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曉紅
2022年上半年,我國知識産權發展態勢穩中有進、質量提升。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底,我國發明專利有效量爲390.6萬件,同比增長17.5%。有效注冊商標4054.5萬件,同比增長20.9%。累計批准地理標志産品2493個,核准地理標志作爲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6927件,核准使用地理標志專用標志市場主體19350家。我國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登記申請7661件,發證5233件。
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爲,今年上半年的數據顯示出我國知識産權數量和質量保持上升趨勢,包括中國企業和外國企業兩個方面。我國自主知識産權的增長,反映出我國企業創新能力逐步加強、知識産權保護意識不斷提高。外國企業在中國的知識産權增長,反映出中國營商環境優化,對于外商投資的吸引力持續提升。
強化知識産權保護激活科技創新
“2022年是我國《知識産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開始全面實施的第一年,也是《‘十四五’國家知識産權保護和運用規劃》執行的關鍵一年。今年上半年,我國知識産權工作取得的成績,彰顯我國知識産權強國戰略對科技創新具有強大的牽引力。”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産權研究中心主任曹新明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道。
2022年上半年,我國知識産權發展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新特點。上海大學知識産權學院名譽院長陶鑫良告訴本報記者,一是發明專利、注冊商標等各類審批獲准的知識産權授權數量與申請量穩中有升。二是專利商標版權等質押融資發展較大,並明顯向中小微企業傾斜。三是實施專利開放許可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上半年,我國企業創新活力強勁。截至2022年6月底,我國國內擁有有效發明專利的企業達到32.5萬家,同比增長20.3%;擁有的有效發明專利爲210.7萬件,同比增長22.0%,高于全國平均增速4.5個百分點。其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15.5萬家,擁有有效發明專利133.4萬件,同比增長23.4%,以占國內企業47.8%的數量,創造了國內企業63.3%的有效發明專利量,保持著強勁的創新活力。
在陶鑫良看來,知識産權保護既是科技創新的“護身符”,也是科技創新的“加速器”。
“優良的知識産權保護環境對激活科技創新具有積極作用。”曹新明表示,如果把知識産權保護比作大樹,科技創新就是“常青藤”。知識産權保護既要公平公正又要追求效益,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能激活科技創新。此外,科技創新具有自己的成長規律,也可以倒逼知識産權保護更加完善。
華東政法大學副教授阮開欣告訴本報記者,知識産權保護是企業通過創新獲取利益的重要保障。知識産權保護不足,會打壓科技創新的積極性。此外,除了知識産權的司法保護外,完善知識産權的行政保護也能進一步提高保護效率、降低維權成本。
知識産權助企纾困成效顯著
面對複雜的外部環境,國家知識産權局出台了一系列助企纾困、激發創新活力的政策措施,助力知識産權工作高質量發展。
阮開欣表示,由于知識産權具有金融支持功能,國家知識産權局深入開展知識産權質押融資等專項活動,爲相關企業的融資和經營提供了一定幫助。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專利商標質押融資金額爲1626.5億元,同比增長51.5%,惠及企業9760家,同比增長68.0%。
曹新明認爲,知識産權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對企業纾困能夠起到“脊梁骨”式的支撐效用。一是知識産權本身就是企業的重要資産和戰略性資源,通過轉讓或許可等方式能夠直接産生效益、增長利潤。二是企業可以向同行企業購買先進的知識産權,填補空白縮小差距。三是知識産權爲企業自主技術的保護設置了屏障,有效地阻止了競爭對手的跟進和模仿,從而確立企業在市場的領先地位。
“知識産權助企纾困是國家基于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主動發揮知識産權積極作用,通過加速釋放知識産權政策與資金效應,有效發揮知識産權制度效能的政策效應與服務機制。知識産權在助企纾困中,尤其是在爲中小企業的排憂解難中,起到了‘雪中送炭’或‘錦上添花’的積極作用。”陶鑫良表示。
知識産權保護仍面臨新挑戰
根據世界知識産權組織于2021年9月份發布的《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排名由2013年的第35位連續升至2021年的第12位,位居中等收入經濟體之首,是世界上進步最快的國家之一,業已成爲名副其實的知識産權大國,具備了向知識産權強國邁進的堅實基礎,但也面臨諸多新挑戰。
阮開欣表示,面對知識産權數量的增長,我國需要不斷提高知識産權審查和注冊程序的效率,減少企業對知識産權投入的成本。當前,國際上已經有關于統一和簡化各國知識産權注冊程序的國際條約,如《商標法新加坡條約》《專利法條約》等,接下來,應盡快加入這些條約,使我國在知識産權注冊程序方面與國際進一步接軌。
面對外部壓力,曹新明建議,一是要健全更加具有活力的激勵創新體制機制。二是要優化激勵創新創造的生態環境,實現良性競爭。三是要爲創新創造提供更好的服務,讓創新創造者安心開展研發工作。四是要結合我國實際,進一步采取措施突破“卡脖子”的技術瓶頸。
“下半年,隨著疫情持續好轉,我國企業在知識産權方面的質量效益可能會加速發展。我國知識産權密集型行業或呈跨越式發展態勢。”阮開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