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黃經緯
最近一年來人們最信任誰?是他們的雇主,還是政府、媒體、NGO、權威專家?
愛德曼聯合清華大學國家形象傳播研究中心在最新發布的《2019年愛德曼信任度調查中國報告》中解答了這一問題。
愛德曼調查了27個國家和地區的民衆對其政府、企業、媒體和非政府組織(NGO)等主要機構的信任程度,並在報告中公布了一系列調研發現,比如,中國連續兩年在信任度綜合排名中位居第一。
愛德曼調查發現,每100個中國受訪者中,平均就有79人對包括企業和政府、媒體等在內的各類機構表示信任。美國的這一數字爲49人,日本則爲39人。在各個單項調研中,中國受訪者對政府、企業和媒體三類機構的信任度也都位居榜首。
信任度綜合排名前十的國家和地區依次是中國、印度尼西亞、印度、阿聯酋、新加坡、馬來西亞、墨西哥、加拿大、中國香港以及荷蘭。俄羅斯、日本、西班牙、英國以及愛爾蘭則依次包攬了倒數第一至倒數第五名。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揭示了信任狀況在過去一年中發生了深刻變化——“我的雇主”,即受訪者任職的企業,在全球範圍內上升成爲最受信任的主體。報告顯示,在27個參與調查的國家和地區中,有24個國家和地區的受訪者對自己所在企業表示信任。平均每100個受訪者中,就有75個人對自己的公司表示信任。
在中國,“我的雇主”也是最受公衆信任的主體之一。86%的中國受訪者對自己的雇主持信任態度,這一比例在27個參與調查的國家和地區中位居第二,印度尼西亞則以89%的比例排名第一,全球平均水平爲75%。(見圖)
愛德曼國際公關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理查德•愛德曼(Richard Edelman)表示,過去十年,人們對傳統權威人士和傳統權威機構的信心降低,近幾年,人們對于社交平台也漸失信心,“人們開始更願意相信在他們控制範圍內的關系,其中一個重要體現就是相信他們的雇主。”
面對不確定的外部環境,中國各行業的受訪者對自己的雇主寄予了更高的信任期待,多數行業的企業近五年的信任度呈上升趨勢。報告顯示,被調查的15個行業中,有10個行業的信任度在近5年有所提升,其中能源、電信、金融和食品飲料行業增長明顯,5年的增長幅度均超10%。(見表)
中國的受訪者普遍表示,他們相信自己的雇主有能力爲其提供更多確定的信息,減少不確定性。調查發現,近80%的受訪者認同這一觀點——“雇主是在社會問題和其他未達成普遍共識的重要議題上的可靠信息來源”。尤其是在經濟和技術議題上,有87%的受訪者表示所在企業是有關“全球經濟”議題的可靠信源;73%的人認爲自家企業是有關“技術”議題的可靠信息來源。
企業要重視培育員工的信任。愛德曼認爲,企業在獲得員工信任方面加大各種投資,是在維持企業的生命力。一個企業是否可信,關鍵是看其能否善待員工,能否獲得員工的信任。82%的中國受訪者持類似看法,他們認爲,公司對待員工的方式是衡量其可信度水平的最佳指標之一。
獲得員工信任,向社會展示值得信任的企業形象,才能獲得足夠多忠誠消費者的青睐,實現銷售額與利潤的增長。報告顯示,72%的中國受訪者表示,對企業品牌的信任是他們繼續購買該品牌産品的主要因素之一。
人們對自家企業寄予更多信任的同時,也提高了對企業的期待和要求。尤其是隨著90後和95後成爲企業員工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關心薪酬增長、培訓和職業發展等福利,他們更期待企業和企業領導者能引領社會變革,並希望自己也能參與其中。
多數中國受訪者期待中國企業的領導者,可以主動領導經濟和文化方面的變革,在推動社會減少偏見、推進同工同酬、保護環境、保護個人數據,減少虛假新聞等方面作出貢獻。報告顯示,超過4/5的中國受訪者表示,希望各行業企業領導者可以在變革方面起帶頭作用,而非被動等待政府實施變革。77%的受訪者認爲,自家CEO應當對當下面臨的行業問題、公共政策、環境問題和員工問題作出回應。
多數中國受訪者認爲雇主有能力引領變革。報告顯示,80%的中國受訪者認爲企業有可能在提升公司利潤的同時改善其所在社區的經濟社會環境。
除了期待企業和企業領導者能積極領導社會變革,中國受訪者還希望自己能以員工身份參與其中。78%的中國受訪者期望自己能夠在關鍵的公司決策中獲得發言權。73%的受訪者表示,希望自家的企業能夠爲員工創造機會,讓公司和普通員工一起倡導和實踐有影響力的社會活動。
清華大學國家形象傳播研究中心主任範紅教授認爲,中國公司應該努力讓自己的CEO展示出他們的社會抱負。“他們不僅需要在全球舞台上講好企業故事,也應直接參與企業內部溝通,培養值得信賴的雇主—雇員關系,而這一關系在未來也將成爲企業故事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