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中國企業家雜志》的一篇采訪報道,講的是在最近兩年“下南洋”熱潮中移民新加坡的中國精英,有些已經頂不住開始逃離了。
當初對于新加坡的生活有多憧憬,他們逃離時就有多唏噓。
這篇報道的標題聽起來就慘兮兮的,叫做《“下南洋退潮”:租不起房,吃不起飯,精英逃離新加坡》。
連最基本的食宿都解決不了,這還叫做精英嗎?坡縣居,真有這麽大不易?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王峰,半年前因爲公司有一個外派新加坡的機會,一直憧憬新加坡生活的王峰立即報名並成功入選。
他在國內的年薪是70萬人民幣,去新加坡之後,公司還給他漲薪了30% ,差不多就年薪百萬了。
這個薪資在國內絕對算精英級別,吊打99%的打工人。可是在新加坡才半年,王峰就灰溜溜的離開了。
原因是這裏的生活成本太高了——他在市中心租住的一間公寓,已經漲到了7000新幣(約3.5萬人民幣)。
更令王峰下決心離開的,是新加坡的移民制度。王峰是奔著拿新加坡PR(永久居留權)來的,他以EP(工作簽證)的身份來到新加坡,想的是工作兩年之後,就申請PR,這樣就可以把家人都接過來生活。
但是新加坡EP轉PR實在是太難了。新加坡政府從來不公布成功的標准,決定權都在政府手中,相同的條件申請結果可能截然不同。
王峰覺得看不到希望,生活壓力又大,于是結束了新加坡之旅。
像王峰這樣的,就被稱爲第一批逃離新加坡的精英。
報道還得出一個推論,那就是:“未來只有人中龍鳳,才能留在新加坡。”
新加坡目前是不是像報道裏說的,只適合那些人中龍鳳,超級富豪,完全不適合中産階級呢?當然不是。
新加坡如果只適合超級富豪們移民,那麽他們的移民局就不會每年將大把的移民簽證發給那些中産階級乃至還不到中産的群體了。
在新加坡移民局官網,我們可以找到大約七種主流的移民方式。簡單歸個類可以分爲三種類型。第一類是土豪專供的投資移民。第二類是人才引進類的技術移民。第三類是工作類的工作移民。土豪專供的投資移民有兩種方式,分別是“全球商業投資者計劃”和“家族辦公室”。
另外還有針對高精尖人士的“創業簽證”、“PIC自雇移民”、“科技准證”等。
對于能夠一擲千金的富豪階層來說,自然是走到哪裏都受歡迎,新加坡當然也不例外。但這畢竟只是少數的一部分人,更多的普通人,還是可以通過工作移民的方式移民新加坡。
不過也由于新加坡國情的限制,不可能像那些傳統移民大國美國、加拿大和澳洲,可以接受大量的移民,從上市公司高管到水電工都能有機會移民。
新加坡需要的人才,對于薪資、學曆和專業技能有著更高的要求。甚至會因爲申請人太多而只能優中選優,導致你即便符合了條件,也不能保證申請通過。
根據新加坡移民局的數據,每年從全球收到的移民申請都在6位數以上,但每年發放的PR名額只有3萬左右,也就是大約30%的獲批率。
這也就意味著可能70%的中産階級,到最後都無法順利拿到PR,他們要麽就選擇繼續續簽 EP,在新加坡邊工作邊積累轉PR的資本,要麽就選擇跟王峰一樣,成爲第一批逃離新加坡的精英。
每個選擇其實都沒有對錯,因爲移民本來就是一件非常個體化的事情,沒有標准答案,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