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該領域仍面對醫療負擔以及醫療保健專業人士和系統供應有限等挑戰。
一般上,政府和私人領域的支出能力有限,導致治療服務以及醫療設備和藥品減少。越南私立醫院的膝關節置換術費用,估計等于家庭每年可支配收入中位數的約125%。
亞洲最大的醫療保健資産管理公司CBC Group日前發布報告指出,新興市場占全球人口的六成,但在全球醫療保健支出的占比只有兩成,這凸顯了新興國家與發達國家的消費能力和醫療服務水平的落差。
隨著經濟水平提高和人口老齡化,東南亞的醫療保健需求和支出將迅速增加。到2030年,新加坡的醫療保健支出預計增加200億美元(約271億新元),年複合增長率(CAGR)爲8%。
東南亞也面臨醫療保健專業人士嚴重短缺的問題。在印度尼西亞,每1000人當中只有0.6名醫生,東南亞則只有0.8名醫生。相比之下,在美國、英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每1000人就已經有2.5至3名醫生。
報告指出,中産階級或富裕人士迅速增加、老齡化人口,以及政府提高支出來改善公共醫療服務,將推動醫療保健需求增加。肥胖、糖尿病和癌症等慢性疾病迅速蔓延,也是帶動醫療保健支出增加的原因。
到2030年,東南亞的醫療保健支出預計增加至約270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8%。
報告指出,公共和私人領域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合作,有助于填補醫療保健系統的缺口,以及推動公共和私人領域的創新來應付未滿足的醫療需求。持續投資于該行業來開發更好的醫療服務系統,以創造更具成本效益的方案,以及讓國人更容易獲得醫療服務,也至關重要。
不過,一些國家更積極采取推進全民醫保計劃和嚴控成本等舉措,有助于提高醫療保健服務的質量和降低成本。新加坡推出的“健康SG”(Healthier SG)計劃,預計下來三四年耗資超過10億元,之後的經常成本每年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