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4月26日深夜出台新一輪房地産降溫措施,下猛藥抑制外國買家對本地住房的需求。李思德指出,樓花單位買家以本地人爲主,去年只有2%交易來自外國買家。因此,這一輪主要針對外國買家的降溫措施,不會對樓花轉售市場帶來顯著影響。
至于接下來的走勢,他指出,賣方印花稅對投機者可起到遏制作用,樓花轉售交易量增加應該只是暫時現象,再過一陣子可能會放緩。
依斯邁說:“一些人可能覺得疫情導致工程延誤太久,而他們迫切需要房子住,因此轉向樓花轉售市場賣房,另尋可以更快搬進去住的房子。也有另一個可能,是利率上升促使賣家擔心無法應付高利息,尤其是現在經濟環境不穩定,導致他們賣掉未建成的單位,但相信屬于這類情況的屋主應該占少數。”
根據博納産業(Propnex)整理的數據,樓花轉售占總私宅銷售量的比率,從2020年的0.9%增至2021年的1.7%,2022年進一步升至3.5%。去年的比率是自201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2015年的比率爲3.7%。
分析師也認爲,新一輪降溫措施主要針對外國買家,應該不會對樓花轉售市場帶來顯著影響。
樓花轉售量是衡量投機活動指標
PropertyGuru數據科技房地産智能部主管李乃佳博士認爲,樓花轉售交易近期增加,不太可能是受投機活動所推動,因爲賣家須繳付的賣方印花稅很高。一些人或許是因爲利率上揚,而決定在項目建成之前脫手。
今年第一季共有180宗樓花轉售交易,占總交易量的比率保持堅挺,爲4.5%。
樓花增加只是暫時現象 過一陣子可能就會放緩
若以交易量來看,去年共有765宗樓花轉售交易,是自2013年以來的最高水平。2013年共有1100宗樓花轉售交易。
爲了遏制炒房行爲,政府在2010年2月首次推出賣方印花稅。目前,如果在一年以內賣出房子,必須繳付12%的賣方印花稅;超過一年但在兩年以內賣房須繳付8%;超過兩年但在三年以內賣房須繳付4%。若持守超過三年,就無須付賣方印花稅。持守時間是從屋主簽署正式買賣協議的時間算起。
博納産業總裁依斯邁(Ismail Gafoor)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這次大部分屋主轉售的樓花,都是在2017年和2018年買下的新項目,這意味著他們已在過去兩年達到最低三年的持有期,轉售時不必支付賣方印花稅(Seller Stamp Duty,簡稱SSD)。
2020年至今年4月初,共有1472個單位、位于後港的Riverfront Residences的樓花轉售市場最火熱,有146個單位在項目建成之前就轉賣。擁有1399個單位、位于友諾士的東景苑(Parc Esta)是樓花轉售市場中第二活躍的項目,過去三年多裏有107宗交易。
博納産業根據2021年至今的樓花轉售交易進行分析,那些持守房子三年至四年後才賣房的屋主,平均利潤介于17萬元至26萬元。
合登集團(Huttons)高級研究主管李思德指出,2018年至2021年間,樓花轉售占總交易量的比率一直處于低水平,介于1%至2%,但在2022年有所上升。導致樓花交易量增加的因素,包括有些買家在疫情之後要找有更大空間的房子,以及一些屋主趁房價升值之際套現。不過,他認爲,賣方印花稅迫使人們持守至少三年,市場不太可能出現更多投機活動。
受訪分析師認爲,房價高漲和私宅供不應求也可能誘發一些買家趁機套利,但相比2007年至2009年期間樓花轉售交易活躍情況,近年來樓花轉售市場算是不溫不火,並沒有出現投機行爲。2007年至2009年期間,樓花轉售占總交易量的比率攀高至雙位數。
樓花轉售量是衡量房地産投機活動的指標之一。2007年至2009年期間,市場出現大量樓花轉售交易,占總交易量的比率介于11.5%至13.4%。
冠病疫情導致建築工程延誤,以及房貸利率居高不下等因素,可能促使一些屋主在私宅項目竣工前就把單位賣掉,這類樓花轉售(sub-sale)占總交易量的比率有增加趨勢,去年更是升至201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