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頭條搞創作第二期#
1942年中的一天晚上,大英帝國的戰時首相丘吉爾正准備洗澡,他披著浴巾環顧了一圈地板,莫名地想到了幾個月前,十萬英軍在新加坡向日軍投降的一幕,丘吉爾悲傷地說:“我無法擺脫新加坡的陰影!”
其實英國人在新加坡的戰敗,不僅僅是一場戰役的失敗,更是英國戰略的失敗。
這場失敗帶給英國人的影響遠遠比想象的要大!甚至可以說大英帝國的鯨落就是從十萬駐新加坡的英軍投降開始。
一、“遠東不沉的航母”
19世紀初,英國借助第一次工業革命迅速崛起,並憑借船堅炮利在全世界搶占殖民地。
處于馬六甲要道的新加坡很快就成了英國海外殖民地的一員。
由于新加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英國人對新加坡非常重視,將其建設成爲遠東的轉口貿易商埠和英國在東南亞的主要軍事基地。
一戰結束後,英國對新加坡投資了數千萬英鎊,用了 20 年的時間建造起來的被稱作“不沉的航空母艦”的巨大海軍基地和軍事堡壘,並且派遣了10萬英軍重兵把守。
英國當時在遠東的影響力一大部分就體現在新加坡的駐軍上。
而且英國爲了宣傳自己,還開動宣傳媒體,通過紀錄片、影視劇來吹噓自己擁有世界一流的軍隊。
甚至在1941年日軍發起珍珠港事件後,英國情報部還出資拍攝了一部名爲《東線警報》的電影。
英國人在電影裏大吹特吹,在新加坡駐紮的英國軍隊是全世界一流的海軍和空軍。不過很快這部電影就成了笑話。
二、恥辱的投降
1942年2月15日,英國總司令亞瑟·帕西瓦爾(白思華)向日本陸軍大將山下奉文遞上投降書,英國引以爲傲的遠東“不沉的航空母艦” 新加坡宣告淪陷。
其實在1941年的時候,日軍南下的戰略已經非常清晰了。丘吉爾專門從英國本土、殖民地和英聯邦國家搜羅來13萬人馬,由陸軍中將帕西瓦爾指揮。
圖注:白思華中將(最右)在日本軍官的陪同下打出白旗投降
丘吉爾還給新加坡加強了150余架飛機,最新式的“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反擊”號戰列巡洋艦和“不屈”號航母組成特混艦隊(“不屈”號在途中擱淺)。
而南下馬來亞的日軍兵力僅約4萬人,配備150余輛坦克和370架飛機,指揮官是山下奉文中將。
12月10日,英國打算截擊日本船隊的“反擊”號和“威爾士親王”號被日軍發現,日軍通過出動多個波次陸上攻擊機,用密集的航空魚雷炸沉這兩艘軍艦。這也是戰爭史上飛機首次在開闊水域擊沉大型戰艦。
面對數量少于自己的日軍,英國人還狂妄自大,認爲自己不可能被“劣等”的日本人擊敗,只注重正面防禦,而沒有考慮側面防禦。
而日本人則利用了自行車的輕便、載重,在東南亞的熱帶雨林裏迅速推進。
結果日軍僅用聲東擊西這一招,就直接穿插到英軍側翼,然後英國人就撒丫子撤退了。
日軍還通過收買間諜,直接炸毀英軍在馬來半島北部的空軍基地。
英國人雖然失去了來自海、空軍的支援,但是陸軍人數依然占據上風,要是擺開陣勢打一場,還真不知道誰勝誰負。
但是英軍吹出來的戰鬥力在實戰中卻完全走了樣。
1942年1月11日,在馬來亞重鎮吉隆坡,日軍在占領時竟然沒有遇到抵抗。
1942年2月1日,日軍正式展開對新加坡的進攻,山下奉文再次采用了非常熟練的聲東擊西戰術,他先派一部隊新加坡島東北部假裝進攻,成功吸引了駐守在該島上英軍的注意力,然後在新加坡島西北部的日軍趁機用充氣橡皮艇橫渡柔佛海峽,並在裕廊登陸攻進新加坡島。
1942年2月15日(時值農曆新年),英國白思華中將(Lt. Gen. Arthur Ernest Percival)在新加坡武吉知馬的福特汽車廠親自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正式將新加坡的主權交給日本。
新加坡約12萬余人的英軍成爲俘虜,日軍指揮官山下奉文也因此名氣大增,被稱爲“馬來之虎”。
三、“我無法擺脫新加坡的陰影。”
新加坡在短短 70 天之內淪陷,使得英國乃至歐洲在遠東的威信和權力都受到了巨大的損害。
丘吉爾的私人醫生莫蘭勳爵回憶道:
新加坡于2月15日垮台,這讓首相大吃一驚!10 萬英國人是如何向“劣等”的日本人伸出手來的? 雖然他在心裏已經爲它的淪陷做好了准備,但這座堡壘的投降還是讓他震驚了。他覺得這是一種恥辱。
這在他的腦海中留下了一道傷疤,在幾個月後的一天晚上,當丘吉爾裹著浴巾坐在浴室裏時,他停下擦拭身體的手,陰郁地環顧著地板,悲傷地說:“我無法擺脫新加坡的陰影。”
新加坡的淪陷真正標志著大英帝國在遠東權力的終結,也標志著英國不再擁有足夠的力量保護他的殖民地不被入侵。
還是丘吉爾,他曾經說過:“英國史上最沉痛的浩劫,規模最大的投降,就在新加坡。”
新加坡的淪陷讓全世界都看到了英國的衰落,這是大英帝國這頭巨鯨的衰落的開始。
以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爲例,這倆國家之前是英國的屬地,可以說他們吃的是大英的鐵杆莊稼。
但是在新加坡陷落後,澳大利亞時任總理柯廷看到大英這麽弱,于是二話不說直接投靠了美國。
1942年,英國人在倫敦召開的“太平洋作戰會議”,打算將駐中東的澳軍調往緬甸的決定。
但是時任澳大利亞總理的柯廷直接拒絕了這一提議,堅持將澳軍第 7 師調回本國助防。
丘吉爾看到澳大利亞竟然敢反對英國的決議,非常惱火地說:“我們不能想象澳大利亞竟然會拒絕我們的懇求,同時也是美國總統的懇求。”
在這樣重大的問題上,敢于和英國發生公開分歧,這在澳大利亞曆史上是沒有先例的。
新西蘭也是一樣,他在1941 年就和美國建立外交關系。在二戰中,美國在新西蘭駐紮了 40 萬人的軍隊,戰後新西蘭更加跟從美國,不僅僅是政治、經濟,甚至是長期的軍事合作。
在二戰即將結束時,澳大利亞還與新西蘭簽訂了一個《澳新協定》,向國際公開宣稱,其他國家要處理關于澳大利亞、新西蘭及其北部地區問題時要與澳新兩國充分協商,反對任何大國采取單方面的行動。
圖注:英聯邦國家
這是澳、新在英國之外簽訂的第一個國際性條約,《澳新協定》的簽署也證明了英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失勢。
新加坡的陷落也讓遠東的殖民地看到了英國的衰落,二戰後遠東各國紛紛去殖民化獨立,毫不留戀英國人,新加坡戰敗的如此痛快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在二戰後,英國還企圖重返新加坡,但是許多新加坡人都認爲英國人不再有能力管理和保衛其領土、居民,直接獨立了。
看,大英的鯨落早就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