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上與中國聯系,安全和防務問題上與美國捆綁,一直是新加坡的外交方向,近期,隨著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美國財政部長耶倫以及美國的重要盟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提出希望能夠來中國進行訪問。那麽,在此背景下,地處東南亞的新加坡嗅覺是十分敏銳的,在第11屆北京召開的世界和平論壇上,新加坡駐華大使就表達了自己的擔憂,頻繁提到中國和美國有可能爆發軍事沖突的問題。可以看得出來,新加坡也在重新思考在中美之間的戰略定位,意在給自己留後路。
(新加坡駐華大使陳海泉)
根據新加坡駐華大使陳海泉的說法,先是聲明了新加坡的立場,以自己國家利益爲主要優先事項,所有的外交原則都基于本國的利益,不會選擇站在美國的一邊,也不會選擇倒向中國,新加坡可以和所有國家都成爲可靠的夥夥伴。隨後,陳海泉提到了自己的擔憂,那就是如果中美關系繼續惡化下去,將對東南亞和世界造成影響。
而且陳海泉認爲,中美兩國的分歧不可能短時間內得到解決,還會處于長期的博弈當中,中美兩國都很想避免爆發沖突,當務之急是找到其他的解決方案,包括舉行定期的建設性的互動,只有這樣才能穩定住雙方關系。
陳海泉還給出了幾點建議,首先就是保持開放和溝通的渠道,確保兩國能夠進行有效的溝通,因爲這樣可以避免分歧,避免發生誤判。其次,在一些共同利益的領域應該建立信任,並且能夠展開合作,包括氣候領域和糧食安全。陳海泉認爲,雖然中美兩國不可能在一些方面達成一致意見,但是在一些領域的合作也要進行。
(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會見中國駐美大使謝峰夫婦)
隨後,他還表示,兩國要在基本面上達成一致意見,這與前段時間法國總統馬克龍接受美媒采訪時,表達的觀點一致,那就是中美的合作將會對全球産生積極影響,一些全球問題需要中美共同合作才能解決。
陳海泉還頻繁提到兩國可能會爆發沖突,但陳海泉認爲,開戰的這種情況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想要亞太地區和平穩定,那麽中美兩國互相建立互信,保持戰略穩定是能夠讓地區和平得以實現的,所以需要各個國家來推動向著目標發展。
其實新加坡一直以來想做中美之間的橋梁,但是在中美關系上的立場上,新加坡也暴露了兩個問題,第一點就是新加坡駐華大使說的話,希望中美保持良好的溝通,建立互信。其實中國和美國的聯系一直沒有斷,而且從各層級都有聯系,只不過是因爲美方的錯誤做法,導致中美關系不像以前那樣,這其中的原因自然是美方頻繁挑釁中國,以冷戰的思維打壓中國在先,一系列的錯誤做法導致中美關系走到如今這一步。但是陳海權大使並沒有提及美方的錯誤,反而站在美方的立場不斷表示希望中美建立很好的溝通渠道,這其實是在順著布林肯和美國防長奧斯汀的話來說。
(新加坡與中國舉行聯合軍演)
畢竟,美方總是以此爲借口,試圖把責任甩給中國,但是在事實面前,各方的眼睛都應該是雪亮的,中美關系走在現在,責任全在美方。
其次,陳海泉也頻繁提到中美之間發生軍事對抗的可能性,其實,前段時間,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也提到,如果中美之間真的發生了軍事沖突,那麽對于新加坡來說,地位是比較尴尬的,楊榮文首先表示,新加坡絕對不會被美國利用來攻擊中國,雖然新加坡有美國的軍事基地,但也不會介入中美沖突。這樣的表態可以看得出來,新加坡在爲自己謀後路。而陳海泉這次也舉了一個非常鮮明的例子,那就是“兩只大象吵架的時候,小草會很遭罪”。
這也說明了,在新加坡方面看來,是無法單憑新加坡一個國家扭轉中美當前的形勢的。而客觀來講,新加坡可能就是這樣的小草。所以新加坡也非常擔憂,頻繁提到中美開戰,也是在給自己謀後路。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訪問白宮,稱將發揮中美之間的橋梁作用)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希望中美關系重回正軌,避免亞太地區發生軍事沖突。而李顯龍也表示,新加坡致力于成爲中美之間的調停人,當中美之間的橋梁。其實,中美關系每次出現波動,新加坡都會第一時間發聲,來當這個和事佬,呼籲中美管控分歧,並且非常客觀理性的來呼籲中美展開對話,解決問題。
新加坡作爲東盟經濟的龍頭,但是國家體量比較小的情況下,戰略選擇一直是一個重點問題。那麽新加坡每次對中美發聲,就很難表現出什麽新意,這反而說明了兩個問題。其一就是新加坡與中美的聯系非常密切,但是這也讓新加坡在外交層面,想要在中美之間取得平衡,難度也是非常高的。而且新加坡的外交結構很明顯遵循了經濟上靠中國,安全上依賴美國的模式。
(新加坡參與美國組織的軍演)
這與菲律賓類似,也就意味著在雙邊關系上,新加坡對中美的氛圍也非常敏感。而且,因爲美軍在新加坡有軍事基地,如果真的爆發了軍事沖突,那麽新加坡是否能夠按照一直以來承諾的,不會被用來攻擊中國,很難說,因爲選擇權不一定在新加坡政府手裏,新加坡又有多少的控制權也很難把握。但可以肯定的是,美軍基地所在的地區一定不會如美方所願那麽安穩。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中美之間爆發了軍事沖突,新加坡很難像前外長楊榮文或者陳海泉想的那樣,能夠獨善其身。
第二點原因就是新加坡屢次就中美關系發聲,想要展現出調節中美關系的姿態,也暴露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借此機會提高自己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新加坡一直堅持不選邊站,而且在所有的東盟國家當中貫徹的非常徹底,這主要是新加坡一直是亞太經濟的樞紐角色。這能夠讓新加坡積累衆多與大國打交道的外交經驗,以此來將自身的利益、政治利益最大化。
(布林肯和耶倫接連訪問中國)
新加坡的嗅覺也是十分靈敏的,近期中美關系又發生了風向上的變化,雖然還是處于競爭狀態,美國一直想把中國塑造成蘇聯那樣的競爭對手,但是中國完全按照自己的打法,那麽美國自然沒有先例,沒有劇本,也沒有可以參考的案例。近期,中美關系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先是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上任以來首次訪華,讓中美之間的氛圍得以止跌。隨後,耶倫也將在7月6日訪華,一共訪華四天。
而在此期間,作爲美國重要盟友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透露了訪華意願。可以看得出來,無論是美國還是日本以及澳大利亞總理,作爲美國的傳統盟友,與中國的交流和合作也是在進行當中。
那麽在中美關系整體不再繼續惡化的情況下,新加坡此刻想繼續充當調解人,確實能夠給自己塑造一個中美之間橋梁的成功角色。但是從新加坡的體量來看,如果中美之間繼續惡化的話,新加坡是不足以充當緩沖墊的,說到底還是要在東盟的框架下,來對中美之間的關系達成一致意見。所以,如果新加坡想繼續在中美之間說的上話,還需要靠東盟的這個框架,才能起到很明顯的作用,發揮穩定的價值。
(解放軍驅離美軍軍艦)
不過我們回過頭來看新加坡大使的表態,也能說明新加坡的政治精英們,正在以更務實的態度考慮可能發生的中美沖突,新加坡的高層也在思考,如果真的爆發了這樣的沖突,新加坡會遭到什麽樣的沖擊?會受到什麽樣的波及?
對于新加坡來說,美國是值得依靠的軍事力量,新加坡非常希望美國在亞太增強軍事存在,邀請美國參與局勢,以增加自身的安全,但是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說過,如果中美關系持續走低,新加坡保證中立是比較難的,雖然沒有明說偏向誰,但是都很清楚。
現如今,美國與新加坡的防務關系日漸密切,那麽如果在緊要關頭,新加坡會做出什麽樣的決策,其實大概率各方心裏都會明白。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中美關系螺旋式持續走低,那麽新加坡的外交空間會縮小,在中美之間屢試不爽的博弈,新加坡發揮的空間也會減小,新加坡防長黃永宏還提出了擔憂,主要針對日本,他稱日本與區域國家還有一些問題沒解決,主要任務應該是改善對華關系。看得出來,新加坡樂于擔當調解人角色,所以,新加坡當務之急是,開始反思在更危險的情況下,如何設計自己的外交路線和政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