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歲的曹君勵四年前確診患上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在接受治療後已康複,但他卻因化療的副作用而無法再進行患病前所熱愛的運動。
國大醫院邱德拔—國立大學兒童醫療中心小兒血液腫瘤科顧問醫生李賢任帶領團隊,通過分析約800位年齡介于六個月到18歲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整理出不同的亞型患者對不同化療藥物的反應。
白血病是本地兒童和青少年最常見的癌症,其中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占約80%至85%。針對這種疾病的治療,醫療界一直以來都采用通用型的模式,沒有個人化或差異化的治療方案。
他在化療結束後才開始發現一些長期副作用,如骨頭缺血性壞死(avascular necrosis),導致行動方面極大的不便,甚至被迫放棄了以往熱愛的高強度運動。
李賢任說,目前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治療費用平均介于20萬元至25萬元,將來若個人化治療方案可全面實行,費用有望降低兩三成。
曹君勵在2019年患病時,接受的是通用型治療方案。他受訪時告訴《聯合早報》,在發病之前一直很活躍,從小就是學生運動員。後來因爲一次意外造成輕微腦震蕩並且高燒不退,到醫院驗血時才發現患上白血病。
根據整理得到的數據,醫生可根據病患情況和其對藥物的反應進行調整,剔除治療方案中的無效藥物,從而避免不必要的短期和長期副作用,同時提高治療效率和病患的生活品質。
曹君勵已在去年接受髋關節置換手術,目前化療副作用已大大改善。他覺得這次研究是一個重大突破,很高興未來像他這樣的病患可以受益。
未來像曹君勵這樣的情況有望減少。最近本地一項醫學研究發現,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aemia)的治療可根據個別患者的病情進行更具針對性的調整,幫助更多病患減輕化療的長期副作用,恢複生活品質。
白血病是本地兒童和青少年最常見的癌症,其中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占約80%至85%。針對這種疾病的治療,醫療界一直以來都采用通用型(one-size-fits-all)的模式,沒有個人化或差異化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