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輪計劃書征集活動去年11月12日開始,今年1月26日截止。食品局收到來自學術界、研究機構和企業的超過30份提案,當中不乏與亞太和歐洲等國際夥伴合作的項目。
她受訪時說,團隊將研究如何通過生物激素促進蔬菜生長,以及有效使用LED照明來延長蔬菜保質期。這可減少用電量,從而降低生産成本。
新加坡企業發展局將推出“城市農業科技企業空間目錄”來協助業者。這個線上目錄會列出政府、私人領域和高等學府設施中,所有適合設立農場和水産養殖場的空間。企業也可利用這些空間進行概念驗證或測試新技術。
五個食品科研項目獲新加坡食品局資助780萬元,研究如何管理室內垂直農場的蔬菜健康,以確保蔬菜的營養價值和品質。
我國政府2019年宣布撥款1億4400萬元推動新加坡食品故事科研計劃。食品局同年進行了首輪計劃書征集活動,在去年4月爲12個獲選項目資助超過2300萬元;這些項目聚焦熱帶水産養殖和城市農業面對的挑戰。
許寶琨說,政府將繼續與農業食品公司、高等學府和研究機構緊密聯系,促進更多科研合作機會,以加強我國食品生態系統的科技能力,推動新加坡轉型成爲區域農業食品的創新樞紐。
企發局將推出線上目錄 列適合設農場和養殖場空間
其中一個獲選項目由共和理工、國大和三家企業聯合進行,首席研究員是共和理工農業研究與創新中心助理主任巴拉(Ritu Bhalla)博士。
一旦准備就緒,團隊會在一個室內垂直農場試行他們的解決方案,同時探討如何擴大規模。
這個研討會是新加坡國際農業食品周的活動之一,由食品局和南洋理工大學聯辦,邀請本地和國際研究機構的科研人員與業界代表,就可持續城市農業和未來食品趨勢展開討論。
食品局說,根據科研團隊的表現紀錄和業界經驗,這些提案具備擴大規模的潛力,適用于新加坡與其他國家。
基礎設施是農業科技領域的另一個重要支柱。貿工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政務部長陳聖輝在首屆可持續城市農業論壇上說,雖然更多企業有意設立城市農場,但它們經常缺乏合適的運作空間。
一些項目將研究如何開發室內農作物的保護技術,以提高産量和資源效率,同時降低室內生産蔬菜的成本;一些將開發具成本效益和能源效率的解決方案,以延長蔬菜保質期和營養保存,並減少蔬菜收成後與保存期間的耗損。
最新的這五個獲選項目的參與機構包括南大、新加坡國立大學、共和理工學院、淡馬錫生命科學研究院、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和國家公園局。
巴拉解釋,蔬菜的營養在收成後幾小時內就會開始流失,這是因爲蔬菜的一些生物化學通道會被觸發,從而發生氧化。當維生素和抗氧化成分逐漸減少,蔬菜品質也就隨之下降。“我們希望保存蔬菜營養,讓消費者獲得營養和品質更高的新鮮食品,即使存放幾天也仍能保鮮。”
人力部兼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高級政務部長許寶琨醫生星期四(10月27日)在首屆全球農業食品科學研討會上,宣布這個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