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石導言:在近日召開的兩會中,養老是一個被頻繁提及的詞彙,這也意味著其成爲全社會最關注的問題之一。目前,以中國平安爲代表的産業界企業,正在用實際行動來爲此做出努力。
路言 | 作者
1
新時代下的大企業,何去何從?
2022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5周年的時間。在這45年時間裏,中國商業界經曆了一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也孕育出一批實力強勁的著名企業。例如阿裏巴巴、騰訊、華爲與中國平安等,便是這些企業中最傑出的代表。
過去45年,這些優秀中國企業的發展,一方面是得益于各自擁有一支極具才華的領導人團隊,另一方面則是得益于中國的人口紅利、市場紅利與政策紅利。但近些年,隨著上述紅利的逐漸退去與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中國企業開始遭遇全新的挑戰。另外,從中央政府推出的反壟斷、遏制企業無邊界擴張、提倡共同富裕與打造硬科技等一系列政策走向來看,國家對于當下大企業的使命與責任有著全新的期待。
那麽,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這些大企業應該何去何從?
《砺石商業評論》就這一問題對各個大企業的最新戰略舉措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研究發現,以人民爲中心,立足于切實解決社會問題,實現用戶價值、産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三位一體融合,是當前一些大企業進行業務邊界延伸的最重要原則。例如,中國平安最近一年針對老年人群體養老的業務布局,便是基于這一原則的具體體現。
2
平安的“中國式養老”實踐
國家統計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中國目前60歲及以上人口已高達2.64億人,如何實現老有所依、老有所養,是我國當前的一個重點工作,也需要各個相關企業爲此做出貢獻。
所以,關于養老産業的探討在很長時間內都是中國商業界的一個熱門話題,就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便有10次提及養老問題。過去,雖有不少企業進入這個領域,但最終都因爲模式不成立而铩羽而歸。如何找到一個可持續的模式,是解決中國養老産業的根本。
在經過多年的探索後,近些年,跟養老需求有天然連接的保險企業,越來越被公認爲是最合適進入養老産業的企業主體。在前不久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國家老齡化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中,“保險”二字高頻出現,多達36次。這推動“保險+養老”模式將有可能成爲中國養老産業的主力軍。
目前,已經有泰康保險與太平保險等多家保險企業進入養老産業。不過,筆者在對這些企業進行研究時發現,它們的養老業務多聚焦在中端養老社區項目上。根據公開數據,目前共有10家保險機構,累計投資了47個養老社區項目,床位數也僅僅8.4萬個左右,用戶參與的保費門檻大多在100萬至300萬元之間。
這種模式存在兩個問題,一個是這些項目主要位于二三線城市或一線城市的市郊地帶,周邊配套少,優質醫療資源匮乏,較難爲客戶提供高品質的養老服務;另一方面,床位有限,相較全國2.64億60歲以上的老人而言杯水車薪,市場仍然供需不匹配。
另外,在海外也存在著一些較爲流行的養老模式,例如德國的“搭伴式養老”(即老人將房屋出租給年輕人,一起居住)與新加坡的“鑲嵌式”養老(即老少年代生活在同一樓層中相鄰的兩套住宅)。但由于傳統文化與經濟條件的不同,導致這種“搭伴式養老”與“鑲嵌式養老”在中國暫不適用。
相比之下,由于曆史文化的接近性,在日本占主導地位的居家養老對中國更具有借鑒性。相關研究顯示,日本有70%以上的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由于日本“空巢老人”現象非常普遍,這倒逼日本社會反複摸索,形成了制度完備、服務周到的居家養老模式。日本政府出台《介護保險法》,要求40歲以上的日本人和在日外國人都必須加入介護保險,到65歲即可以享受介護服務,由專業介護人員定期上門提供打掃、沐浴、保健等所需的服務,並且90%的費用由保險承擔。此外,日本政府還支持居家養老的住宅改造費、家居安全用具購買費,並有獨特的對孤寡老人的“安危確認制度”。
我們看到,中國平安在借鑒國內外既有模式的基礎上,在目標市場上聚焦3%最頂部的高端社區養老,和占比90%以上的居家養老,探索自己獨有的“中國式”養老模式。在此背後,中國平安有著體系化的思考。
首先,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在中國根深蒂固,所以中國養老市場最大比例的是居家養老。只有系統地解決了居家養老的問題,才算解決了大部分人的養老問題。
就在近日舉行的兩會上,多位兩會代表都就養老服務問題進行了提案,其中一貫關注民生領域的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省首義律師事務所主任謝文敏就明確建議加快社區居家養老産業發展,他表示“老年人居住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裏,既可以得到適當的照顧,也能隨時與子女交流,更符合人道的原則,更注重對老年人心理和情感上的關懷,提高了老年人生活的質量。”
其次,對于部分希望享受品質生活服務的客戶來說,中端養老社區又很難滿足其對品質的需求,同時經營方也很難盈利,致使模式難以廣覆蓋或可持續。
就目前的布局而言,中國平安避開了中端養老社區的“紅海”競爭,正在具有更高客單價的高端社區養老和客戶基數規模更大的居家養老領域進行探索。
在高端養老領域,中國平安打造了高端康養品牌“平安臻頤年”。去年5月份,“平安臻頤年”發布了其首個高端養老項目頤年城,主打“地點一流、服務一流、設備一流、內容一流與保障一流”等亮點。
例如,在項目選址上,只選擇深圳、上海與北京等核心城市的核心區域,並打通綠色就醫轉診通道,直達三級綜合醫院。在服務上,除了共享平安自有的線上名醫和線下醫院網絡之外,還引進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勵建安領隊的國際康複醫療團隊,和日本頂級連鎖護理企業倍樂生聯合搭建的護理服務體系。
由于核心地段、一流服務帶來的差異化,頤年城首期項目推出2個多月就銷售一空。據悉,平安內部正在升級二期項目,也將于近期上線和發布,並加速在北京、上海與深圳等核心城市的全面布局。
在居家養老領域,中國平安也于近日正式發布了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平安管家)。據悉,在産品正式上線之前,中國平安對居家養老的核心痛點進行了詳細調研。經過調查發現,老人普遍存在著“養老資源焦慮、財富焦慮、尊嚴失落、子女負擔、孤獨等心理困擾、健康誤導、就醫問診困難、專業上門護理難尋與失智易受護工欺負”等養老痛點。如老人擔心子女照料自己不堪重負,“久病床前無孝子”;擔心介護人員無證上崗,發生虐老行爲;擔心就醫問診困難,急病難投醫。
針對上述痛點,中國平安整合了醫、食、住、行、財、康、養、樂、護與安等10大場景服務,通過布局智能管家、線上終身管家、家庭醫生與N個專家顧問來觸達客戶,搭建起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居家養老一站式服務平台,同時配合嚴密的服務監督體系,最大程度保障客戶權益。對此,中國平安還提出了“老人舒心,子女安心,管家專心”的口號。
例如,從讓老人舒心的角度,中國平安從居家體驗、醫療服務與社交活動等三個維度,提供覆蓋全場景的舒適起居、專業醫護以及精彩文娛服務,打造省心的用戶體驗。從讓子女安心的角度,中國平安打造了360度的智能守護體系,對居家老人的體征、行爲及環境這三大要素進行監測。一旦發現異常時,監測系統和管家便會及時響應,必要時還會通知緊急聯系人,以及聯系醫生介入,避免問題擴大。其中,體征監測主要包括血糖、血壓、心率、呼吸與血氧等指標的監測。行爲監測包括老人意外跌倒、睡眠質量、門禁與日常運動量等指標。環境監測包括對老人居所空氣質量、燃氣泄漏、煙霧濃度超標與水浸等方面進行實時監測。
另外,平安居家養老服務還通過專業專家團隊和管家平台,爲每一位老人量身定制專屬方案。從具體服務流程來看,中國平安會首先爲老人提供一個全方位的“摩天輪”測評,從健康、飲食與起居等10個維度進行診斷,覆蓋超20個專業量表,測評結果由專家進行解讀,並根據老人實際需要提供進一步的深度測評,爲老人定制一站式綜合解決方案。管家和家庭醫生也會7*24小時保持在線,隨時響應老人的服務需求,同時提供圍繞居家養老10大場景的精選服務項目。
2021年10月開始,平安居家養老服務已于深圳和南京兩個城市分階段開展試點。我們了解了兩位試點用戶的真實反饋:
72歲的陳女士,與配偶同住,其女兒長期在外地。陳女士曾做過胃切除手術,近期又在家跌倒過,對運動期待又恐懼。平安管家居家養老服務全面評估檢查陳女士身體後,給出“輔助器具+30天康複”的定制方案,進行膳食指導、定制旅行、運動建議和上門康複。對此,陳女士反饋:平安專業的服務和其人性化關懷一樣溫暖,我最感動的是他們幫我實現了能夠運動的願望,重新融入家庭。
沈女士,85歲,與子女同住,患有眼疾,經常失眠,且家內有鼠患。平安管家居家養老服務爲其定制了家庭醫生、上門保潔、插花課程和上門滅鼠服務。沈女士情緒得到舒緩,家庭環境也更整潔。
目前從全行業來看,只有少量科技型企業在做上門服務和硬件監測等探索。在居家養老方面還沒有其他險企主動布局,中國平安進入到這個占據9成老年人以上的領域,以“保險+居家養老”模式進行試點和探索,無疑是開國內保險行業之先河。
3
“生態+科技”支撐下的“新康養革命”
《砺石商業評論》在對中國養老産業過去的失敗案例進行總結時發現,其失敗的一個重要根源在于,養老産業是一個需要重資産運營的賽道,不僅投入大,見效慢,同時也涉及多項能力,業務流程複雜。如果企業只是具有較爲單一的能力,很難提供真正滿足客戶需求的服務,在商業化上也很難跑通。
以高端康養社區爲例,其從保險産品的開發與合作,到社區的拿地、規劃設計、設備配置,再到服務人員招募、培訓和管理,考驗的是主體企業在金融、地産開發、醫療健康、康複管理、照護與商業運營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
居家養老則更不簡單,無論其承載衆多服務的線上平台,還是智能守護體系構建,又或者是海量客戶的招募與運營,不僅需要互聯網、智能硬件與AI算法等數字化技術的支撐,更需要有大量線下銷售與運營人才的深厚積澱。
目前,我們能在市場上看到的布局康養社區和居家養老的企業主要有地産、保險與互聯網企業等三種類型。其中,地産企業一方面沒有保險與金融領域的專業能力,另一方面囿于行業屬性,往往最終會回到銷售房子的房地産老路上,不可持續。普通的保險企業,缺乏線上的數字科技能力,無法搭建起線上線下聯動的業務模式,很難實現用戶的規模化。而互聯網企業則缺少專業的金融能力與線下銷售運營經驗,只能做一些撮合專業護工與養老客戶的淺層次業務。所以,上述模式都很難有所作爲,而中國平安不同的是,其目前是養老産業所需各項關鍵能力中最爲均衡的企業。
首先,在金融領域,作爲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巨頭企業,中國平安不僅擁有極強競爭力的保險産品與代理人隊伍,也可以爲養老客戶提供信托、證券、銀行與私人銀行等完善的金融服務。
在大健康方面,中國平安構建了成熟的醫療健康生態圈,不僅與全國99%的百強醫院都有深度合作,簽約有1.2萬全國最頂尖的三甲副主任及以上醫生,還連接到美國前10的醫院和超1/3全球前100的醫院。基于此打造的“保險+健康管理”,涵蓋健康管理、亞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和疾病管理四大方面,可以實現一人一醫、專檔管理。
在數字化科技領域,中國平安是公認的中國傳統産業中數字化積澱最深的企業,其能夠將互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與物聯網等數字化技術,靈活運用到其他産業的各項業務場景中。據悉,目前中國平安在全球金融科技和醫療科技領域的專利申請數均排名第一。
一方面利用自己在保險、金融與醫療領域“人無我有”的生態業務優勢,另一方面利用自己在數字化科技領域的能力沉澱,中國平安構建的“健康管理+居家養老+高端康養”的業務閉環,在全球範圍內都是獨一無二,堪稱全球養老領域的一場“新康養革命”。
從用戶價值來看,其健康管理、居家養老、高端康養三管齊下,能夠真正解決中國大部分老年人的一些切實需求,屬于典型的普惠式養老;從行業價值來看,其跳出固有的養老模式,用具體行動爲其他旨在中國養老産業深耕的企業提供了一個可借鑒的示範;從社會價值來看,人口老齡化是中國當前最棘手的社會問題之一,險企創新“保險+服務”的養老模式,能夠幫助中國更多子女分擔養老問題,有利于年輕人將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到社會價值創造中去,有利于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
所以,中國平安在養老産業的布局,是一個典型圍繞“用戶價值、産業價值與社會價值”三位一體融合的戰略選擇,也是當代大企業在新時代承擔起社會使命與責任的一個縮影。
4
結語
作爲一家享譽盛名的標杆企業,《砺石商業評論》一直對中國平安保持著密切的跟蹤研究。從1988年創建至今34年的時間裏,其已經經曆了多次大的戰略叠代。
第一次叠代,是從一家位于深圳的地方型財産保險公司,升級爲一家全國性的財産保險公司。第二次叠代,是從一家財産保險公司,升級爲一家覆蓋財險、人壽險與健康險的全國性綜合保險企業。第三次叠代,是從一家保險企業,升級爲一家涵蓋銀行、證券、信托、資産管理與融資租賃等一站式金融服務的綜合性金融企業。第四次叠代,是在科技領域大力投入,逐漸形成“金融+科技”“金融+生態”的全新戰略布局。
之前的這幾次大的戰略升級,都是開行業之先河,一開始並不被外界所理解。但中國平安都憑借著前瞻的戰略洞察與超常的戰略定力堅持下來,並取得了巨大成功,最終造就了被華爾街投資人士贊譽爲“孤品”的綜合金融商業模式。
如今,中國平安繼續在醫療健康生態領域進行深化,並進入到業務較爲複雜而前景廣闊的養老領域,雖然前途漫漫,但過去的經驗,讓我們相信其有可能再次創造成功實踐。
一方面,養老産業具有龐大的市場空間,商業化前景可期。另一方面,平安自身“金融+健康+科技”的體系化能力,及兼具“用戶價值、産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業務屬性,讓中國平安從能力邏輯上便已經成爲中國養老産業中最具潛力的玩家。如此種種,中國平安在養老服務産業必將保持“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與定力。
“潛力+能力+定力”,三者疊加,中國平安的“中國式養老”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