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必須建立相互重疊的朋友圈。四則是必須始終堅持國際法治、以規則爲基礎的多邊主義,以及和平解決爭端。
對于長期關注我國外交政策的人而言,這四點都不陌生。維文形容世界在醞釀一場“由多重危機交織的完美風暴”,面對這樣的風暴,提出的卻是我國一貫的應對方針,背後的信息不言自明。
防長和外長今年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中,都就不斷惡化的外部環境敲響警鍾,並強調越是這種時候,越要處變不驚,堅守長期奉行的原則宗旨。
事實上,不僅是國防,外交也強調穩定的資源投入和長期的經營,不論是順境或逆境。
國防部方面要做的是維持軍事開支。爲恢複受疫情幹擾的項目、投入更多資金提升數碼和非動能(non-kinetic)能力以及應對通脹,國防部在新財年的開支增加5.6%,再次成爲開支最高的政府部門。
維文說:“我們拒絕成爲一個可以被欺負或收買的附庸國。我們不會成爲任何超級大國的代理或掩護馬(stalking horse)。我們堅守原則,但不選邊站。”
即使一些議員,如工人黨議員嚴燕松(阿裕尼集選區),對國防部如何確保開支審慎和問責制提出疑問,但在橫跨兩天的辯論中,三位國防部政治職務者似乎已消除了這些疑慮,乃至星期一進入補充提問時,罕見地沒有議員舉手提問。
維文總結外交部開支預算辯論,回答有關我國外交政策應如何適應不斷變化的外部趨勢的問題時,列出四點。
那就是,作爲一個小國,我們遭遇挫折和考驗的第一反應不該是慌不擇路,隨意更改外交原則。國防和外交皆爲長期事業,順境時不驕傲自滿,逆境時不灰心喪志,始終遵循引導我們處變不驚與贏得信任的原則,才是新加坡的生存之道。
外交部長維文星期一(2月27日)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外交部開支預算時提到,新加坡通過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新加坡自由貿易協定,以及太平洋聯盟—新加坡自貿協定等區域安排,拓展多元的貿易關系。這些協定都是過去幾年達成的,顯示我國面對反全球化、反自由貿易的逆風,以及全球冠病疫情的幹擾,仍加倍努力地推進自由貿易。
與國防部相反,外交部是開支最小的部門之一。在外交前線的纏鬥,靠的不是金錢,更多是長期樹立和堅持的原則與底線。
國防部長黃永宏上星期五(2月24日)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國防部開支預算時提醒,絕不能忘記國防是一項長期事業。他說,爲國防做穩定投資是更審慎和更具成本效益的戰略,尤其是在順境以及和平時期。因爲這不僅僅是投多少錢的問題,而是有關技術知識、人力資本、軍中文化,以及最重要的,是指揮官和士兵的心理和精神建設。
一是外交政策始于國內,我國若不能團結和成功,成爲東南亞中心的繁榮城市國家,很快會失去對世界的影響力。二是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在動蕩和危險的世界,我國的長期國家利益和弱點。
盡管如此,如黃永宏觀察,在國防開支上,各政黨議員和官委議員向來都展現集體支持,沒有人被和平景象所迷惑或感到自滿,會主張削減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