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貸利率轉換,你只有一次選擇的機會。
關于這個話題,我之前已經寫過一篇,認爲LPR走低乃大勢所趨,選浮動利率更劃算,但這兩天和好幾個人聊,發現他們非常認同的我的看法,但還是選擇了固定利率。
原來“十動然拒”的感覺是這樣的。
什麽情況?我仔細聽了他們的想法,大致可以歸納爲這樣幾點:
1、LPR利率短期會走低,但長期怎麽樣不好說,畢竟房貸是要還二三十年呢,這可是一輩子的債務,必須從長計議。
2、現在全球大放水,以後肯定會通脹,通脹就會加息。銀行又不傻,他們要賺差價的,LPR肯定會越報越高。
3、原來的利率已經是7折,感覺已經滿足了,不如趁這個機會選擇固定利率,提前鎖定債務總量,避免LPR以後上漲的風險。
這些擔憂看似有道理,但其實全部是錯的,很多人沒有搞清楚利率的本質是什麽。
1.
先說一下房貸利率和LPR的關系:
存量房貸利率可以跟著LPR爽,因爲它等于“LPR+固定加點”,LPR走低,房貸利率也跟著降。
新增房貸利率不一定能跟著LPR爽,因爲它等于“LPR+地方加點”,而“地方加點”不是固定的,地方可以根據需要調控。
關于利率變化的趨勢,無論哪個國家,降息、加息都是有周期的,利率不可能永遠跌,也不可能永遠漲,這個沒有疑問,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對利率的長期走勢作出一個基本判斷。
以下是近20年中國的房貸利率走勢圖。
透過上圖可以發現,近20年來的利率變化,的確是有降也有升,但總體上是下降趨勢打敗了上升趨勢,而且目前的房貸利率正處在曆史上的最低水平,不到高峰時期的1/3。
那麽問題來了,中國利率的大趨勢爲何是下降而不是上升?
這個問題涉及到利率的本質,表面上利率是由央行來決定的,但實際上央行調整利率只是基于經濟形式順勢而爲,不會無中生有隨意操作。所以,真正決定利率變化的另有原因。
大家知道,市場經濟年代,任何東西都有價格,錢本身也有價格,利率的本質是錢的價格。當借錢的人多了,利率就漲,借錢的人少了,利率就降,這個東西本質上也是供求關系決定的。
發達國家爲什麽利率普遍很低?特別是日本和歐洲,零利率甚至負利率的國家大把,爲什麽?因爲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速低,資本回報率就低,老百姓可以承受的利率就低,而且發達國家的金融市場高度發達,借錢的渠道多、信用風險低。
容易借到錢,利率自然就高不起來。
發展中國家呢,利率普遍高,什麽原因?一方面,金融市場不完善,老百姓借錢的渠道少,而且因爲信用體系不成熟,銀行承擔的風險高,利率自然就高,這和高利貸一個道理。另一方面,很多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速高,資本回報率也就高,借錢的人多,利率就會跟著漲。
在此意義上,過去20年,中國的基准利率之所以保持下降態勢,本質上因爲我們的經濟水平提高了,社會上的閑置資金多了,再加上金融市場不斷完善,老百姓借錢的渠道多了,利率自然就跟著低。另一個原因,隨著我們不斷邁入發達國家序列,GDP增速開始下降,導致資本的回報率也有所下降,也影響到利率的走勢。
所以,當一個國家的金融市場不斷完善,經濟水平不斷提升,利率下降幾乎是必然趨勢,除非你對中國經濟沒有信心,才會對利率上升保持擔憂。
2.
第二個問題,爲應對通脹,央行會大幅度加息嗎?這是很多人擔心的問題,眼下全球大放水,通脹似乎是大勢所趨,如果未來發生惡性通脹,利率也會跟著顯著提升。
其實,這個問題不好一概而論,如果是經濟過熱引起那種單純的通脹,是比較好應對的,央行只需要加息,就能給物價降溫,但如果是滯漲呢?加息就要謹慎了,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什麽是滯脹?簡單來說,經濟停滯+物價上漲,這和經濟過熱引發的通脹截然不同。經濟過冷時,如果通過加息來降物價,往往會適得其反,因爲人們原本的投資和消費欲望就很低,加息之後就更低了,物資短缺、物價上漲的形勢會更嚴峻。
上世紀90年代,中國央行曾有過一波猛烈加息的操作,但教訓很深刻。1992年鄧公南巡之後,國民經濟“大幹快上”,很快就出現了發展過熱的局面,到1994年的時候,通貨膨脹率達到了24%,老百姓感到惶恐,瘋狂地囤積商品,把市場裏的柴米油鹽搶購一空。 爲了平抑物價,央行果斷加息,從1993年到1995年,我們國家貸款的基准利率從8%提高到13.5%,整整提高了70%!
本來,加息應對經濟過熱是正確的,但是這麽快速、猛烈的加息,帶來了經濟硬著陸。因爲利率大幅攀升,甚至超過很多企業的利潤率,企業不願意再貸款,已經開工的項目,甯可爛尾,也比繼續施工劃算。不到兩年時間,之前經濟過熱的建設工地就變成了一大堆爛尾樓,例如海南樓市泡沫的破裂就是那個時期的事情。再比如史玉柱,他在珠海修建的巨人大廈也因爲銀行加息、抽貸變成了爛尾樓。
經過這次教訓,央行後來對利率的調整非常慎重,無論是加息還是降息,再也沒有出現過這種幅度和烈度的操作。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加息、降息都屬于下猛藥,副作用巨大,不到萬不得已不會使出這一招。事實上,中國的基准利率到2015年之後就沒有調整過了,直到去年年推出LPR市場利率,也是爲了盡量避免過度幹預利率市場。
所以,無論是近期還是長期,中國猛烈加息的可能性都很小。更何況,今天中國經濟的杠杆率遠遠超過上世紀90年代,居民、企業、地方政府的負債率都很高,如果大幅度加息,全社會的還款壓力劇增,特別是一些負債率偏高的地方政府,搞不好還有破産的風險。
所以,加息不是很多人想得那麽簡單,它不僅僅是CPI就能決定的。
3.
第三個問題,房貸是老百姓一輩子的債務嗎?非也。
我看很多人寫文章時說,房貸是老百姓一輩子的債務,需要通盤考慮20到30年的經濟形勢和利率變化,每每看到這種說法,我都想笑。
數據顯示,大城市一套房子的平均換手時間就是5到10年,而且很多人會提前還款,極少有人會把房貸紮紮實實地背個二三十年。換句話說,房貸利率根本就不需要所謂的從長計議,一般情況只需考慮5到10年的利率變化就夠了。
想想看,銀行爲什麽把5年期貸款視爲長期利率?國民經濟爲什麽會把5年視爲一個規劃周期?從經濟學上講,5年就是一個比較長的周期了,一個人能把未來5年的經濟形勢想清楚,就算從長計議了。
所以,我一直認爲,買房時不用太關心利率,上浮還是打折的區別真心不大,因爲很少會有人會把一套房子住一輩子,更少有人會按部就班地還款二三十年。對大部分人來說,也就5到10年的還款周期,與其過度關心利率,不如把精力多花在選房上面。
房子選得好,不僅住得爽,還能省幾十萬上百萬,不比那點利率折扣強得多?
4.
最後說幾點建議。
如果你對中國經濟沒信心,而且極度厭惡風險,對目前的利率比較滿意,選固定利率,提前鎖定你的債務總量,也未嘗不可。
如果你堅定地認爲中國必將跻身發達國家,而且你自己具備一定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浮動利率,跟著LPR浮動,更劃算。
如果你計劃5年左右換房,無論固定利率還是浮動利率,隨便選,差距真心不大。銀行之所以給出這個選擇題,就表明二者不會有很大差別。
不必過度糾結,把更多的精力花在賺錢上,而不是省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