部進行了初次接觸。經過數次溝通,雙方達成了合作意向。
舉辦國際文物交流展要請一位專家做總顧問。由于中國研究秘魯考古的專家很難找,就想聘請了來自美國、日本等國的近10位專家爲這次展覽擔任顧問,撰寫展品說明。美國南伊利諾伊大學著名考古學家島田泉在秘魯從事考古發掘研究已35年,被聘爲這次展覽的學術總顧問。
2018年,趙鷗與專家團隊一起前往秘魯,從11家博物館挑選展品,搭建展覽框架。除印加帝國外,這片土地上還興起過查文、納斯卡、莫切、瓦裏、西坎、契穆等衆多文化。趙鷗和專家團隊把相關的重要遺址全部考察了一遍。
2019年,趙鷗與聯合主辦這次展覽的各家博物館負責人一同前去秘魯考察展品,與秘魯文化部和合作博物館多次會談,商定了展覽細節。
(5月30日,人們在北京首都博物館參觀“秘境:秘魯安第斯文明探源”展覽。圖/視覺中國)
最後確定的展覽框架是,梳理安第斯文明的曆史文化脈絡,展示安第斯文明不同曆史時期的文化形態。展品也據此挑選,例如選擇木乃伊就是爲了講述安第斯人的生死觀和宇宙觀。
2019年夏末,秘魯11家博物館的155件(組)展品集中到首都利馬市。文物在入境中國前的點交、包裝、運輸全部由秘魯方面負責,秘魯文化部全程監管。在中國境內的館際運輸、包裝,優想委托上海彙展國際物流有限公司承擔。文物從秘魯起運前向國際藝術品保險公司投保,在中國境內向中國人保投保。
2019年9月24日,山西博物院百年建院之際,秘魯“安第斯文明特展”在山西博物院首站開展。隨後這批展品又先後赴天津博物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和廣東省博物館展出。
2021年5月12日,秘魯文物從廣東省博物館運抵巡展的最後一站——首都博物館。出于疫情原因,秘魯文化部官員和博物館代表無法入境中國,秘魯文化部委托秘魯駐華大使館協助展覽工作。
趙鷗說,一場大型文物展覽背後的工程非常龐大,也越來越細化和高度專業化,各環節都有專業公司來做,有時會有十幾家公司共同參與。
他說,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是中國博物館騰飛的轉折點。2008年起,全國博物館和紀念館開始免費向公衆開放,在硬軟件各方面都有了質的飛躍。目前中國文博界在溫濕度、照明、展櫃、展廳、包裝、運輸等方面都達到了國際標准,在監控設備、人力保安、防火防盜等方面也建立了世界上最嚴格的安保制度。
5月21日,作爲慶祝中國和秘魯建交50周年活動的一部分,在拉美13國駐華大使和外交官的見證下,“秘境:秘魯安第斯文明探源”文物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並將一直持續到8月22日。
穿越千年、跨越千山萬水而來的異域文明,就這樣與另一個文明古國的觀衆迎面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