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人生起點,每名兒童應接受優質教育,教育部會繼續投入資源在學前教育,尤其是支持弱勢家庭的孩子。
在應對全球環境變化的同時,我國也要尋求突破,改變做法來創造新價值,保持競爭力。教育部將加強技能創前程運動,更有效地支持人們在人生各階段學習,尤其是加大力度幫助處在職場中期的員工。
陳振聲也重申,每個人都有責任塑造並加強我國的社會契約,取得成就的人應回饋社會,支持有需要的人。成功的定義不僅僅在于個人的成就,也是大家對于社會的貢獻。
此外,學校也將借助科技爲不同能力的學生制定更個人化的學習方式。例如:借助人工智能的適應式學習(adaptive learning)平台,能力強的學生可深入學習,教師則能騰出時間,指導更需幫助的學生。
教育部致力于爲學生打下穩固基礎,培養21世紀技能,爲此也會爲教師提供更多機會,開拓視野並提升技能。
“當我們超越對文憑的追求,能懷抱更廣的成功定義,我們的教育體系就能激發每名孩子的潛力,通過多元強項,加強我國的韌性。”
教育部長陳振聲在教育部施政方針附錄中指出,中學將在明年全面實行科目編班制,讓學生根據強項與能力修讀適合自己水平的科目。
學校也與各利益相關者建立協作關系,支持學生追求多元興趣。大專學府也會繼續擴大收生途經,肯定不同能力與強項的學生。
教育部將致力于支持每名新加坡人發揮潛能,與社會各方協作,擴大對成功的定義,通過多元發展途徑支持人們以各自的方式爲新加坡作出貢獻。
教育部也將爲有特殊需求的學生提供更多支援,與社會服務機構合作,改善特別教育領域工作者的職業發展機會與薪酬,提升教育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