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年看新聞,最常見的一個詞就是——貿易戰。不知道的以爲是個多新鮮的事兒,但如果你願意去了解一下咱們中國的老祖宗就會發現,現在那些貿易戰手段真的都是他們玩兒剩下的!
澶淵之盟:宋朝賺大了
宋真宗時,主要敵人是遼國。楊家將,就是和遼國打的。遼國沒事就進犯邊界,北宋能打的人又少,就有了百歲佘太君挂帥出征的故事。經過25年的戰爭,真宗皇帝在寇准的軟硬兼施之下禦駕親征,在澶淵(今河南濮陽)用八牛弩射殺遼將蕭撻覽大勝遼軍。
宋朝因爲丟了幽雲十六州,造成幾乎沒有戰馬的結果,所以宋朝無論是對付遼國還是後面的金、元,都是步兵對騎兵。雖然並不是一直在輸,但是一旦打輸了,基本就是屠殺。
澶淵之戰,宋贏了,但卻和遼簽署了著名的不平等條約“澶淵之盟”:遼宋約爲兄弟之國,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宋遼以白溝河爲邊界。
宋朝看上去贏了還吃虧,實則不然。第一,抵禦遼國是個長期投資,與賠償遼國的三十萬銀絹相比要多得多;
第二,宋遼和平之後開放了交易市場“榷[què]場”,北宋的鐵器、瓷器、絲綢、茶葉、稻米換遼國的原材料與羊、馬、駱駝,帶來巨大的貿易順差,這貿易順差遠高于三十萬的歲幣與絹布。尤其是遼國向宋朝出口的優良馬匹,反過來又裝備了宋朝的騎兵。
有了澶淵之盟,兩國有一百來年沒打仗,結果遼國在持續不斷的貿易逆差中國力逐步被掏空,而宋則在不斷地貿易順差中提升著自己的軍力,到最後,遼國竟然被宋聯手新興勢力金國給滅了。
貿易戰大神:管仲
衡山之謀
衡山之謀,出自《管子·轻重戊》第八十四篇。齐桓公问管仲:“如何制服衡山国?”
衡山國是齊國旁邊的一個小國。擅長做工具和兵器工業基礎好,水平高。
管仲說:“你讓人向衡山國高價買入兵器、工具等工業品再賣出去,燕國一定會跟著買,秦國和趙國知道了一定也會跟著買。于是天下各國都會爭著買軍備,軍備的價格必然會十倍上漲。”
齊桓公照管仲的計策,立刻派人大量采購衡山國的各種工業品,其余各國紛紛效仿,仿佛在准備軍備競賽。衡山國王依此形勢立刻頒布法令:所有工業品價格提高十倍。
齊國的管仲又偷偷派隰(xí)朋去赵国购买粮食,隰朋在赵国用15的價錢買入,運到齊國以50的價錢賣出。消息又不胫而走,各國的人都把糧食運到齊國去賣。
等到一兩年後管仲發現衡山國完全依賴于齊國市場和齊國的供給時,管仲突然說,我們可以把鐵器封住了,現在開始一個也不買。
衡山國需要從齊國買進糧食才能維持生活,在這種情況下,齊國開始提高糧價。齊國一旦封鎖糧食,衡山國發現旁邊的國家都對自己同樣擡高糧價。擡高糧價後,衡山國買不起糧食了。
雖然衡山國賣兵器賺了不少錢但是糧食壟斷和恐慌性漲價導致他們實在買不起糧食了。從經濟學來說,如果糧食有10%的缺口,價格就會漲十倍。
衡山國沒有辦法只能去求齊桓公,于是齊桓公兵不血刃就把衡山國給兼並了。
買鹿制楚
當時齊國最大的敵人是南方的楚國。雙方的軍力勢均力敵,甚至楚國更強一些。齊桓公深知:要是和楚國打起來,就算最後贏了也是慘勝。
結果是他國坐山觀虎鬥,坐收漁翁之利,所以絕對不能打。但是不打,楚國就不承認齊國的霸主地位。
于是管仲的第一步是建了一座百裏大城,派人每天在城牆上對著楚國喊:“收鹿啦!高價收鹿啦!” 楚國人一看是真的高價啊!便紛紛開始捉鹿,往這座城裏賣。
第二步操作是在齊國統一了貨幣標准,率領服勞役的百姓到莊山去煉銅鑄錢,而且還存起了國內現有一大半的糧食。于是楚國國君讓百姓多多捕捉活鹿,用來耗盡齊國的財富。楚國人都不管耕種農事了,紛紛鑽到山裏捕捉鹿。
這時,管仲開始了第三步。他對楚國買賣鹿的商人說:“給我運來二十頭鹿,我就給你一百斤銅,運來十次就給一千斤銅。”在暴利的推動之下,楚國人都去山裏抓鹿,再也沒有人去從事農耕。
一段時間後,楚國國庫充盈,舉國歡慶。而齊國讓老百姓貯藏了平時五倍的糧食。這時,管仲突然命人關閉了兩國之間的貿易關卡,楚國由于長時間疏于農耕,國內幾乎沒有存糧,貿易斷絕,楚國的糧價漲到幾百倍。
這時管仲又派人拉著糧食到楚國邊界吆喝“加入齊國就有糧食啊!”,導致楚國向齊國投降的人占總人口的十分之四,沒到第三年,楚國就向齊國臣服了。
陰裏之謀
當時齊國的稅收和財政主要是掌握在幾個貴族手裏,但齊國最後能夠逼敵國就範,需要大量貨幣儲備作爲基礎。
管仲不敢動貴族的利益,就從其他諸侯國裏賺。于是齊國提出“尊王攘夷”的爭霸口號,就是讓周天子承認齊國是霸主,那時如果誰再不認,那就是反對天子,是造反逆天。
尊王就是給天子些好處,吃好喝好招待好。
一次,管仲讓齊桓公下令在陰裏築城。這城要有三層城牆,九道城門。利用此項工程使玉匠雕制石壁,一尺的定價爲一萬錢,八寸的定爲八幹,七寸的定爲七幹,石珪值四千,石瑗值五百。
還讓齊桓公去找周天子,說要給他舉辦祭祖儀式,齊國可以出錢,但是得讓周天子下一條命令:天下諸侯凡來朝拜先王宗廟並觀禮于周室的,都必須帶上彤弓和石璧。不帶彤弓、石壁者不准入朝。
因爲這個命令,各諸侯國有聲望的人都想去參加這樣的大“爬梯”,于是都運載著黃金、珠玉、糧食、彩絹和布帛到齊國來購買石壁。齊國的石壁由此流通于天下,天下的財物歸于齊國。就這一杆子買賣,齊國八年沒有征收賦稅。
上面這些故事都是記載于一本叫《管子》的書裏。而這本書其實是漢朝時管仲思想的繼承者們寫的,裏面有很多的春秋筆法,故事普遍都是在影射當時的。
當然,事兒可能還是有那麽點影子,只是沒有書裏記載得那麽神奇罷了。但是,當時齊國稱霸,確確實實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勝利,更重要的是經濟上的碾壓而成就的。
所謂貿易戰,就是不敢真的打仗才找人打貿易戰。你要是不強,人家懶得和你打貿易戰,直接就滅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