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加坡一篇分析中美關系的文章沖上熱搜,並在網上廣泛流傳,這篇文章之所以獲得很多人的認可是因爲對中美關系現狀的分析非常到位,對中美關系未來的發展也有准確預測,具體而言,這篇文章也講了多層意思。
第一,中國已經看透了美國的全面遏制戰略。
第二,正因爲看透了美國的戰略,所以中國對所謂的高層溝通根本不感興趣,畢竟這種溝通不能解決問題。
第三,中國對中美溝通不感興趣,也就表明中國已經做好脫鈎准備,美國不要指望中國還寄希望于所謂的經濟壓艙石穩定中美關系。
第四,這篇文章著重指出,如今中國已經在構築自己的防禦體系,如果美國繼續步步緊逼,中國必然要防守反擊。
總而言之,新加坡這篇分析中美關系的文章包含諸多信息,而這篇文章的主要觀點也值得進行拓展性解讀。
第一,中國已經看透美國的全面遏制戰略,這一基本事實也是這篇文章分析中美關系之所以會走到今天這一步的基本論點。
從近的角度而言,美國總統拜登上台後,在對華戰略上主要推出兩份對華戰略,一份是《國家安全戰略》,一份是《美國國防戰略》。無論是《國防戰略》還是《國家安全戰略》,透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嘴已經能夠清晰地知道,美國已經將中華人民共和國視爲唯一既有能力又有意願改變美國主導的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的戰略對手。美國在國家戰略上將中國視爲自己唯一有競爭力的對手,這已經表明,美國爲維護自己的霸權,爲幹擾、破壞中國的發展,一定會不擇手段,這在美國自身的霸權成長史上是司空見慣之事。既然美國已經通過白紙黑字的方式對中國亮出獠牙,中國也不必對美國抱有幻想,因此,從近的角度而言,美國通過規範性的法律文件對中國表達敵意,中國當然不可能束手待斃,也不可能對美國抱有幻想,從近的角度而言,中美鬥爭進入新階段,中方看透了美國的遏制戰略。
從遠的方面而言,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1950年至1953年的抗美援朝,中美關系從一開始的原點而言,美國就是基于自身實力、打著所謂的“自由民主”旗號對中國進行威逼、堵壓。只是在冷戰時期因爲有蘇聯存在,美國的精力主要放在對付蘇聯上,因此在冷戰後期結成了所謂的中美蘇三角格局。當時小平同志認識得很清楚,在中美蘇三角格局中,中國的力量還比較弱,當時蘇聯的力量又太強,因此美國與中國走到一起,結成短暫且松散的同盟關系,等到蘇聯解體後,美國迅速調整自己的戰略目標,開始集中精力對付中國。
從克林頓時期開始,實際上美國就已經提出“亞太再平衡戰略”,只不過天佑中國,發生“9·11”事件後,美國集中精力對付恐怖主義,緊接著俄羅斯爲防止北約東擴又先後發起俄格戰爭與當前的俄烏戰爭。一連串事件的發生給中國的發展創造了外部的優越環境,等到2017年特朗普再也忍不下去,悍然決定要將主要精力用以對付中國,因此就演變成如今的局面。從中美關系發展的曆史以及當前拜登政府、特朗普政府對華的敵意而言,如果中國再對美國抱有幻想,以爲可以通過適當讓利以及與美國關系的緩和,就能夠換取美國的讓步,能夠讓中美關系重新恢複到以前的狀態,這純粹就是幼稚病。這一點新加坡的這篇文章看得很准確,同時也是警告國內的一些人,不要將美國想得太好。
第二,新加坡的這篇文章認爲,既然中國已經看透美國全面遏制中國的戰略,當然就對所謂的高層溝通不感興趣。這一點也說得非常准確,這篇文章也是當前很多分析中美關系的時政文章中比較清醒的一篇,因爲這篇文章敏銳地意識到,中美關系在2023年後實際上已經進入到新階段。這一新階段最初便體現在2022年中國共産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在二十大報告中就已經明確指出,要做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備,因爲國際關系或中美關系一定會出現風高浪急乃至驚濤駭浪的情況。
等到2023年兩會期間,3月6日中國國家領導人明確地點出,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進行圍堵、打壓與遏制,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不安全因素正在急劇增加,中國要做好迎接風高浪急乃至驚濤駭浪的底線准備。緊接著在3月7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秦剛明確指出,在中美關系中,美方指望中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
從中方的一系列表態可以看出,目前中國確實對與美國進行高層接觸根本沒有興趣,如今操縱美國政府的是一群無信無義的政客。即使拜登再對中國做出承諾,不希望與中國發生沖突,不希望與中國發生“新冷戰”,不希望遏制中國,但美國的所作所爲已經暴露出,美國根本是一邊與中國談生意,一邊卻給中國捅刀子,中國顯然不能縱容美國這種出爾反爾的做法。最近一段時間美國各路人馬紛紛放出風聲,企圖恢複與中國的關系,希望與中國進行高層會晤,但中國始終不搭理美國的原因在于,時代變化了,中國對中美關系的判斷也發生變化,由此采取的策略自然也會發生變化。
第三,新加坡的這篇文章認爲,既然中國看透美國全面遏制中國的企圖,中方對與美方進行高層會晤也不感興趣,也就意味著中國做好了充分准備,准備與美國脫鈎。自從特朗普發起貿易戰,拜登政府直接祭出脫鈎斷鏈的這一戰略後,中美之間是否會脫鈎一直是中美乃至全球共同議論的話題。很多人認爲,中美兩大經濟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盡管美國不斷表示要脫鈎,不斷出台各種限制中國企業或美國企業在華投資的各種禁令,但2022年中美兩國的貿易額依然沖上曆史新高,這一切迹象好像就表明,中美不可能脫鈎。最近一段時間,美國財長耶倫、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美國白宮貿易代表戴琪、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以及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都先後表態,中美之間不可能經濟脫鈎,但美國應在相應的關鍵領域防止中國贏得對美國的優勢,因此對中國的相關技術進行脫鈎,而不是全面脫鈎。
對中國而言,美國尋求供應鏈多元化以及“去中國化”已經勢在必行,並且變成切實的行動,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中國還抱著經貿規模是中美關系壓艙石的傳統觀念,不做好各方面的最壞准備迎接美國脫鈎的最壞結果的出現,中國必然會吃大虧。可喜的是,中央已經高度清醒地認識到這一問題,中國領導人說得很清楚,中國有兩個飯碗必須端牢,糧食安全的飯碗必須端牢,制造業必須築牢。這兩個基礎打好了,中國就可以立于不敗之地,一方面是肚子裏有貨,另一方面是拳頭上有力,即使美國脫鈎斷鏈帶來驚濤駭浪,中國依然可以穩坐釣魚台。
第四,新加坡的這篇文章認爲,既然中國已經做好脫鈎斷鏈的心理准備,必然會築起自己堅強的防禦體系。對中國相當了解的人才能夠寫出這樣的文章,才能夠敏銳地感知到中國政策的變化,實際上,2012年以後中國所做的一系列准備就是要迎接最壞情況的發生。“一帶一路”計劃的提出便是典型例證,實際上,“一帶一路”提出的方向主要面向中國西邊。在面向東方、面向美國時,中國告訴美國,太平洋足夠大,能夠容納中美兩個大國,但美國人不希望中國摻和進太平洋,因此美國勾連起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韓國、菲律賓要對中國進行圍堵。
從近期日韓對華貿易逆差的出現便已經可以看出,日韓已經心甘情願地被綁架在美國對華的戰車上,但是東邊不亮西邊亮,中國通過“一帶一路”迅速打開局面,使得國內的商品投資能夠源源不斷地向外輸送,這就是中國擴大自己戰略後方的戰略舉措。“一帶一路”政策具有相當深遠的意義,這是中國在中美博弈中的強大後方支撐,同時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對國內資源進行整合。無論是推進國內統一大市場的建設,還是推出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這一洗禮政策的背後就是要挖掘14億人的潛力,應對最壞情況的發生,確保在那時中國能夠保障中國的社會正常運轉。
總而言之,新加坡的這篇文章以及文章中表現出的諸多觀點確實值得中國好好思考,如果一定要用中國自己的話表述則是,在今天這一不確定性、不穩定因素增加的情況下,夯實自己的內功,強化自己的根基,才是中國應對、化解各種驚濤駭浪的根本之策,正所謂本固爾邦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