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兄弟兩肋插刀”的話語廣爲流傳,如今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廣爲應用,不過真正知道這句話來源的人應該不多,事實上這與唐朝的開國名將秦瓊有關。傳說秦瓊有次路過一個叫做兩肋莊的地方,收到王伯當單雄信等好友在登州失陷的消息,而兩肋莊剛好是他回家與去登州的岔道口。
秦瓊盡管極爲觀念家中的妻子與母親,但是在猶豫一會之後就還是極爲果斷地,冒著生命危險去了登州救朋友,後人對于秦瓊這種冒死救友的情義極爲感動,將其稱爲“兩肋岔道,義氣千秋”,意思就是說秦瓊在這個人生的岔道口,選擇的是可以流傳千秋的義氣。
而這句話在流傳很久以後就成爲了“兩肋插刀”,但其實最早說的是秦瓊在人生關鍵路口做的選擇。秦瓊,字叔寶,所以人們也將其稱爲秦叔寶,他是世代將門之子,他的祖父是秦旭,父親叫秦彜,兩人都是北齊的將領,爲了保護國家而戰死沙場,只給年幼的秦叔寶留下一對祖傳的雙锏與練法。
秦叔寶年幼就失去了父親,由母親撫養長大,性格在少年時代就體現得極爲豪氣,同時天生神力,稱得上是力大如牛,將家傳的雙锏練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所以他在山東的江湖中有著很大的名聲,那一些年少子弟都以他爲尊,以至于單雄信等人都知道了他的名字,彼此結爲好友,這才有了“兩肋岔道,義氣千秋”的故事流傳下來。
不過當時天下還算安定,秦叔寶盡管在江湖中有著很大的名聲,但是卻也無法直接變現,所以他還是在母親的安排下找了一份正式工作,在隋朝大將來護兒麾下當一名士兵。盡管職位很普通,但是秦叔寶的名聲卻不同凡響,當他母親去世的時候,身爲隋朝榮國公的來護兒也親自派人送去了吊唁的禮物,說:“秦叔寶與其他士兵不同,他以後必然是能夠憑借自己獲取富貴的!”
來護兒對秦叔寶的預言並沒有錯,當兵沒有幾年,秦叔寶就在大業十三年(617年),跟隨直接領導裴仁基一起投奔了李密,成爲了反隋大軍中的一員,又在武德二年(619年)帶著程咬金等人投奔了李世民。
在李世民率領大軍南征北戰,平定天下諸侯的過程中,秦叔寶憑借他驚人武功立下了極爲強大的功績。根據《新唐書》的記載,李世民在對戰敵軍的時候,每一次遇到敵軍中有猛將出列炫耀武功,就會讓秦叔寶與之對戰,秦叔寶每一次都能夠憑借他的雙锏將對方斃于馬下,大大鼓舞己方士氣,減弱對方士氣,讓戰爭能夠很快就結束。
秦叔寶之所以能夠在戰場上獲得如此強大的成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他的雙锏身上,根據史料的記載,這雙锏分爲金锏、銅锏,每一锏都是重65斤,雙锏加起來更是重達130斤,普通的士兵遇到了根本就無力抵擋,尋常的將領遇到了也不是對手。
然而對于普通人來說,上達百斤的重物都很難提起,更別說以此作戰了,所以也有人對秦瓊雙锏的重量感到困惑,而將其換算成現代的重量單位以後,其真相是讓人啼笑皆非的,唐朝的一斤是十六兩,放今天來說秦瓊的這雙锏就有208斤重,這樣就更加讓人困惑,還是有清華大學的教授根據金、鐵的密度,測量出秦瓊的雙锏重量也就是在十幾斤左右,所謂130斤更多是演義的神化而已。對此,你怎麽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