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哈末(Mohamed Noor Abdullah,44歲)原本在酒店工作了10多年,因冠病疫情轉換職業跑道,目前是一名保安經理。他說,報名對話會是要了解勞動力政策的最新發展,他在小組討論中聽到其他人反映之前上過的技能課程缺少實踐,這點他參加保安課程時也有體會,希望這類課程能有所改進。
他也概述了對話會參與者的反饋和建議。這包括在歡迎外來人才之際,確保新加坡人在職場上有公平機會、幫助PME辨識可改善工作與就業前景的課程,以及推動工作與生活平衡。
第三,即使堅持健康作息,仍可遇上不測風雲。人們可能在沒犯錯的情況下丟失工作,隨著增長越發動蕩、經濟周期縮短,這類就業沖擊料越發頻密。
其次,就好比培養健康生活習慣,政府希望幫助新加坡人規劃職業生涯,讓每個人都能定期因應行業發展,以及個人需求與興趣更新這份規劃。
勞動人口占比增加 職總須更關注PME權益
陳詩龍說,政府正在非常仔細地探討如何爲失業員工提供更好的援助,這是個須巧妙平衡的做法。“我們的目標是通過鼓勵員工,激勵他們堅持下去,並幫助他們有效求職,以盡可能幫助更多員工重新找到工作。”
所謂保健勝于治療,本地員工也須爲自己的職業健康負責,通過“體檢”了解自己的職業發展前景。政府希望幫助每名員工利用個人化職業洞察,探索工作機會,規劃自己的職業與培訓途徑。
隨著本地PME勞動人口占比增加,同樣聯合領導賦能支柱的職總秘書長黃志明指出,正如職總向來致力于維護普通員工(rank-and-file)、低薪員工和自由職業者的權益,下來也須更關注PME的權益。
全國職工總會和新加坡全國雇主聯合會設立的PME專責小組,去年建議爲非自願離職者提供失業援助金,職總助理秘書長鄭德源10月26日在記者會上指出,這項建議仍有待政府回應。
參與對話會的蔡恒達(34歲)育有四名一歲至七歲的孩子,目前在中小企業從事技術銷售工作。他受訪時對職業發展表示關注,並坦言希望有機會在上班時間參加技能培訓。“時間對我來說是一大挑戰,若只能長期在放工後去上課,照看孩子的壓力就會落在妻子和母親身上。”
聯合領導賦能支柱的人力部長兼貿工部第二部長陳詩龍醫生在閉門對話會前發言時說,隨著人們的壽命延長,更多人在不斷變化的經濟中抓住新機遇,個人興趣與需求也隨著時間改變,因此會有多份職業。
醫生出身的他以職業健康(career health)比喻賦能支柱的三個重點,闡述政府會如何幫助人們制定更長期的職業目標,並朝這些目標努力。
聯合領導賦能支柱的人力部長兼貿工部第二部長陳詩龍醫生在閉門對話會前發言時說,隨著人們的壽命延長,更多人在不斷變化的經濟中抓住新機遇,個人興趣與需求也隨著時間改變,因此會有多份職業。
首先,正如做體檢,人們須要先知道自己的健康狀況。陳詩龍說,政府希望讓每名新加坡人自主掌控職業健康,按照個人技能、經驗與興趣了解有哪些工作機會,以及相關的職業與培訓途徑。“我們想要用數據和人工智能,爲你准備一份個人化的職業洞察報告。”
“新加坡攜手前進”運動中聚焦經濟與就業的賦能(Empower)支柱,星期三(11月2日)舉辦了一場面向專業人士、經理和執行員(簡稱PME)的對話會,共60多人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