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日本媒體《日經亞洲》曝光了歐盟即將發布的首份“印太戰略”文件草案,據悉,這份文件將在9月20日之前完成,最終發布時的內容可能與現在有所不同,而歐盟方面針對這份文件泄密一事沒有發表任何看法;同樣意料之內的是中國在這份文件中變成了歐盟關注的中心,而內容上則是好壞參半。
一方面文件呼籲歐盟與中國增加接觸,既要增加內容的深度、也要增加接觸的廣度,而另一方面,這份文件仍然沒有擺脫西方在對華政治問題上的習慣性邏輯,比如仍然強調要在所謂的“人權”、“民主”等問題上與中國交涉,甚至還特別強調要“重點關切台灣問題、與台灣地區升格貿易投資關系”。
文件認爲:新冠病毒大流行暴露了現有國際生産體系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全球供應鏈存在的壟斷傾向,盡管從積極正面的角度看中國在疫情期間,爲確保國際生産體系的正常運作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歐盟的供應鏈安全不能被中國一手掌握;因此歐盟將需要在亞洲尋找新的貿易夥伴,特別是要擴大與他們在半導體領域的合作。
而至于說亞洲的半導體供應地,除了韓國以外,我們能夠想到的就只剩下台灣地區了;那麽這個意思應該說是很明顯的,他們正在考慮要與海峽對岸的台灣當局建立更深的合作關系;除此之外,文件還顯示:歐盟正在審視與日本、韓國、新加坡商討在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領域的合作前景。
除此之外還提及了南海事務,稱中國正在對全球貿易環境以及航行自由施加不公平貿易和經濟的脅迫,似乎很有意地在推銷向越南、新加坡、日本、韓國這些現在擁有完善經濟體系或者部分工業基礎的國家投資的可能性。
不過這份文件中似乎關于台灣問題的部分,以及“從人權、民主原則的角度出發與中國對話”並不是內容主體,相比之下這份文件的重心放在了“擴大在亞洲影響力”這一方面;其實這也是比較符合當前國際現狀的,畢竟真要說起來,歐盟國家有一個算一個,他們都沒資格在台灣問題上指手畫腳。
真要說歐盟自己動手動腳強行進來摻和這檔子事,其實他們也沒那個本事;英國好歹還能拖出來一條航母,而歐盟能做什麽呢?法國那艘航母也就比印度的強一點,跑來亞洲也是一點作用都沒有,總之歐盟雖然嘴上很硬氣,但很顯然的歐盟整體上對于無力幹預台灣問題的狀況是心知肚明的。
他們之所以反複地提這個話題,以及拿人權、民主、台灣問題找事,無非是妄想空手套白狼與中國討價還價;這麽說雖然很難聽,但現實就是他們真要與中國討價還價,也根本沒有資本,正如報告中所說的那樣,新冠大流行暴露出了歐盟國家普遍存在的供應鏈安全問題。
而且趕走中國資本、從中國市場撤離也是不可能的,這不僅僅是逆全球化的問題,離開中國以後的歐洲資本現在能去哪呢?就像文件中所說的那樣,他們從“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的角度出發,認爲應該把資本廣泛地投入到亞洲各國,而不是僅僅是中國,但這個過程現在還沒有開始。
而中國一定要說的話也不是說離了歐洲就沒有其他地方去,中亞、中東、非洲,這些地區雖然歐洲看不上,但中國還是可以接受的,而且現在中亞的投資環境正在朝著一個正面的方向發展,一定要說的話現階段在中歐貿易這個問題上,中國的議價權可能還是要稍微大上那麽一點。
但也不得不說,西方政客的做法實在是非常的讓人惡心,就一定要以中國的核心利益作爲話題來與中國開展外交,要真的哪一天我們用同樣的方式交流的時候,不知道他們會是怎樣一幅歇斯底裏的樣子。
不過從中也能看到,中歐貿易絕對稱不上對美關系的救命稻草,而是一個相互利用、同時也夾雜著複雜博弈的過程,歐洲國家同樣不希望看到一個更強大的中國,他們一方面希望能夠獲得對亞洲國家更大的影響力,另一方面也希望扶持起一些周邊的經濟體與中國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