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A股市場整體的走弱讓整個市場萬般皆綠:上證和深圳成指比今年高位分別下跌30%和37%。周期效應、白馬效應、藍籌效應在不確定的市場面前統統失效。
放眼全球,各國市場也是哀鴻遍野。蘋果公司從1.1萬億美元市值下跌到7000億美元,僅用了不到3個月的時間。
寰球同此涼熱,快遞企業又如何獨善其身?上市以來,順豐控股市值從高峰時的近3000億元總市值,下跌到目前的1500億不到,每股30元出頭的順豐控股是否還能保持自己的戰略定力?
國際基金悄然布局
對順豐控股而言,2018年的市值下跌雖然不免慘烈,但公司運營的整體表現也得到市場的肯定:
數據顯示,順豐控股2017年營收爲711億元,而2018年前三季度的營收已經達到654億元。與行業增速並無二至,而且在大多月份超過行業平均增速。如果順豐控股持續保持目前營收的增速,順豐控股很有可能在近期超過雅瑪多,成爲僅次于DHL、UPS和FedEx的全球第四的快遞企業。
同時,順豐控股上市不到兩年,便在2018年連入選了富時中國A50指數和MSCI新興市場指數。快遞行業作爲中國爲數不多仍保持兩位數高速增長的行業已經進入“無人區”——仍有近萬億規模的市場有待開發,順豐控股作爲行業龍頭的吸引力不言自明。
2017年才登陸資本市場的順豐控股,作爲一家市值超千億級的龐然大物,表現的相對低調。但公司股價隨著市場下調,流通量逐漸增加以後,我們發現,不少熟悉的重量級投資機構名字漸漸出現在公司的投資人名單中。
幾個月前,實力派”老牌私募“景林資産揮出大手筆,出現在10只個股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上,數據顯示,景林優選私募基金新近持有順豐控股控股498.7萬股,占流通股比例的0.56%。
而根據彭博社披露的股東信息,許多國際的知名投資基金也已經開始悄悄布局順豐控股,這名單的主角都是大名鼎鼎長線價值投資者:除了國內著名私募股權基金,更有來自新加坡的主權投資基金,阿拉伯金主的主權基金,北歐國家的中央銀行、國家養老基金,歐洲著名的金融控股集團,美國的頂級投資銀行、著名私募基金,美國及加拿大的退休養老基金等。資本市場“聰明的錢“不斷買入,說明了順豐控股的投資價值隨著股價下調正在提升。
順豐控股對于稀缺資源的渴望不遺余力,這些資源有望成爲未來快遞市場競爭的決勝因素。從飛機資源來看,順豐控股現有60全貨機,已經形成了兼顧遠、中、短程的梯隊運力。順豐控股擁有的全貨機已經占了國內快遞企業全貨機機型的一半以上。
按照順豐控股的規劃,三年後位于湖北鄂州的“順豐控股機場”也將竣工和投入使用,一個覆蓋全國、輻射全球的多式聯運網絡正在快速成型。這個堪稱比肩聯邦的孟菲斯和UPS的路易斯維爾的樞紐,不但能大大增加順豐控股空網覆蓋範圍,提高産品時效的穩定性,更能有效降低整體空網成本,極大增強公司産品競爭力,進一步擴寬公司的戰略護城河。
國衡信國際信用評級中心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師蘭曉華指出,順豐控股致力提供綜合産品線服務,擁有多元化的優質客戶,在全球網絡布局,把握了跨境物流需求快速增長的契機。
順豐控股控股今年獲得了標普、穆迪和惠譽三年國際評級機構的A-、A3和A-評級。查了一下,中國只有少數民企能獲得這個海外評級。其後發行的美元債受到國際投資者青睐,全球最大保險機構宏利人壽、中國人壽、AIA(友邦保險)、國泰人壽,著名基金公司富達基金、Pimco、貝萊德等均積極參與,最終獲得7倍超額認購。這次發債是中國快遞物流企業首次國際債券發行,爲同行以後國際債券市場融資定下基調。
2018年新業務已成增長點
2018年順豐控股很忙,忙著收購,忙著找合作夥伴,忙著做産業鏈,忙著大力研發,提升單位效能。且看順豐控股的一系列快、准、狠的操作:
3月,順豐控股收購了廣東新邦物流,建立獨立品牌順心捷達,發力重貨快運業務。
4月,順豐控股參與了美國流服務平台Flexport新一輪的融資,加碼國際業務。
8月,順豐控股與美國夏晖集團一起成立了新夏晖,加碼冷鏈業務。
8月,中鐵順豐控股國際快運有限公司成立,推動快遞運輸公鐵多式聯運。
10月,順豐控股控股收購DHL在大中華的供應鏈業務,整合中國內地、澳門和香港的供應鏈管理業務。
一招接一招看來眼花撩亂,但邏輯清晰,都是圍繞著業務布局的關鍵點:打造供應鏈和行業解決方案能力,緊密結合順豐控股從快遞走向大物流,對標中國十幾萬億的物流市場的戰略方向。
除投資外,順豐控股的新業務的收獲期來的比想象中更快,更可觀。在所有新業務中,順豐控股重貨業務表現十分亮眼。公開資料顯示,截至今年中,業務已擁有約900個重貨網點,整體重貨場地面積近90萬平方米,業務覆蓋全國31個省、291個主要城市及地區,車輛1萬余台。得益于不斷完善的重貨服務網絡和領先行業的時效質量水平,順豐控股2018年上半年重貨産品不含稅營業收入近35億元,同比增長96%,整體市占率持續提升,迅速成爲零擔市場的頭部企業。同時,借助順豐控股與順心兩個品牌,順豐控股重貨還實現了零擔行業高中低端市場的全覆蓋。根據中報披露的信息,除重貨業務外,順豐控股的冷運、同城配、國際業務增速也分別達到了48%、159和41%,保持了較高的發展勢頭。
堅持戰略定位
星巴克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就曾抱怨,雖然上市使公司的成長空間成幾何級數放大,但他自己也成爲股市的奴隸,每月、每季、每年都必須提出業績報告,如果不符合華爾街的預期,就會用股價來打壓你,懲罰你。
業績報表中有一項“各店面營收增長率”就把公司弄得異常狼狽。他們考慮到一些社區店人滿爲患,好意在附近開一家新店,以減少顧客等候的時間。但新店開張,必然影響到老店的收益。這又成爲炒家們的題材,借此打壓公司的股票。多年來,星巴克一直是空頭打壓的熱門股。
亞馬遜的創始人貝索斯在創業初期就沒打算聽資本市場的指指點點:“超長期的思考和規劃”一直是亞馬遜發展的座右銘。在短期利潤服從企業長期發展的戰略下,亞馬遜的持續壯大給顧客帶來了最佳體驗,也給堅信亞馬遜哲學的長線投資帶來的豐厚的回報。
對于順豐控股而言,當前的股價也在傳導來自資本市場大環境的壓力;隨著滬深兩指下滑30%多,順豐控股和市場所有白馬股一樣,也無法獨善其身:相比于其最高市值,其股價緩步下滑了50%,尤其是其發布三季度報告後,短短兩個月時間,股價下跌了將近20%。但每天交投量不大,沒有投資者集中逃離的現象,幾個持股量高的機構和個人股東承諾在45元下不減持也代表了投資者對公司未來的信心。有投資人稱,(股價下跌)主要是公司沒有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然而,這更是資本的短視和上市公司長遠戰略布局短期內無法統一帶來的價值波動。在短期股價表現和長遠戰略規劃上,順豐控股顯然選擇了後者。
對物流行業這樣一個資本密集型的行業來說,要構築護城河,形成競爭壁壘,進行持續不斷的資本投入和培育新的業務增長點是行業“鐵律”。順豐控股一直是有一家有戰略定力的公司。但中國快遞市場強手環伺,資本過剩,競爭過度,平衡資本市場訴求和公司長期發展,做適時的調整,對順豐控股而言,是審時度勢的知進退,而不代表是戰略的搖擺不定,這才是驅動公司業績長青的准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