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圖/視覺中國
近日,發表在胃腸病學領域頂級期刊《Gastroenterology》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營養系華人科學家You Wu等人調查了1991至2011年間超過2.7萬中國人的隨訪數據,分析了飲食與生活方式風險因素對消化道癌症(GI)的貢獻:吸煙、紅肉攝入多、水果蔬菜攝入少、肥胖和飲酒是2011年中國消化道癌症的首要風險因素。中國生物技術網首先刊發了這一消息,在報道中還稱,該研究還預測了中國消化道癌的未來發病趨勢。研究人員認爲,如果每個人都能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到2031年,或能避免一半的消化道癌症病例。
我國消化道癌症發病率高于世界水平
近年來,我國的肝癌、食管癌和胃癌等消化道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人數逐年增多,比如中國的結直腸癌發病率迅速上升,而且患者越來越年輕化,截至2020年,已占世界發病率的40%以上。
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數據顯示,世界範圍內,直結腸癌成爲僅次于肺癌的第三大常見癌症。2020年,中國有超過55萬人新患結直腸癌,占中國新確診癌症人數的12.2%。同時,中國有超過28萬人死于結直腸癌,占中國癌症死亡人數的9.5%,幾乎每10個因癌症死亡病人中就有1個是結直腸癌。
近日,美國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營養系華人科學家You Wu等人調查了1991至2011年間超過2.7萬中國人的隨訪數據,分析了飲食與生活方式風險因素對消化道癌症(GI)的貢獻。其研究發現,2011年,中國累計診斷出130萬例胃腸道癌症,包括42萬例胃癌、33萬例肝癌、29萬例食管癌和27萬例結直腸癌。研究結果認爲,吸煙、紅肉攝入多、水果蔬菜攝入少、肥胖和飲酒是2011年中國消化道癌症的首要風險因素。據記者了解,紅肉指的是在烹饪前呈現岀紅色的肉,如豬肉、牛肉、羊肉、鹿肉、兔肉等都是紅肉。
牛肉銷量越高的地區大腸癌發病率也越高
近20年來,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而消化道腫瘤的發病率也不斷增加。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結直腸科教授潘志忠指出,高脂肪飲食,特別是含有飽和脂肪酸的飲食,會促進膽固醇代謝物及次級膽酸的生成,有致癌作用。而食物纖維不足則會增加致癌物質和大腸黏膜接觸的機會。也許,這也從某種程度上解釋了,越是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就越高。
需要說明的是,紅肉和加工肉的高攝入量是導致消化道癌症負擔的主要因素,而且還在不斷增加。這種趨勢在發展中國家並不罕見,因爲經濟增長和全球貿易使動物食品變得容易獲得和負擔得起。
“新西蘭的一項調查發現,牛肉銷量越高的地區,大腸癌發病率也越高。“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結直腸癌資深首席專家萬德森表示,結直腸癌有明顯的地域分布的差異性,其發病率高低相差至少25倍。原來屬于低發的地區如非洲、亞洲等,近年來結直腸癌的發病率不斷攀升,由低發趨勢向高發,增加最快的有日本、新加坡等。我國也一樣,國家癌症中心資料顯示2005年—2015年的10年間腸癌的發病率增加了大約50%,每年增速大約5%。”
萬德森認爲,高脂飲食、攝入過多的動物蛋白特別是紅肉過多,是結直腸癌致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可能是因爲脂肪通過生成氧化物和脂肪酸而産生致癌作用。
未來20年內紅肉攝入量較高與BMI超標或得消化道癌症
在上述研究中,研究人員指出,肥胖與高能量飲食攝入和缺乏身體活動相結合的生活方式,也促進了2型糖尿病的發展,而這隨後也提高了肝癌和結直腸癌的風險。
此外,年輕人群生活方式的改變需要額外關注,BMI、紅肉和加工肉類攝入量的增加在年輕人群中更爲突出。研究人員發現,這也與兒童肥胖率上升的趨勢是一致的。與老年組相比,一些與肥胖相關的癌症在年輕組(25-49歲)中增長更快。
該研究表明,從1991年到2011年間,飲食與生活方式對消化道癌症風險的貢獻一直在增加,研究人員預計它們還將會繼續增加。紅肉攝入量較高與BMI超標需要特別注意,因爲它們是導致消化道癌症的首要因素之一,並預計在未來20年內對中國的影響更大。
研究人員預測,如果每個人都能堅持最佳的生活方式,到2031年,一半的消化道癌症事件將被預防。即使部分保持健康與科學的生活方式,通過將BMI維持在目前的水平,遵守中國國家膳食指南,並減少煙酒的使用,相當一部分的消化道癌症事件也是可以被預防的。(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圖片 | 視覺中國
責編 | 劉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