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三文魚故鄉”。
由于在餐桌上的受歡迎,大西洋三文魚成爲了歐洲北部沿海重要的捕撈魚類之一。作爲十分重要的漁業對象,大西洋三文魚捕撈量逐年上升,野生大西洋三文魚數量急劇下降。1960年代,挪威人開始了人工養殖大西洋三文魚的試驗。人工網箱養殖大西洋鲑的方式使得掠食者無法接近,加上飼料充足,很快這些鲑魚的數量就大幅上升。
人工養殖使大西洋鲑的産量大增,成爲了歐洲和北美東海岸海水漁業的支柱海産。穩定的供給提供了了遠洋貿易的可能,大西洋三文魚被出口到我國香港等沿岸地區。大西洋三文魚的“Salmon”這個外來詞按粵語被翻譯成了“三文魚”。當時,能夠進口到中國的“Salmon”,都是大西洋鲑,人們也就逐漸接受這種肌肉橙紅色、有著明顯白色脂肪條紋的魚是“三文魚”,並逐漸流傳開來。而與此同時,在北方還用“鲑魚”或“大馬哈魚”來稱呼東北河流裏捕撈起的太平洋鲑。
1990年代中期,北海道漁場已經無法滿足日本人對海鮮的消費需求。同時,他們也不希望再破壞複雜的海洋生態系統,于是加大了海産品進口。在挪威方面,養殖技術也取得突破,用疫苗取代抗生素,降低了三文魚因圈養所導致的各種疾病。而由于受養殖難度限制,通過海捕的傳統刺身材料金槍魚和鲷魚供不應求,築地市場的藍鳍金槍魚經常會拍賣出天價。由于相對昂貴的金槍魚顯得價廉物美,1995年日本人終于接受了生的三文魚,讓它們成爲醋米上面的那塊“鮨種”。
上世紀70年代,挪威成功地實現了三文魚的養殖。養殖三文魚不再吃小蝦,而是改吃人工飼料。人工飼料中沒有寄生蟲,而且肉色也呈粉紅,于是,“挪威三文魚”成了生吃不會鬧肚子的“生食三文魚”,這才開始在世界各地流行開來。
挪威出口到日本的三文魚,從1980年聊勝于無的2噸到1995年增長到了1995年的28000噸,據估計,其中5000噸到6000噸用于生吃。截至2013年,挪威對日本的三文魚出口量升至3.95萬噸,挪威三文魚成爲了日本大衆料理的常客。
隨著日本的飲食文化滲透,日本料理在中國大陸、香港及新加坡等亞洲市場也相繼打開。據日本農林水産省的估計,2013年海外的日本料理店數量大約爲5萬5000家,是2006年的約2.3倍。而跻身日料食材的三文魚也成功地搭上了便車。優質的口感、適中的價格和穩定的供應,讓三文魚成爲在中國開設的日料店的明星産品。
經過日料店的推廣普及,三文魚也在中國打響了知名度,逐漸從日料店走向更多的餐飲消費場景。2016年,挪威海産局的數據顯示,中國進口的大西洋三文魚約爲7~8萬噸(受制于政治原因,該年中國進口挪威的大西洋鲑僅爲4000噸左右,遠低于2010年的1.1萬噸)
野生三文魚無法滿足人類需求才進行人工養殖的,是因爲野生三文魚捕食的鱗蝦帶有一種名叫“異尖線蟲Anisakis”的寄生幼蟲,這種寄生蟲潛伏在三文魚身上,如果人生吃了三文魚片的話,寄生蟲就會進入人體內,並侵食人的腸胃壁,導致腸胃疼痛和腹瀉。
大西洋三文魚
大西洋三文魚的數量要遠超任何其他種類的三文魚。大西洋三文魚最適宜在挪威北極水域生長,但也産自智利、英國、北美、法羅群島、愛爾蘭和新西蘭/塔斯馬尼亞。大西洋三文魚在世界各地都很受歡迎,且吃法多樣——從水煮到腌制,從熏制到壽司。
粉三文魚
粉三文魚是在美國和俄羅斯發現的野生三文魚類。它的個頭比大西洋三文魚小,質量也較差,因此通常用于制作罐頭、寵物食品和魚子。
海鳟
這種三文魚主要作爲鮮魚售賣,但也可以熏制。其養殖基地主要位于挪威、智利和法羅群島。
淡水鳟
小鳟魚通常以熱熏或魚片的形式食用,是一種廣泛養殖的三文魚類。
狗鲑
狗鲑的産地爲阿拉斯加和日本,大多售往中國和日本,在中國主要用于加工再出口。狗鲑的品質差異較大,有些不適合人類食用。
銀三文魚
雖然銀三文魚最近在俄羅斯頗受追捧,但是日本仍是全球最大的銀三文魚消費市場。銀三文魚産自智利,主要用作腌制品。
野生紅三文魚
野生紅三文魚是一種公認的高品質三文魚,主要用來作熏制品、腌制品或生魚片。紅三文魚的主産地是俄羅斯和阿拉斯加,主要供當地居民食用。
帝王三文魚
這是一種十分珍貴的三文魚,是大西洋三文魚的直接競品,但産量不高。其主要養殖基地位于阿拉斯加、加拿大和新西蘭,主要供當地居民食用。
看完這些三文魚專業科普後,再來看看如今三文魚現狀,挪威現在的三文魚養殖場處處泛濫著漂起的病魚,許多得了病的魚身材畸形的在苟活。因爲擁擠的環境而喘不過氣來。
在我們的認知中,口感鮮美的三文魚竟然像一群喪屍一樣生活在肮髒的海水中,生病的三文魚沒有人管,而且大部分三文魚滿身布滿海虱子,每年以1/4的速度因爲生病而死去。海洋汙染越來越嚴重,一場無終的惡性循環。但是死去的三文魚並沒有被浪費掉,而是被送去各大加工廠制作寵物幹糧和護膚品。
這就是我們心心念念花錢吃到的挪威新鮮三文魚。如果不是這次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事件的突發,在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上檢出新冠病毒,三文魚被推上風口浪尖。這些信息什麽時候才會被知道,太可怕,細思極恐。
當你已經深入了解一個行業後,你就知道這個世界上早已沒有“你認爲的純潔”的東西,不分地域,物種。
路邊販賣者:純綠色無汙染不打化肥不打農藥的老太太不值得信賴、世界上頂級奢侈品公司不值得信賴、進口食品不值得信賴、地溝油不值得信賴,只要有價值的東西的背後都是”肮髒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