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約有25-30億人無法享用清潔的水資源。除此之外,在發展中國家,還有15億人雖然能夠享用“清潔”的水資源,但他們仍然對水質充滿擔憂。
在多個國家,水質問題頻發,更加加深了人們對于水資源質量的不信任。17年前,加拿大沃克頓的大腸杆菌事件導致了7人死亡,2300余人患病。2014年,美國密歇根州的弗林特市將弗林特河作爲城市用水的水源。然而,受汙染的河流導致了家庭用水也遭到了汙染,嚴重危害了人們的健康——尤其是兒童。悉尼和香港也發生過類似的水質事件。這些時間使得人們對于家庭用水的水質愈發擔憂。
爲了保證安全,全世界的消費者們愈發關心飲用水的供應問題。發達國家開始大量設立價格高昂的淨水系統,瓶裝水也隨之流行。在像東京、柏林、倫敦和紐約這樣的城市中,越來越少的人選擇直接飲用水龍頭中的水。
發展中國家則選擇了另一條路徑。即便人們只能在一天中的幾個小時之內獲取生活用水,居民們總能找到辦法,24小時都能獲取水資源的供應——比如把水從地下水箱抽到高位水箱中,再進行用水的分配。每家每戶還會各自安裝淨水裝置,保證飲用水的質量。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我們在40個國家開展了大量城市水資源及廢水處理的相關工作。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市中心的2萬居民——或是更多——出于健康考慮,無法直接飲用水龍頭中的水,這種現象不應該出現。我們早已擁有先進的技術和足夠的資金。那麽,我們缺少的是什麽呢?
人們通常認爲,技術發展能夠妥善解決水資源問題。然而,合理的政策也十分重要。水資源的管理方式、政府的治理模式以及相關的機制建立同樣必不可少。只有人們充分關注這些方面,科學技術和資金投入才能解決全球清潔飲用水的問題。
十年前,我們曾預測,如果管理方式無法顯著改進,非洲最少有一個城市將會在20年內面臨前所未有的水資源危機。現實表明,我們的預測是正確的。我們的研究表明,如果非洲的城市不把水資源管理作爲城市治理的重點,15個城市將會在2035年之前面臨嚴重的水資源短缺。
政策至關重要
目前,解決水資源問題的趨勢是減少用水,各類政策都能做到這一點,如適當提高水價,用各種方式鼓勵人們減少用水(尤其是在幹旱時期)等。
然而,我們在設計政策的時候,應該對人們的水資源消費做出怎樣的假定?制定每個人所需要的用水量標准也相當有講究:生活在不同國家的人、生活在城市和農村的人群所需要的用水量大不相同。
關于這個問題,目前只有一項跨年度的研究。上世紀60年,一項關于新加坡的研究表明,如果想要保持健康,每人每天需要75升水。然而,到了2017年,這一數字增長到了143升,接近翻了一倍。在美國,這一數字從300升增加到了380升;在南非,這一數字約爲235升。
實際上,每天75-85升水足夠讓一個人過上健康的生活。目前捷克的人均日用水量是88升;西歐的很多城市,如萊比錫、馬拉加、塔林、巴塞羅那以及薩拉戈薩,人均日用水量約爲95升;丹麥的人均日用水量約爲104升。不僅如此,人們也可以改變自己的用水習慣,從而做到節約用水——近期的開普敦以及2014-2015年間經曆了幹旱的聖保羅就是很好的例子。
聖保羅采用了諸如提高水價、鼓勵減少用水、對超額用水進行罰款以及開展增進節水意識活動等方式,將人均日用水量從145升減少到了120升。聖保羅的城市區域有2200萬居民,這些政策相當于每天節約了5.5億升飲用水。考慮到日常用水的80-85%都會成爲廢水,這些舉措相當于減少了4.7億升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