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4年年底,全國有近3萬座逸夫樓。
之所以命名爲逸夫樓,是因爲這些大樓都是由邵逸夫捐資建立的。
從1985年開始,邵逸夫在中國大陸捐資用于建教學樓、圖書館、科技館,以及文化藝術、醫療機構。
2008年汶川地震後第三天,邵逸夫就宣布捐款1億港元;
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邵逸夫又捐了1億港幣。
不完全統計,邵逸夫生前累計捐獻的金額達到了上百億港幣。
邵逸夫在2002年設立了“邵逸夫獎”,用于獎勵全世界範圍內的科學創新,每年的獎金爲100萬美元。
能夠如此大手筆捐贈,個人身家應該非常可觀。邵逸夫在去世時,留下的家族産業達到了上百億港幣。
但是他的4個子女卻都不願意繼承家業,這背後到底是什麽原因?
他是如何賺得如此身家的?
1907年,邵逸夫出生于浙江甯波,兄弟姐妹一共八人,邵逸夫排行老六,他前面有三個哥哥、2個姐姐。這也是他後來在香港被尊稱爲”六叔”的原因。
邵逸夫的父親邵玉軒是個染料商,後來到上海做生意,所以,邵逸夫童年時家境不錯。
不過邵逸夫13歲那年,父親就因病去世了,此後邵家的生意就開始衰微了。
幸好父親在世時,買入了一個叫“笑舞台”的劇院。
邵氏兄弟
父親去世後,邵逸夫的幾個哥哥決定全力經營“笑舞台”這塊生意。
不過,一開始因爲經驗不足,劇院一直賠錢。在這種情況下,爲了支撐劇院的發展,邵氏幾個兄弟決定賣掉祖宅,用于劇院的發展。
他們不斷琢磨觀衆的興趣和品味,開始雇人在舞台上表演武術,自此,“笑舞台”的生意才開始火爆起來。
這個時期,電影作爲新鮮玩意,剛剛傳到中國,但已經顯露了它的巨大魅力。
爲了進軍電影行業,大哥覺得四兄弟的名字(分別爲:仁傑、仁棣、仁枚、仁楞)有點t土氣,于是依次改爲非常富有詩意的名字:
醉翁、邨人、山客、逸夫
邵氏兄弟覺得電影業作爲全新的領域,有著巨大的前景與商機,就花重金購入了攝像機,開始拍攝電影。還成立了電影公司—-叫天一影片公司。三兄弟分工明確:
大哥擔任導演,二哥擔任編劇,
三哥負責影片的發行。
最初的電影都是黑白的,無聲的。不過依然吸引了無數的觀衆。
邵逸夫在19歲那年,在三哥的邀請下去了新加坡發展,之後在新加坡呆了24年。
在新加坡期間,邵逸夫30歲那年,娶了新加坡人黃美珍(也是華人)。
邵逸夫去了新加坡後,邵氏公司慢慢積累了一些身家。
當時,新加坡一個大富豪余東璇十分賞識邵氏兄弟,就邀請他們到家裏做客。
邵逸夫就是在余東璇家裏遇到了日後成爲他太太的黃美珍。黃美珍其實比他還大5歲。
不過,當時黃美珍光彩照人,而且受過良好的教育,談吐不凡,對電影方面非常有研究。
不過黃美珍當時名花有主—-她是余東璇的女朋友。
最初見面時,邵逸夫就對黃美珍怦然心動,不過他不敢表現出來。
邵逸夫此前一直忙著幫助哥哥們開拓電影市場,無暇顧及個人感情,第一次他發現自己愛上了一個人。
因爲黃美珍對拍電影很感興趣,余東璇就放手讓她爲邵氏影業出謀劃策。
這樣一來,黃美珍私下和邵逸夫接觸的次數就多了。
黃美真當時比邵逸夫大5歲,她當然看出了邵逸夫看自己的眼神不一般。
兩個人在工作切磋中,也互生好感。
對于黃美珍來說,她本身就是富商的女兒,男友當時也是大富豪,她在物質方面,一直都是過著奢華精致的生活,但她內心對頗有文藝氣息的邵逸夫産生了好感。
當時的邵逸夫躊躇滿志,對電影事業傾注了全部的心血,這份對事業的熱忱,也讓黃美珍從心底更加敬佩他。
不過,邵逸夫依然有些猶豫是否正式確定戀愛關系。因爲黃美珍畢竟是前輩的女朋友,這分明就是奪人之愛嘛。
他最終鼓起了勇氣,登門向余東璇說出了自己對黃美珍的感情。
而余東璇也非常大度,估計是早就看出兩人暗送秋波,于是沉默了一會,然後哈哈大笑地說:
“你們的事我早有察覺,君子成人之美,老弟既然和美珍真心相愛,就不用顧及這麽多,
難道讓美珍一輩子陪著我這個老頭子嗎?”
1937年,邵逸夫和黃美珍在新加坡舉行了盛大的婚禮,余東璇還派人送來50萬的賀禮。
此時,邵逸夫30歲,妻子黃美珍35歲。
婚後,黃美珍相繼就爲邵逸夫生下了兩男兩女。
邵逸夫依然一心撲在事業上,黃美珍在家負責照顧孩子,邵逸夫常常很晚才回到家,黃美珍也沒什麽怨言,邵逸夫回到家後,就只需要負責休息好。
邵逸夫後來也評價黃美珍:她真是一等一的好妻子。
不過,這段琴瑟相合的婚姻,後來還是出現了插曲。
1952年,邵逸夫45歲。
此時,他與黃美珍結婚已經15年,愛情早已轉化了親情。黃美珍此時已經50歲。
有句話是:男人四十一支花,此時的邵逸夫事業成功,身家不俗,而妻子因爲長年照顧孩子,料理家務,年輕時的光彩照人,已不複存在。
這時,一個叫方逸華的18歲女孩,與邵逸夫在冥冥之中相遇了。
1952年,一天邵逸夫工作結束後,他走到邵氏戲院樓上的夜總會聽歌,打算放松放松。
正當他准備離開時,他的心弦被一首甜美的《花月佳期》給撥動了,他駐足傾聽。
邵逸夫覺得這個聲音有點耳熟,于是問侍者:
“聽著好耳熟,正在唱歌的女子叫什麽名字?”
侍者微笑地回答:“這是方逸華小姐,她的母親就是20年前上海‘舞國紅星’方文霞。”
邵逸夫再定睛一看,舞台上的方逸華光彩照人、黛眉紅唇,婀娜多姿,妩媚中又有一絲堅毅。
他立即讓侍者送上一大束嬌豔欲滴的鮮花。
方逸華唱完後,在侍者的指引下,來到了邵逸夫的桌邊道謝。
得知送花的人就是邵逸夫,方逸華非常興奮,她對邵逸夫說:
我也很喜歡看電影,在上海時就看過您拍的電影,沒想今天能在這裏與您見面。
之後,邵逸夫請方逸華去一個高級酒店吃宵夜,兩人相談甚歡。
末了,邵逸夫對方逸華說:
“不如你來邵氏工作吧,我會提供更大的舞台給你。
你也可以盡情施展你的才華。”
方逸華當時也爽快地答應了,放棄了當歌星,加盟到邵氏影業。
剛到邵氏影業的方逸華,從采購做起,她也毫無怨言。慢慢地,方逸華熟悉了整個電影的制作流程,她開始進入管理層。
她也知道邵逸夫有家庭,有4個孩子,但她也很懂事,從不逼邵逸夫離婚,給她一個名分。
邵逸夫依然每天回家,只是在周末和方逸華在一起。
這種微妙的關系,紙始終是包不住火的。黃美珍後來還是知道了。
邵逸夫和方逸華的關系,後來在公司裏人盡皆知。當外界喊方逸華爲“六嬸”的時候,黃美珍識趣地帶著兩個女兒去了美國。
隨著母親帶著一絲哀怨離開香港遠赴美國,在邵氏影業工作的兩個兒子,他們內心也泛起了漣漪。
兩個兒子稍微大一點的時候,就被邵逸夫送到新加坡哥哥的身邊,讓三哥代自己管教兒子。這也導致兩個兒子對邵逸夫有一些距離感。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邵逸夫的兩個兒子都曾在新加坡被綁架過。
大兒子邵維銘在1964年春節期間被綁12天,交了100萬港元贖金後,才獲釋;
小兒子邵維鍾在1971年在家門口被擄走,後來從綁匪車廂成功逃脫……
兒子被綁期間,在香港的邵逸夫得知消息後,並沒有立即放下手頭的工作。
蔡瀾回憶,1964年春節,邵逸夫接到綁匪的電話,說大兒子在他們手中,讓他支付300萬的贖金。
此時,邵逸夫正在看試片,才看到一半,接完電話,他繼續看樣片。
直到幾天後,他才前往新加坡,經過一番交涉,最終以100萬港幣的贖金救回了大兒子。
事後有人問邵逸夫:你就不擔心兒子被撕票嗎?邵逸夫淡定地回答:
“既然對方求財,孩子就不會有危險,著急有用嗎?”
這心理素質不是一般人能有的。不愧是六叔。估計比李嘉誠當年兒子被綁架時心態還要好。
本來邵逸夫是計劃讓大兒子邵維銘來繼承自己的事業,但是,他也不斷提拔方逸華,讓方逸華也做到高管的位置。
後來,邵逸夫的次子邵維鍾也來到邵氏公司任職,大哥邵維銘希望提拔自己的弟弟,沒想到受到了方逸華的重重阻攔!
另外工作中,因爲觀念不同,兩兄弟也經常與方逸華有摩擦。
邵逸夫希望兒子能在磨砺中學會處理問題,所以沒有插手。
但在兩個兒子眼裏,覺得父親是偏向情人方逸華,內心開始對父親有了怨恨。
1997年5月6日,邵逸夫與方逸華在美國拉斯韋加斯正式注冊結婚。
此時,邵逸夫已經是90歲高齡,而方逸華已經年過花甲。
兩人還舉行了隆重的婚禮,那天來了香港很多重要的人物。但邵逸夫的子女,一個也沒來。
對于方逸華來說,這是一場遲到的婚禮。從18歲等到62歲,足足等了44年! 世界上沒有幾人有這樣的耐心。
方逸華
其實,在70年代前,香港的法律並沒有廢除納妾的制度。比如,賭王何鴻燊就娶了四房,霍英東也娶了3房太太。
邵逸夫一直等到原配去世10年,才與方逸華舉行婚禮,也算是對原配有情義。
只是,4個子女,都比較偏向母親,覺得母親爲了這個家,付出了所有的時間和精力,卻在50歲的時候,要忍受另一個年輕的女人來分享丈夫,而且還在丈夫的公司裏擔任要職。
1987年,黃美珍在美國的洛杉矶因病去世,享年85歲。
原配去世後,邵逸夫發出通告:“公司停業一年,爲悼念亡妻黃美珍。”‘
即使是這樣,也沒能化解子女們與邵逸夫之間的間隙。
兩個兒子在辦理完母親的葬禮後,他們向邵逸夫提出辭職。而邵逸夫也沒苦苦挽留,就讓他們離開了邵氏公司。
因爲芥蒂根深蒂固,父子雙方將近有20多年的時間沒有來往。
兩個兒子甚至說:“我們不願原諒,也不願再相見。”
孫女邵淑琳1998年潛水溺斃的消息,邵逸夫還是從報紙上得到的,這樣的家族大事,兒子都沒通知他。
2004年,邵逸夫三哥的兒子邵維鋒說:
“香港的生意早有方逸華打理啦!不用維銘(長子)去香港。”
當時邵維銘在新加坡接受訪問時也直言:“我不會回香港,爲什麽要回去?”
父子之間的矛盾,可見一斑。
在邵逸夫正式迎娶了方逸華10年後,2007年邵逸夫參加頒獎禮,他的兩個兒子才終于露面。
大兒子邵維銘接受采訪時,改口說:“我和方小姐現在相處很好,如今應該叫‘方小姐’做‘邵太’。”
母親去世20年後,長子也已經步入老年了,終于解開了心結。
邵逸夫直到70歲,依然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
他的勤勉,是因爲他和幾個哥哥當時是白手起家,懂得創業的艱辛。早年,他一心撲在事業上,所以才有了後面的巨大成功。
1925年,邵氏兄弟在上海拍出了第一部電影作品《立地成佛》,上映後非常火爆。
此時,邵逸夫還在上海一個教會學校讀書,空閑時也在自家電影公司幫忙,發發傳單,幹一些雜活。
邵逸夫的英語就是在這所教會學校學的,這段學習經曆,邵逸夫最大的收獲就是學會了一口流利的英語。
天一影片公司在上海獲得一席之地後,引起了一些有實力的同行的妒忌,于是聯合起來圍剿天一公司,在這種情況下,邵逸夫的哥哥們決定不死磕,選擇了前往東南亞發展。
1926年,邵逸夫中學畢業,此時,他19歲,三哥問邵逸夫: 你願不願意到新加坡來幫助我們?這裏有著廣闊的前景。
邵逸夫本來就對拍電影很感興趣,他很爽快地答應了。
等邵逸夫到了新加坡,才發現哥哥們從事的電影事業,無非就是帶著笨重的無聲放映機,去鄉下巡回放電影。
經常要忍受一路的顛簸,而且那時的電影放映是用手搖的,還要念對白, 經常一天下來,累得人腰酸背痛、手酸。
但鄉下人去城市看電影很不方便,所以這種放映方式在鄉下很受歡迎。因爲是露天放映,所以利潤也相當高。
經過幾年的打拼,1930年,邵氏兄弟積累了一些本錢,他們決定成立一個“邵氏兄弟公司”,還購入了多個戲院。
1931年,有聲電影開始興起,邵逸夫爲了購買有聲電影設備,他踏上了去美國的輪船。
途中輪船觸礁沉沒,命大的邵逸夫抱著一塊小舢板在海上漂了一夜,第二天早上才獲救。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說的就是邵逸夫這種人吧。
1932年,邵逸夫高價請來粵劇名伶薛覺生擔任主演,自任制片和導演,拍出了一部有聲電影《白金龍》,轟動一時。這部電影爲成本1萬元,僅在廣州一地的放映收入就達60萬元。
1957年,50歲的邵逸夫認爲香港的前景更大,于是在香港買下清水灣地皮,興建邵氏影城,成立“邵氏兄弟有限公司”。
六七十年代是邵氏的黃金時期。邵氏鼎盛時期,辦公大廈、銀行、宿舍、餐廳一應俱全,不算合約導演和演員,其他的員工就達到了1700多人,實力斐然。
這樣的規模,讓邵氏影業在出品方面,有絕對的優勢。
1967年,邵逸夫同利孝和等人創建了香港無線電視台,到了1980年,邵逸夫成爲香港無線電視的最大股東。
1985年,78歲的邵逸夫賣出全部院線。1987年5月,邵氏宣布停止生産電影,在此之前,邵氏生産的電影已經超過一千部。
這種高産量,在電影業是非常驚人的。
2010年元月,102歲的邵逸夫卸任香港無線電視台行政主席職務,他決定此後好好休息,將市值164億港元的電視王國交給了方逸華打理。
去世前,邵逸夫把自己持有的TVB股份全部清掉了,還賣掉了清水灣的地皮,一共套現了70多億,加上其他的資産,組成了一個總資産200億的邵逸夫基金會。
這個基金的用途分爲三個部分:
一部分支持教育和醫療事業,
一部分用于發放邵逸夫獎。每年拿出100萬美元獎勵在天文、醫學和數學上有卓越成就的學者。
剩下的一部分,依照他曾立下的遺囑,主要是保障家族後代的生活。
邵逸夫之所以將TVB 股份都賣掉了,與兒子不願來香港接班,也有關系。
兩個兒子在新加坡都有地産和一些商業,在那邊也可以生活得很滋潤。況且邵逸夫的財富到時候還是有一部分留給子女們。
2014年1月7日,邵逸夫在香港清水灣寓所去世,享年107歲。
3年之後,方逸華也追隨他而去,終年83歲。
方逸華去世時,在香港留下了20多套房子,總資産達20億,因爲沒有子女,這些遺産都歸入了邵逸夫基金會。
方逸華跟著邵逸夫時,她才年方18歲,當時邵逸夫也才45歲。按理說,她完全有能力爲邵逸夫生個孩子。
也許兩人真的相互欣賞,不需要用孩子來維系。
從 18歲到80歲,方逸華一直跟隨著邵逸夫,直到62歲才等來邵逸夫正式迎娶自己。
她就是單純地愛著邵逸夫,甯願不要名分,不生孩子,只要在邵逸夫身邊就可以,只要和邵逸夫一起並肩奮鬥在事業就知足了。
方逸華真的是個內心強大的女子,她知道她想要什麽,然後堅持不懈。這是愛情的力量麽?
沒有子女,她陪著邵逸夫經營事業得到的錢財,最終還是並入了邵逸夫基金會。
其實最大的贏家,還是原配黃美珍,以及原配所生的4個子女。
雖然兒子不願意繼承百億家産,但邵逸夫將自己的資産全部裝入基金會後,還是有一部分用于家族後代的生活上,因爲基數很大,這一部分也非常可觀。
比起很多富豪,邵逸夫在感情方面,還算是克制的。雖然後來遇到了紅顔知己,但也只是私下裏保持低調的關系。直到原配去世10年後,才正式承認了方逸華的身份。
邵逸夫雖然多年沒有上福布斯香港富豪榜,但他對慈善事業的支持,超過了很多富豪。這點還是很值得欽佩的。
斯人已去,值得紀念。
END,點個贊吧。謝謝你的支持!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系,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參考資料:
《邵逸夫全傳》
21世紀經濟報道2017.8.14: 他活到107歲,一生捐了47億元3萬座樓,只愛兩個女人
創作不易,歡迎點贊、關注!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作者| Linda
責編| 若水
關注我@Linda時光之心,閱讀更多精彩文章。
你好 ! 我是Linda(琳黛), 用細膩的筆觸,抒寫家族沉浮、個體際遇的真實故事。
歡迎點贊、評論、或私信我,互相交流,
任時光荏苒,不忘初心,坐看雲卷雲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