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陳壽在撰寫《三國志》時,曾經將曹操帳下的五員虎將納入一傳中編寫,後世故而稱其爲曹魏"五子良將"。分別爲張遼、樂進、于禁、徐晃及張颌。曹操帳下從來不缺能征善戰的將軍,當世名將也數不勝數,如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等等。然而在衆將軍中,張颌作爲一名降將卻能身居車騎將軍一職,地位僅僅在大將軍夏侯惇之下,足可見張颌在曹魏陣營中的影響能力。
張颌本爲袁紹部將,後世將其與顔良、文醜、高覽合稱爲河北四庭柱,號稱河北最爲勇猛的四大將軍。袁紹在官渡敗亡之後,張颌便投入曹操帳下。此後余生一直爲曹操及其後代披堅執銳,血戰沙場,深受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人的信任。
張颌不僅作戰勇猛,統兵能力也堪稱上佳,在軍中的聲望也比較高。在戰場上不僅用兵靈巧,而且善于利用合理地形,以己方最少的犧牲換取對敵方最大的殺傷,成爲令劉備都十分忌憚的人物。
良禽擇木而息
事實上,張颌最早跟隨的並非是袁紹,而是冀州牧韓馥。公元184年,張角、張寶、張梁三人打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發動了規模龐大的黃巾起義。雖然黃巾起義是漢朝百姓反抗地主階級壓迫剝削的一種起義運動,但對當時的社會也産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爲平定黃巾之亂,重新穩定帝國內部的局勢,張颌懷著一顆報國之心應征入伍,成爲韓馥帳下的軍司馬,一直未受到重用。
公元191年,袁紹起兵攻入韓馥屬地,奪取了冀州全部的土地,張颌也在此時率部投入袁紹帳下。七年後,袁紹起兵進攻遼東公孫瓒,張颌因功升至甯國中郎將,地位較先前有所提升,逐漸受到袁紹重視。
公元200年,袁紹曹操雙方列陣于官渡,皆意圖在此決一死戰,從而爭奪北方的歸屬權。戰前袁紹命主力傾巢而出,命帳下的四大將軍全部跟隨。但官渡之戰還未開始,顔良就被關羽斬于白馬,文醜則中荀攸之計兵敗延津。此時"河北四庭柱"僅剩張颌、高覽二人。
十月,袁紹帳下謀士許攸連夜出逃投入曹營,並帶來袁軍大營的全部情報,建議曹操奇襲烏巢。曹操納之,即刻點派精兵隨自己夜襲烏巢。消息很快傳入袁軍中軍,産生一片混亂。《三國志·魏书·张乐于张徐传》中曾有记载:
"太祖與袁相距于官渡,紹遣將淳于瓊等督運屯烏巢,太祖自將急擊之。郃說紹曰:'曹公兵精,往必破瓊等;瓊等破,則將軍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郭圖曰:'郃計非也。不如攻其本營,勢必還,此爲不救而自解也。'郃曰:'曹公營固,攻之必不拔,若瓊等見禽,吾屬盡爲虜矣。'紹但遣輕騎救瓊,而以重兵攻太祖營,不能下。"
從上述史料記載中可以看出張颌對戰場的把控能力較強,且應對的速度也較快。曹操既然是偷襲烏巢,那麽就注定這支奇襲分隊的士兵數量不會太多,也無法在短時間內焚毀屯于烏巢的巨量糧草。只要及時率兵援救,最多只是損失一部分糧草而已。但如果貿然進攻曹操大本營卻不能取勝,則很有可能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但可惜的是,袁紹更偏向郭圖的計策,采取了和張颌完全相反的意見,最終導致官渡大敗。
在袁紹看來,能否攻下曹軍中軍營寨關系到戰局的成敗,于是將張颌高覽盡數派出,領兵猛攻曹軍大營,但一直未能攻克。此時郭圖已經意識到自己的計謀並非良策,反而使袁軍陷入被動之中。爲了替自己開罪,于是將全部罪責推卸到張颌高覽身上,稱二人作戰不利。消息傳到二人耳中後,因擔心回營後遭遇毒手,故而焚毀本部營寨投奔曹操而去。
在袁曹二人決戰前,曹操就已經聽說過張颌之智勇。此次張颌來投,更是使曹操喜出望外,稱其"如微子去殷,韓信歸漢也"。此後張颌不僅沒有因爲降將的身份遭到冷落,反而逐漸成爲曹營中不可或缺的將軍之一。
兵敗巴西
赤壁之戰結束後不久,劉備便整頓軍馬攻入蜀地,驅逐蜀中舊主劉璋,將整個益州劃入自己的統治範圍內。同時,曹操一方也沒有停止活動,在劉備忙于西線戰事時擊敗了馬超、韓遂的西涼軍,並攻下了張魯據守的漢中之地。
漢中一地自古乃是兵家必爭之地,當年漢高祖劉邦就是從漢中出兵進而奪取了天下。而且漢中之地與蜀地緊密相聯,一旦曹操在此建立起穩固的防禦工事,則劉備很難通過漢中進入中原。
此時,擔任隨軍參謀的司馬懿建議曹操在兵鋒未衰的情況下直接攻入蜀地,將根基還未紮穩的劉備鏟除。然而曹操卻做出了令他後悔許久的一項決定,即放棄攻蜀。僅留下了夏侯淵、張颌、徐晃等人留守漢中,自己則率大軍返回北方。
公元217年張颌奉命率兵攻入巴西(即如今阆中一帶),意圖襲擾劉備側翼。劉備派遣張飛出戰,二人相抗多日不分勝負。然而張颌卻因太過冒進,導致被張飛引入峽谷中的伏擊圈,所率部隊幾乎全軍覆沒。張颌本人也不得不丟棄戰馬,與幾名貼身護衛慌忙逃回大營。《三國志·蜀书·张飞传》中曾记载:
"曹公破張魯,留夏侯淵、張郃守漢川。郃別督諸軍下巴西,欲徙其民於漢中,進軍宕渠、蒙頭、蕩石,與飛相拒五十馀日。飛率精卒萬馀人,從他道邀郃軍交戰,山道迮狹,前後不得相救,飛遂破郃。郃棄馬緣山,獨與麾下十馀人從問道退,引軍還南鄭,巴土獲安。"
此戰是張颌一生所吃的最大敗仗,但卻絲毫沒有影響他在曹營中的地位。有一種說法認爲,張颌此戰損失了幾萬曹軍精銳,這才間接導致了後來的定軍山之敗。然而張颌並非主將,而且占據巴西之地也沒有太大的戰略意義,所以主將夏侯淵根本不可能撥給張颌主力部隊,僅僅是讓他率少量部隊突襲該地而已,主要是爲了掠奪當地的人口。所以說巴西之敗,並沒有對定軍山戰局産生多大的影響。
激戰定軍山
公元219年,劉備親自率軍渡過沔水,紮營定軍山。曹軍主將夏侯淵得知後率張颌、徐晃及曹軍主力急忙趕往定軍山,雙方形成對峙局面。一日夜間,劉備將營中精銳分爲十部,輪番猛攻張颌大營,但卻一直無法攻克。隨後夏侯淵命張颌堅守東面的鹿角,自己則堅守南面的鹿角。劉備繼續發動猛攻,張颌逐漸抵抗不住,險些被劉備攻克。好在夏侯淵及時派來援兵,才避免被劉備突入中軍。
隨後劉備更換戰術,放火焚燒曹軍鹿角。夏侯淵得知後親率軍士前往維修,卻被劉備軍發現。主將黃忠率部突然殺到,將夏侯淵人頭斬下,曹軍頓時慌作一團。《三國志·魏书·张乐于张徐传》中曾有记:
"其後備于走馬谷燒都圍,淵救火,從他道與備相遇,交戰,短兵接刃。淵遂沒,合還陽平。當是時,新失元帥,恐爲備所乘,三軍皆失色。淵司馬郭淮乃令衆曰:'張將軍,國家名將,劉備所憚;今日事急,非張將軍不能安也。'遂推合爲軍主。合出,勒兵安陳,諸將皆受合節度,衆心乃定。"
維修鹿角本應是工兵的職責,但夏侯淵卻執意親自前往修補,想來應當不是草率,而是對于當時的曹軍來說,鹿角的好壞決定著這場戰鬥的成敗。先前已經提到,劉備軍最先進駐定軍山,那自然會占據山上所有有利地形。而曹軍是後來趕到的,只能夠在山下列陣紮營。那麽在這種局勢下,如果劉備軍向山下發起沖鋒,則將有雷霆萬鈞之勢。山下的曹軍從一開始就會陷入被動局面。所以鹿角就成爲曹軍最後的掩體和屏障,故而如此受到夏侯淵重視,以至于不惜親身犯險也要修補。
主將夏侯淵被斬,曹軍頓時群龍無首。危機之中,張颌率殘軍退回陽平關堅守。此時曹操遠在長安,也一直沒有派遣援軍趕來,更是沒有指派新的主將前來陽平關赴任。于是衆將軍共同推舉張颌暫時領主將一職,以便指揮軍隊抵禦劉備的進攻。從這裏就能看出,張颌在軍中的威望較高。而且營中將士對其能力都十分認可,否則定然不會貿然推舉張颌爲臨時主將。雖然在不久之後劉備就率軍趕到陽平關下,但卻一直無法攻克,只好暫時退兵。
結語
三國時代人才輩出,能臣猛將數不勝數。在這種大背景下,張颌號稱當世名將也算得上是名副其實。在張颌戎馬倥偬的一生中,曾經與許多當世名將進行過交手,且勝多敗少。但後世對張颌的評價卻較爲單一,主要因爲張颌雖然曆經過許多曹操在位時期的主要戰役,但多是與曹操一同出征,且與其他名將協同作戰,很少有獨自帶兵堅守一方的情況出現。比如張遼,就因以八百人擊敗孫權萬人大軍而威震天下,但張颌卻一直沒有這樣的機會。
張颌並非如曹仁等將一般善于守城,他的特點在于善于野戰,統兵能力非常優秀。能夠使手中的部隊發揮最大的作用,並給予敵人重創。巴西之戰的慘敗雖然使後世對他的評分大大降低,但在與張飛對峙的五十多天裏,也並沒有讓張飛占到一絲便宜。夏侯淵死後,劉備曾言"當得其魁,用此何爲邪!",可見他對張颌的重視要遠遠超過對夏侯淵的重視。在進入曹丕、曹叡時代後,曹魏的武將集團開始衰落,許多名將都逐漸去世。張颌作爲兩朝、乃至三超老將,自然成爲了曹魏武將集團的核心人物之一。公元231年,在追擊退去的蜀軍時,年邁的張颌誤入諸葛亮伏擊圈,倒在一片亂箭之中。
參考文獻:
1.《三國志·魏书·张乐于张徐传》
2.《三國志·蜀书·张飞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