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8月9日,新加坡獨立。
獨立以前,李光耀是新加坡自治邦總理;獨立以後,他依舊是新加坡總理。
李光耀不但是推動新加坡獨立建國的元勳功臣,也是現代新加坡的奠基人。
在他領導下,人口僅數百萬、華人占七成多的新加坡,由一無所有的第三世界小島,晉身爲第一世界先進國家,創造了亞洲乃至世界耀眼的經濟奇迹。
“新加坡模式”成功以後,成爲各國研究和借鑒的對象,而對于構建出“新加坡模式”的李光耀來說,日本始終是新加坡的反面教材。
日本,是一個由日本人聚集的均質社會,缺少開放性,新加坡應該以日本爲反面教材。
——李光耀
在李光耀看來,明治維新之後的日本,以強調家族和血統爲傳統,即便是二戰失敗後,由美國人動手進行強制改革,但是,整個日本只是表面上走進了現代社會,它的本源還在停留在氏族世襲、門閥政治的層面。
對于日本有如此看法,源于李光耀的親身經曆。
1942年12月,日本人趕走了英國人,日軍占領新加坡,當時李光耀不滿20歲。
這位有著純正華人血統的青年,不但親眼看到了日本人最殘暴的一面,也親身經曆過生死大劫。
在《李光耀回憶錄》中,記錄了他是如何躲避日本人盤查,又是如果逃過惹蘭勿刹體育場大屠殺的。
爲此,李光耀寫道,
“他們用殘暴的方式對待我們,包括我本人也遭受過日本人的虐待。”
“我絲毫不懷疑在廣島和長崎投擲原子彈的正當性。”
從1942年日軍侵略,到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李光耀見識到日本人是如何運用暴力與權力的,這讓他對日本這個國家,以及區域管理、人口管理有了深刻認知。
日本,給李光耀上了一堂政治教育課,他也看到了一個由政治門閥和經濟財閥共同管理的日本。
其實,在某種意義上來講,日本曆史上光閃閃的“明治維新”,不過是曾經的世襲門閥,改頭換面成爲新時代的豪族大家而已。
從那個時候起,強調出身、血統就是牢不可破的社會傳統,無論是權力還是財富,都可以通過世襲制代代相傳。
就像如今日本政壇,有小泉、安倍、麻生、鸠山這四大“首相世家”,除此以外的“議員世家”遍布日本,一抓一大把。
自民黨是日本現今執政黨、日本國會第一大黨,而自民黨的300余名議員中,屬于直系世襲的達到100多人。至于那些算不上“二世”“三世”的直系,以各種親屬裙帶關系上台的,更是比比皆是。
經濟方面也是如此,大公司、大企業被各大家族牢牢控股,各大家族之間也交叉持股,成爲榮辱與共的財閥共生體,像三菱、三井、住友這樣的日本大財閥,其實力之強、影響力之大,實在是難以想象。
二戰戰敗投降後,美國入主日本,曾經發起抑制拆分財閥的行動,希望能夠打破如同鐵板一塊的家族勢力,讓國際資本流入經濟領域,但是,幾輪打擊過後,這些財閥就像傳說中的“不死僵屍”一樣,砍不死、捶不爛,很快就能原地複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日本先天遺傳下來的門閥世襲,成了李光耀爲新加坡確立的反面教材。
無論是“新加坡模式”,還是“法治威權”,他爲新加坡鋪就的道路,避開了日本的彎路、錯路,讓一城即一國的新加坡,以靈活的外交手腕,周旋于大國之間,成爲全球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足以影響整個亞洲。
尤其是對于日本的認識,這位“新加坡國父”已經到了洞若觀火的地步。
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9級大地震,造成福島第一核電站機組發生核泄漏事故。
當時,李光耀對媒體表態。
他首先高度評價了震後日本人團結一致的抗震精神,說日本政府在世界上向來以慎重和周密的處事而著稱。
然後,他說出了自己的判斷——
日本震後的經濟發展並不樂觀,將再次面臨大規模衰退,而且,福島核電站事故必將讓日本在世界上名譽掃地。
這些,時間已經給予了答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