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大公司與中小企業的環境、社會和治理(ESG)轉型速度存在分化,大公司明顯領先于中小企業。
施耐德電氣(Schneider Electric)此前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大多數新加坡公司都支持脫碳,並且它們對符合新加坡綠色計劃的行動支持程度大大高于平均水平。不過,企業目標與員工認知的目標上還有些不一致,這份調查顯示,有63%的人認爲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表現只能算是一般水平;53%的人表示對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不感興趣;51%的人認爲可持續發展並不是公司戰略核心。
馬來亞銀行證券報告指出,在其觀察的公司中,有39%的大型企業明確定義了淨零目標,僅有8%的中小企業明確這一目標。
馬來亞銀行證券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在其觀察的公司中,有39%的大型企業明確定義了淨零目標,僅有8%的中小企業明確這一目標。而推動中小企業進一步采用和部署可持續發展計劃,對新加坡的整體綠色目標至關重要。
馬銀行證券報告認爲,企業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既定目標與實際戰略和員工認知一致性之間的巨大差距,可能會導致轉型過程中的執行欠佳,增加ESG轉型失敗的風險。
在過去四年中,iEdge新加坡ESG領先指數(iEdge SG ESG Leaders Index)要比海指的表現高出6%。馬來亞銀行證券在報告中指出,擁有明確、可衡量的向碳中和目標的過渡戰略,同時投資于提高社會和治理透明度的公司在未來會有更好的表現。它首選的ESG投資股票包括凱德投資公司、凱德綜合商業信托、康福德高和星展銀行等。
報告稱,新加坡市場擁有不少房地産投資信托基金、開發商、金融和科技等公司,而高排放行業如種植園、金屬和采礦業、石油化工等公司數量較少,因此,從區域範圍看,我國的ESG風險較低。這或是吸引區域可持續資金流入的戰略優勢,從長遠來看,這可能有助于提高盈利倍數(Earnings Multiple)。
新加坡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到2021年,中小企業占新加坡企業總數的99%,員工占全部企業就業人數的71%,它們貢獻了44%的企業名義增值額(nominal value ad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