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海的第一步:“藏密瑜伽大師”
張海,1974年出生于河南省開封市,1988年,他初中畢業考入河南大學武術專修班,期間傳出他有“特異功能”,可以把樹葉含于嘴中變小,吐出後輪廓不變,而且還能夠給人治病。
其實,張海的所謂“特異功能”早就被司馬南揭秘,這些特異功能其實是魔術。但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間,張海經人引薦,與“藏傳佛教大師”夏日東活佛有交往。
1992年,才18歲的張海就以“夏日東活佛弟子”的身份在各地開設藏密健身中心,招攬學徒,收入頗豐。
18歲,許多人的人生還處在讀高中,成天應付考試、課外補習的階段,而張海卻已經成了“大師門徒”,開壇授課,小編不禁感歎,這位實在是做生意的青年天才!
至于“強身健體”,很多時候不過是一種心理暗示而已,可見青年張海早已精于此道。
張海的名氣大了之後,河南省社科院的孫某又幫助他創立了“藏密瑜伽文化研究所”,所謂“官方背景”的加持,使得他由此聲名日隆,成了著名“青年氣功大師”。
當年的“大師”張海
當時全國風靡一時的所謂“氣功熱”,可能是張海快速躥紅的有力背景,正所謂“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天”。
1993年,才19歲的張海就授意手下人編纂一本叫做《藏密通訊》的內部刊物,對自己朝見“活佛”的經曆大肆包裝吹噓,言之鑿鑿,令人讀來不得不信。
1995年,才搞了三年不到“藏密瑜伽”的張海腰纏萬貫南遷廣州,只見這位仁兄出入豪宅名車,結交名流巨賈,“藏密大師”搖身一變,成了“資本玩家”。
二、張海的第二步:“資本大咖”
1995年這一年,張海經人引薦加入了香港康達控股公司,參與康達公司在大陸投資的有關項目。
據說,當年張海曾經給香港康達的董事長張金富的母親治病,療效靈驗,張金富因此心存感激,並邀請張海到了香港,尊稱其爲“張老師”。
曾經擔任香港電信長途電話公司的高層的張金富熟悉資本市場,張海也得以進入香港的資本市場,並隨後和張金富展開了兩年多的合作曆史。
在張金富的指點下,張海買入了在香港創業板上市的裕興科技股票(主營業務爲電腦和學習機),結果不到一年裕興科技的股價就從4港元漲到了9港元,張海因此大賺了一筆。
爲此,出手闊綽的張海專門請人在北京的裕興科技董事局主席兼總裁祝維沙到香港遊玩。
1956年出生的祝維沙北京工業大學自動控制工程系的大學生,不僅學曆上遠高于張海,年齡上也比他大一輪多,二人最主要的共同點就是同爲河南老鄉。
資本市場的老鳥祝維沙
二人雖然年齡相差懸殊,而且專業也天差地遠,但竟然一見如故,頗有相見恨晚之感。
在香港大賺特賺之後的張海回到河南,連續創立了心智實業公司、菩提泉農業發展公司,其實一看公司的名字就知道,那都是打著“佛”的旗號收智商稅的坑錢公司。
1997年,張海和張金富等人聯手大幅減持手上的香港康達股份從而套取高額現金。張海賺得盆滿缽滿之後幹脆退出了香港康達,返回大陸的他成立“深圳凱地管理有限公司”打造了“凱地系”,開始在國內股市興風作浪。
需要注意的是,這一年的張海才24歲!當時曾經在河南大學體育系教過張海的老師聽到張海已經成爲“資本大咖”之後死活不信,評價說“就他那點學曆能行嗎?肯定有人在背後幫他!”
24歲時很多人才剛剛走出大學校門進入社會,還沒有經曆過社會無情的摩擦,但對于張海而言,就算他正規大學沒有畢業,但混社會這門專業絕對已經是博士後畢業了!
2000年4月,凱地系收購了深圳東方時代投資有限公司70%的股份,而在此之前,東方時代剛剛入主中國高科。
經此一役,26歲的張海揚名國內資本市場,入主中國高科,任中國高科董事長,成爲“中國最年輕的上市公司董事長”。
張海春風得意
要知道,中國高科不是一般的公司,它是1992年經國家教育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提議,國內36所著名高等院校共同發起成立的上市公司,在當時堪稱“高等教育第一股”。
1993年,中國高科集團公司采取定向募集的方式,組建中國高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改制爲中國高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中國高科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這一次,張海站在中國高科的平台上,又如魚得水地介入方正科技等多家高校和中科院背景的上市公司。“凱地系”頻頻出擊,資本鏈捆綁關聯公司總市值超過百億,引人側目。
三、張海的第三步:“收購健力寶”
2001年5月11日,裕興等公司出資計劃收購方正科技,方正科技的大股東北大方正開始增持股票阻止收購。
殊不知,這是張海與祝維沙首次聯手,針對方正科技的一次“狙擊”,祝維沙在台前,張海在幕後,裕興公司頻頻舉牌,迫使方正繼續增持股票,導致股價不斷上漲,而裕興和張海則從中持續獲利。
一番鏖戰之後,張海成了最後的贏家,因爲裕興公司實際出資過億卻沒有進入董事會,而投資不到裕興公司一半的張海與李友卻都成了方正科技的董事。
長期任職于國家審計部門,期間主持或參與過40余家大型國企的審計和推薦上市工作的李友成了張海新一任的合作夥伴。
在當時的媒體上,常常把張海和李友並稱,就好像是“張龍趙虎”、“王朝馬漢”那樣的好搭檔。
李友那時還沒有從政府正式辭職,參股公司需要有人站在前台,而張海則需要一個資本圈的資深玩家幫助他介入資本市場,這也是雙方開展合作的緣由。
2001年,方正科技再次爆發了股權之爭,方正科技管理層試圖擺脫方正集團,引入新的控股股東,張海不失時機地繼續增持方正科技,想奪取控股權。
方正集團
當時,方正科技董事長祝劍秋與控股股東方正集團交惡,李友也持有很多方正科技股權,支持方正集團,而張海審時度勢,決定聯合方正集團打壓方正科技股份,祝劍秋被逼出局。
爲此,剛剛合作了一輪的張海和李友反目成仇。
2002年,張海又作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收購健力寶,這是當時國內最大的飲料廠,但依然不能抵擋資本的威力。
1990年代後期健力寶如日中天的時候,想在多方面進行多元化發展,僅一年時間內健力寶就連續跨界收購多家企業,但並不成功,導致資金流出現危機,很多新産品不能上市。
健力寶不得不開始拖欠供應商貨款和經銷商貨物,導致企業不能正常發展,徹底陷入資金緊張的泥潭中。
無可奈何花落去,健力寶只能選擇改制被收購,進入了“張海時代”。而張海又是如何經營健力寶的呢?
28歲的張海放棄了健力寶一直以來展示在公衆面前的運動飲料路線,朝“時尚飲料”方向發展,轉而重新創造“第五季”等時尚品牌概念。
這一次,張海再一次祭出了“炒概念”的絕活,他給“第五季”創造的概念是“飲料界內永不衰落的第五季”。
然而,由于張海把健力寶的所有産品都叫“第五季”,沒有功能訴求,違背了産品核心價值的樹立,概念營銷成了純粹的炒作行爲。
爲了徹底打開“第五季”的市場,張海把健力寶原來的銷售人員全部清退,卻又把公司的銷售隊伍從3000多人擴充到8000多人,大舉進軍終端渠道。
入主健力寶之後的張海
但最後的市場反應卻令人失望:産品沒有得到大衆的支持和歡迎,把貨鋪到每一個渠道是非常不理性的,隨著産品大量的積壓,大量的人員,新增的倉庫和運輸車輛等並沒有産生相應的價值,公司的運作成本大大提高。
健力寶的核心競爭力被削弱,短暫的成功背後,暴露了張海品牌經營的重大失誤——他把最有價值、最值得保護的健力寶的品牌價值降低了。
但此時張海依然在自我炒作的道路上狂奔不已。
健力寶創辦18周年時,張海包下新加坡豪華郵輪,邀客戶及媒體出席慶典,號稱當年亞洲最大規模的遊輪活動。
事實證明張海入主健力寶之後對于企業中心戰略思想的理解是混亂的,最明顯的失敗之處就是張海對足球俱樂部的投資。
從表面上看,投資足球是要通過這個大衆體育運動把健力寶“運動飲料”的老品牌扶起來,但是真正在足球比賽期間爆炒的卻是“第五季”、“爆果汽”這樣的時尚品牌,與體育健康相關的“健力寶”卻被抛在了一邊。
讓人驚訝的是在往銷售領域大把砸錢的同時,健力寶竟還搞起了張海擅長的資本運作,哪裏有錢賺,資金就投向哪個地方。
當然,這用的都不是張海自己的錢,在他收購的時候,健力寶還是一個負債企業,又搞了那麽多外圍投資,把主業賺來的收入全都抽調過去,這已經不是理性投資,而是一個輸紅眼的賭徒期望一把翻身了。
在飲料戰場受挫之後張海沒有專注于健力寶本身,而是希望通過資本投機來獲得財富,盡管資本運作勞而無功,但張海隨即又決定出資購買中國平安7400萬股股份。
這就像最後一塊大石頭,最終壓垮了健力寶集團。
曾經的健力寶隊是一個傳奇
在張海主宰健力寶的三年時間裏,健力寶的負債達到30億元,短期債務15億,資産負債率超過70%。
但張海本人的資産卻在急速增長,2004年更是登上了福布斯富豪榜,位列第137位。
此時,張海的人生已經連升三級,從所謂的特異功能藏密大師,進而成爲資本大鳄,再成爲“福布斯富豪”。
如果說張海的前三步人生有驚無險僥幸成功,那麽,他的後面兩步人生就沒有那麽幸運了。
由于健力寶連年虧損,而張海的個人資産卻不斷增長,這就不禁令人起疑:張海到底是哪裏來的這麽多錢供他燒的呢?
2004年,張海的表演終于落幕了——他被健力寶的其他股東聯手逐出了公司。
原來,張海收購健力寶的實際出資人是祝維沙,因爲各種原因,特別是在看到張海毫無節操地大肆侵占公司資産之後,忍無可忍的祝維沙向股東會透露了張海做假賬、虛假投資、侵吞公司資金的一系列行爲,這也是導致他最終被捕入獄的導火線。
四、張海的第四步:成爲階下囚
2005年,張海被廣東佛山警方拘捕,2007年2月,他因職務侵占罪與挪用資金罪獲刑15年。他被捕的主要原因是搞垮了健力寶,導火線則是被內部知情人舉報。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張海出事被抓,其實從他的獨斷專行中早有預兆。
他在獄中如何度日?張海的家人表示,曾經爲他送去了一些書籍,並且看到張海在寫回憶錄,他說想把自己這些年來的經曆寫出來。
被捕這一年,張海也才31歲
畢竟31歲就已經經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這樣的遭遇萬中無一,如果真的能寫出書來倒也不是沒有大賣的可能。
2011年,坐了6年牢的張海出獄,並隱居廣州療養。
按照張海的刑期來說,他出獄應該在2020年,但他在獄中卻因爲“有立功行爲”獲得三次減刑,第一次從15年減爲10年,第二次又減到8年,第三次又減到6年,所以提前出獄。
張海二次減刑提前出獄是否違法?答案是肯定的,這也應了一句中國老話:“有錢能使鬼推磨”。
2006年,律師徐某找到在佛山市看守所任職的羅某,爲他的委托人張海尋找檢舉立功線索材料。
徐某出手闊綽,一下子就送給羅某“好處費”3萬元,收錢之後羅某將一條搶劫案的線索告知張海,並將涉嫌搶劫犯罪的嫌疑人調至張海同一監倉,由張海檢舉。
隨後,佛山市看守所向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出具張海有立功情節的書面意見,省高院二審認定他有立功情節,改判張海有期徒刑10年。
2008年,張海的女友黃鹭又向廣東省監獄管理局獄政處處長行賄,請求在調監、減刑等方面對張海予以關照,由于此時張海在佛山監獄執行刑罰,接著被調往番禺監獄。
2009年在一次做頭發時,黃鹭和官員情婦相識有了來往,黃鹭因此賄賂廣東省司法廳原官員對張海予以關照。
之後,張海又被調往武江監獄服刑,武江監獄爲他提請減刑2年。張海在武江監獄服刑期間,通過申報實用新型專利獲得“重大立功”,因而在2011年又被減刑2年1個月28天,年初即刑滿釋放。
張海背後的女人黃鹭
2012年,韶關市檢察院經審查發現,擔任韶關市中級法院審判監督庭法官的丁某收受張海女友黃鹭賄賂30余萬元,違規爲張海辦理減刑。
隨著檢察人員順藤摸瓜,與張海減刑相關的武江監獄、番禺監獄、佛山看守所和廣東省監獄管理局多人徇私舞弊受賄行爲浮出水面。
原來,張海立功都是賄賂得來的。所謂國家專利也是張海冒名騙取,是他指使一名工程師設計並通過專利代理公司申報的。
後來,監獄機關決定撤銷張海的立功和兩次減刑裁定。因此,張海仍有4年1個月28天余刑。
2013年,有關部門對監獄系統涉案人員進行查處,查明涉嫌違法犯罪的相關人員已被判刑,有的還在偵辦,違紀違規的給予黨紀政紀處分。其中,司法行政、監獄系統11人,看守所系統3人,法院系統1人,律師2人,社會人員7人。
但是,此時張海和女友黃鹭已逃往境外,爲此司法部門開始對二人進行通緝追捕。
說起張海的女友黃鹭,那也不是省油的燈,她1969年出生于軍人世家,1988年當文藝女兵,之後學聲樂,參加一些演出和比賽,在江蘇省新人大賽中獲得第一名,因此受到賞識去了廣州軍區。
1989年,黃鹭去河南開封演出,張海在這次演出後的聯歡會上認識了她,當時張海才15歲,而黃鹭已經20歲了,因此,這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姐弟戀”。
1996年,黃鹭獲得第7屆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專業組通俗唱法二等獎,因爲張海她退出了演藝圈。
1997年,他倆在廣州重逢,張海到後台找到黃鹭,兩人漸漸走近,成爲戀人。在張海案一審判決的第2天,黃鹭決定和張海結婚。
因爲涉嫌行賄罪,黃鹭在2012年東窗事發之後立即外逃,2014年,國際刑警組織對她發布紅色通緝令,後來移交仁化縣紀委監委辦理。2019年,外逃7年的黃鹭主動回國投案。
五、張海的第五步:通緝犯逃亡路漫漫
既然黃鹭已經主動回國投案,那麽張海何時回國投案?
俗話說,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張海一開始就是以玩弄僞科學出名,並且獲取了第一桶金,他如果見好就收走上正途,人生或許不是這般結局。
“神人”落幕
少年成名,一躍沖天,不到30歲就已經進入中國資本市場一流玩家的行列,如果不是真的發生,在常人聽來簡直就是神話。
張海的神話,既是一群利欲熏心者在其背後推波助瀾,也是當時資本市場的混亂無序,瘋狂逐利所造就。
至于他掌舵健力寶的一系列操作,雖看起來是運籌帷幄膽識過人,其實是無視社會道德和法律,這樣的行爲不是令人惋惜,而是令人深惡痛絕的。
計劃天衣無縫,手段瞞天過海,終有敗露的一天,即使一把好牌也會被打得稀爛。雖然提前出獄,但是又成了逃犯,至今蹤迹全無。
在權力與金錢面前,是否遵守道德著實考驗著人性。違背社會道德的約束,貪婪與欲望一發不可收拾,必然陷入無法挽回的地步。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不會冤枉一個好人,也不會放過一個壞人,我們相信,社會在不斷地追求正義維護公平,而這些利用監管漏洞大肆損害公衆利益的雞鳴狗盜之輩,終究會得到應有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