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相關分析,此次聯合石化陳波的遭遇和十多年前中國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航油”)CEO陳久霖的遭遇幾乎一模一樣。
一位接近真相的人士透露,當年中航油巨虧的原因在于去年下半年國際油價在40多美元時,賣出了大量的看漲期權,並且沒有制定有效的風險控制機制;隨著油價的不斷攀升,中航油沒有及時止損,反而不斷追加保證金,最終導致油價攀升至每桶55.67美元時沒有資金支持,不得不“暴倉”,令公司出現了5.5億美元的衍生工具交易虧損。一位同行爲此感到悲傷:因爲它有很多期權采取的是信用證方式支付,因此當信用證到期後,它就不得不面臨因巨額透支而産生的還款壓力。一旦無力還款,申請破産保護就是難免的了。
據中國企業家雜志報道,陳九霖事後表示,造成中國航油巨額虧損的期權交易,就是高盛的子公司–傑瑞(J Aron)公司推銷給中國航油交易員繼瑞德(Gerard Rigby)的。當初,在出現賬面虧損時,陳九霖要求立即斬倉。但是,高盛卻建議“挪盤”。中國航油的兩次挪盤建議,都是高盛在陳九霖出差在外時提出的。“中國航油曾經將高盛告上了法庭。但在我入獄之後,這場官司不了了之。”
而除了撂倒中航油之外,在中國遠洋、深南電、南方航空、東方航空、中國國航等企業從事海外期貨交易所發生的損失中,均離不開高盛這只“黑手”。
1997年,在亞航洲金融危機中,陳久霖奉命出任中國油總裁,被派接手管理中國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陳久霖剛到新加坡的時候,當時的中國航空油料總公司(2002年改名爲中國航空油料集團)提供給他的全部家當是屈指可數的16.8萬美元、一名助理和一家基本處于休眠狀態的船務經紀公司。
但是在陳久霖的管理之下,短短幾年時間,中國航油的淨資産由1997年的16.8萬美元(28萬新元)猛增至2003年的1.28億美元,增幅高達761倍。陳久霖更將公司在新加坡包裝上市,並成爲當地的明星企業。陳久霖獲得了“亞洲經濟新領袖”等等系列盛名。2004年8月18日,陳登上了新加坡中資企業協會會長的寶座。
然而,陳久霖由于從事石油衍生品交易,在導致中航油總計虧損達5.5億美元(公司當時淨資産僅1.45億美元)之後,于2004年12月8日被新加坡警方逮捕。
2003年起,陳久霖執掌的中國航油開始從事石油衍生品期權交易,2003年上半年一度盈利。但2003年第四季度,交易員做出錯誤判斷,在國際油價上升的趨勢中,出售大量看漲期權,給中國航油帶來了巨額虧損。
面對這一局面,2004年10月,中國航油集團一度將持有的中國航油股份折價配售給機構投資者籌資暗中補倉。但由于國際油價仍在不停攀升,虧損額不斷擴大。自2004年10月26日起,中國航油在高位開始斬倉。
陳久霖被迫離職,並遭到新加坡警方拘捕。2006年3月,新加坡初等法院作出判決,判處陳久霖入獄服刑四年零三個月,原因是股東售股拯救公司和公司沒有向交易所呈報虧損。2009年1月20日,陳久霖刑滿出獄。
身爲中國航油(新加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航油)執行董事和總裁的陳久霖,因爲從事石油衍生品交易,在導致中航油總計虧損達5.5億美元(公司淨資産僅1.45億美元)之後,于2004年12月8日被新加坡警方逮捕。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際石油市場風雲變幻。爲了規避石油現貨風險,20世紀80年代國際原油期貨這一金融衍生品應運而生。隨著我國石油進口量的大幅增加,國家批准一些大型國有石油企業在石油上做套期保值。
2003年4月,中航油集團被批准進行境外期貨交易。
在總裁陳久霖的帶領下,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從一個瀕臨破産的貿易型企業成爲國際性石油公司,淨資産從1997年起步的21.9萬美元快速增長爲2003年的1億多美元,總資産近30億,可謂’買來一個石油帝國’,一時成爲資本市場的明星。陳久霖被《世界經濟論壇》評選爲’亞洲經濟新領袖’,並入選’北大傑出校友’名錄。
2004年9月24日晚,中航油剛剛榮獲新加坡證券投資者協會頒發的2004年度’最具透明度企業’獎,這是其第二次獲得這項榮譽。
2003年下半年,中航油開始交易石油期權,初涉及200萬桶,中航油獲利;
2004年一季度:油價攀升導致公司潛虧580萬美元,公司決定延期交割合同,期望油價能下跌;持倉隨之增加。
2004年二季度:隨著油價持續升高,公司的賬面虧損額增加到3000萬美元左右,公司因而決定再延後到2005年和2006年才交割;持倉再次增加。
2004年10月:油價再創新高,公司此時的持倉達5200萬桶石油;賬面虧損再度大增。
10月10日:首次向母公司呈報交易和賬面虧損。爲了追加保證金,已耗盡近2600萬美元的營運資本、1.2億美元銀團貸款和6800萬元應收賬款。賬面虧損高達1.8億美元。
10月20日:母公司提前配售15%的股票,將所得的1.08億美元資金貸款給中航油。
10月26日和28日:公司因無法補加一些合同的保證金而遭逼倉,蒙受1.32億美元實際虧損。
11月8日到25日:繼續遭逼倉,截至25日的實際虧損達3.81億美元。
12月1日,在虧損5.5億美元後,陳久霖不得不向新加坡高等法院陳述真相,以求破産保護。
2006年3月21日,時年45歲的中國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久霖被判四年零三個月的監禁和33.5萬新元的罰款,由此成爲第一個因觸犯國外法律而被判刑的中國央企高管。在出獄後,據財經網消息,2010年陳九霖擔任中國葛洲壩集團國際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職位。
在5.5億美元已經灰飛煙滅之後,陳久霖痛心之余,也曾經面對友人,做過反思:自己確有一些地方是錯了。錯在何處呢?我太相信別人了,公司有資深交易員、風險管理委員會、內審部三道關呀!他也承認,自己開始時並沒有想到,後來需要那麽多保證金,我們根本拿不出那麽多錢來。
在資本市場上,“現金是王”,而身爲CEO的陳久霖甚至並未根據公司的財務實力,爲此次投機交易明確設定一個現金頭寸的上限。無限開放的賭注,加之永不服輸的心理與支持這種心理的“判斷”,爆倉只是遲早之間。
事後,據中國企業家雜志報道,陳九霖表示,造成中國航油巨額虧損的期權交易,就是高盛的子公司–傑瑞(J Aron)公司推銷給中國航油交易員繼瑞德(Gerard Rigby)的。當初,在出現賬面虧損時,陳九霖要求立即斬倉。但是,高盛卻建議“挪盤”。中國航油的兩次挪盤建議,都是高盛在陳九霖出差在外時提出的。“中國航油曾經將高盛告上了法庭。但在我入獄之後,這場官司不了了之。”
2004年1月,中航油與交易對手高盛簽署了重組協議,根據協議,中航油在平倉後,買進了更大的賣出期權。但自2004年1月簽署重組協議至當年6月,油價並未如中航油預期下跌,反而一漲再漲。而在此期間,高盛則積極做多國際油價,結果在中航油巨虧40多億元而不得已進行公司債務重組時,高盛的子公司傑瑞公司居然以中航油的重要債權人之一出現。
2004年10月26日,中航油(新加坡)這筆期權交易中最大的對手盤–三井物産旗下的三井能源風險管理公司,正式對中航油(新加坡)開始逼倉,發出違約函,催繳保證金。被迫中航油不得不在55.43美元的曆史高位實行部分倉位的砍倉,由此賬面虧損也轉變爲了實際虧損,累計虧損達到3.9億美元。
同年的11月29日,中航油在新加坡申請停牌,次日向市場投資者公告實際虧損3.81億美元,潛在虧損1.6億美元,累計虧損達5.5億美元。
而到2004年12月7日,包括高盛傑瑞、三井能源風險管理公司以及三井住友銀行等在內的七家公司向中航油發出催債信,累計債務總額高達2.5億美元之巨。
在整個事件過程中,高盛旗下的傑瑞公司是中航油交易部門的風險管理公司,爲他們提供挪盤交易的建議,但同時也是中航油期權交易的第二大對手盤。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早在1986年,日本住友銀行(現三井住友銀行)就注資5億美元持有高盛集團12.5%的股份,成爲高盛的投資者。2002年,爲了沖銷壞賬,三井住友銀行出售了持有的12.5%的高盛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1986年,日本住友銀行(現三井住友銀行)就注資5億美元持有高盛集團12.5%的股份,成爲高盛的投資者。2002年,爲了沖銷壞賬,三井住友銀行出售了持有的12.5%的高盛股份。有意思的是,2003年2月8日,三井住友銀行向高盛集團發行優先股,獲得12.5億美金投資,由此高盛持有了三井住友銀行7%的股份。
有關分析指出,由此可以看出,中航油事件正是由高盛一手策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