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通過視頻連線接受《證券日報》記者獨家專訪,就中美貿易摩擦、中美四個高級別對話機制、世界觀差異對政策的影響以及全球經濟合作前景等回答了提問。
崔大使指出,由於國情的差異,中美雙方對很多問題的看法不盡相同,矛盾和分歧始終存在。美國一些人應該調整習慣以世界老大自居的心態,建立開放共贏的世界觀。世界上的事情要大家共同商量著辦,不能一家說了算,一家說了也不可能算。
近年來中美關係合作是主流
美若執意打「貿易戰」中方絕對奉陪到底
記者:近期,美方不斷揮舞貿易單邊主義大棒。4月4日,美國政府宣布,將對中國輸美的133項5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征25%關稅。中方隨即宣布,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大豆、汽車、化工品等14類106項商品加征25%關稅。您認為這場貿易爭端會如何發展?
崔天凱:目前,中美貿易出現了較為激烈的爭端,雙方都公布了要採取的措施。美方也表示,希望雙方能夠在這段時間內通過對話磋商解決問題。當然,我們一貫主張,任何問題都應該通過對話磋商來解決。不過,如果有人執意跟中方打「貿易戰」,那我們絕對奉陪到底。中國有這個決心,也有這個能力。
記者:去年11月份,習近平主席與特朗普總統在北京舉行會晤,以此為引領,建立了雙邊高級別對話機制,雙方溝通渠道暢通。那麼,美國為何還要向中國揮舞貿易爭端的大棒?美國內部有什麼動因促使這樣的事態發生?
崔天凱:中美關係非常複雜,幾十年來歷經風風雨雨,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觀來看,近年來在雙方共同努力下,兩國各領域合作不斷擴大,這是中美關係的主流。但不可否認,由於國情的差異,雙方對很多問題的看法不可能完全一致,矛盾和分歧始終存在。目前,中美在經貿問題上的矛盾更加突出一些。
當然,針對這些矛盾,雙方一直在進行溝通。過去一年多來,兩國元首保持密切接觸,多次會晤並經常通話和通信,這對於雙邊關係的發展起到非常重要、不可替代的戰略引領作用。同時,兩國也需要通過加強各層級對話來解決和處理雙方在某些領域的分歧和矛盾。去年兩國元首在海湖莊園會晤後,中美雙方建立了四個高級別對話機制(外交與安全對話、全面經濟對話、執法與網絡安全對話、社會和人文對話),並分別舉行了第一輪對話。我們希望條件具備時能夠開啟第二輪對話。
中國製造處在「微笑曲線」底部區域
美國應全面客觀看待順差逆差現象
記者:目前,美國方面表現得比較矛盾,一方面揮舞提高關稅的大棒,另一方面也有放軟身段的姿態。如4月4日特朗普總統發推文表示,無意和中國打貿易戰,但同時又稱美方貿易逆差有5000億美元,並且有3000億美元智慧財產權被竊。您如何評價他這種強詞奪理的說法?美方是否有意與中方緩和下來?
崔天凱:我相信雙方都會認識到,「貿易戰」沒有贏家,只會雙輸。從美國各界反應來看,對可能發生的「貿易戰」是存在擔憂和反對意見的。特別是一些農場主和企業家們,已經表達了深切憂慮和強烈反對。
貿易保護主義實際上保護不了任何人。它保護不了美國的工人、農民,也保護不了美國的企業和消費者,當然也保護不了中國的工人、農民和消費者等。「貿易戰」只能造成兩敗俱傷,這一點美方也是有所認識的。
但同時,美方有些人認為,近些年來同中國做貿易吃了虧,所以貿易赤字增加了。其實,這個問題要從全球化的大背景來看。全球化時代,各國間的經貿聯繫越來越密切,所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占了便宜誰吃了虧,不能簡單化判斷。比方說,我們向美國出口很多東西,美方覺得我們賺了貿易順差,但這順差中的很大一部分增加值,並沒有裝到中國人的口袋裡,有的去了其他國家,有的甚至回到了美國人自己手中。中國製造還處在全球產業鏈分工「微笑曲線」的底部區域,處在曲線兩邊頂端的是已開發國家,他們得到的利益更大。
美國的貿易赤字,其實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第一,美國不僅對中國,對很多國家都有貿易赤字。第二,美元作為國際主要支付貨幣,客觀上需要保持一定的赤字,才能維持其國際支付貨幣的地位。第三,形成赤字也有美自身政策上的問題。美國限制部分高科技民用產品對華出口,中國想買但美國不賣,這也是造成對華貿易赤字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美國對中國放開一部分高科技民用產品,那麼到底是順差還是逆差,恐怕還不好說。
此外還要看到,即使是現在,美國在服務貿易上對中國也是順差;隨著中國進一步開放,美國在這方面的順差還會相應增加。所以,要全面客觀地看待順差逆差現象。
記者:針對美方目前使用的貿易順差逆差公式和相關理論,中方在同美方交流時,是否有意加強溝通,幫助他們糾正不理性認識,並且正確看待新興國家的發展?
崔天凱:一位前任世貿組織總幹事曾撰文指出,當前的貿易統計方法是有問題的。應該將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增加值部分分開處理,不能說一個產品最後寫上了madeinChina,其每一塊錢的增加值就都是讓中國人拿去了。事實上我們可能只從每一塊錢的增加值中賺了幾分錢。
記者:很多madeinChina是各國資本、勞動力以及流通渠道等共同構成的價值。
崔天凱:產業鏈調整最初的推動力是跨國公司要進行全球配置資源,哪裡勞動力便宜,他們就將生產放在哪裡,其目的就是為了效益最大化。所以,madeinChina也是全球資源配置的一個結果,並不能反映配置過程中其他方獲取的利潤。
中美可以商量「怎麼切到更大的蛋糕」
打貿易戰卻可能丟掉「到手的蛋糕」
記者:中國為美國提供大量物美價廉的日用消費品,顯著降低了美國人的消費成本;美國跨國企業在中國生產,但留給中國本土的增加值卻非常小,自己占有絕對收益權。根據您了解的情況,美方對此是否有所認知?
崔天凱:我相信很多美國人、美國企業是明白這個道理的,甚至一些相關觀點還是美國經濟學家提出來的。簡單來說,如果美國企業到中國來是吃虧的、企業效益是虧損的,那他為什麼要來呢?肯定還是有好處、有盈利的。
他們與我們的分歧是在切蛋糕的大小上,這個問題其實是可以商量的。如果我們雙方一起將蛋糕做大,那麼大家都能切到更大的一塊。如果打貿易戰,那麼到手的蛋糕就都可能沒有了,這個利害關係我相信他們是清楚的。當然,也有一些政客出於非經濟的、其他方面因素的考慮,提出了一些不符合事實的意見,這也是存在的。
我國有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國家市場
為什麼不去開發內部市場潛力呢?
記者:您認為,中國自身可以做出哪些調整?
崔天凱: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經濟剛剛起步發展,科學技術還不是很發達,我們不可避免要發揮勞動力相對低廉這一優勢,更多依賴出口,但我們不能一直停留在這個階段。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科技研發能力不斷提高,經濟轉型升級是必然的。我們出口的產品要逐漸提高技術含量,要有更多的增加值,也要有更多的回報。我們要向全球產業鏈的中高端邁進,不能總是停留在低端、停留在全球工廠的階段,應逐漸走向全球研發。我們不能把物美價廉的產品賣到國際市場,卻把污染和資源消耗留在中國。雖然這個階段不可避免要經歷,但也要儘快走出。
事實上,我國提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是要逐步將重點轉到內需上來。我們有14億人口,有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國家市場,應加強對內部市場潛力的開發,更好地滿足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記者:現在,我們要努力把國內的產業升級、消費升級、金融體系升級做得更好,促進國內各生產要素的良性循環,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使生產增加值的形成、企業利潤的形成更具體機制優勢,通過向全球提供更好產品顯示競爭力。那麼我想,美國方面也會認識到,中國這種新的競爭能力,對於雙方經貿來往是一件好事。
崔天凱:我一直認為,有兩個循環要考慮,一個是與國際體系接軌,參加國際產業的循環;另一個是我們國內自身的循環。我們國家人口基數大,地域寬廣,各地區之間的差別也大,實際上從國內循環中就能反映出全球化的一些現象。
無論從全球視野還是從國內全局來看,發展差距是能提供發展空間和後勁的。如果我們能運用好發展差距,形成從東部到中部再到西部的國內循環,讓發達地區能夠不斷幫助不太發達的地區發展起來,這本身就是很大的市場。若能在立足於國內循環的基礎上再與國際接軌,融入國際循環,我們的經濟發展就會有更加長遠的後勁。
(董少鵬)
美國宏觀政策除了「溢出效應」還有「衝擊力」
搞以鄰為壑一定會傷及自己
記者:目前,美國連續加息,並且推出一攬子減稅政策,其「溢出效應」給新興國家經濟增長帶來了較大壓力。您認為美國是否應當承擔必要責任,加強國際間的宏觀政策協調?搞政策「溢出效應」是否代表了特朗普執政團隊的思路?
崔天凱:這其實是個老問題,美國作為世界上最發達的經濟體,美元又是主要儲備貨幣,在國際金融體系占據強大地位,他們的宏觀經濟政策,包括利率、匯率等,會對國際市場產生較大的「溢出效應」。這裡所說的「溢出效應」,不僅僅是我們所理解的一杯水倒滿後繼續倒水所造成的溢出效果,其實還有水注入後的那種衝擊力。美方應該充分認識到其宏觀經濟政策對其他國家可能造成重大影響,要採取更加負責任的態度。但很遺憾,他們並不是總能意識到這一點,或者是意識到也不會改。
在金融危機期間,當時各國都提出來要防範風險,美國注意到了要與其他國家間加強經濟協調。但等到經濟復甦後,就好了傷疤忘了痛,又開始自顧自了。
記者:美國對全球其他經濟體的這種強大的干預能力,如何才能有所收斂?是否只有發展中國家逐步崛起並發展壯大後,才能迫使美國調整對國際經濟體系的這種不負責任,「合則用不合則棄」的做法?
崔天凱:美國應該意識到,如果採取以鄰為壑、損人利己的政策,最後一定也會傷及自己。當前各國經濟緊密聯繫,如果美國採取的政策影響到新興經濟體的增長,那麼這個效應還會慢慢傳遞迴美國的。如果世界其他經濟體都不發展,美國怎麼可能一枝獨秀呢?換個角度看,如果沒有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積累,怎麼會有這麼大的中國市場給世界帶來機遇?所以,這確實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問題。
我認為,經濟、科技的發展都有其自身規律,並不是哪一位政客或是哪一個國家可以改變和阻擋的。總的來看,經濟全球化的進展確實有利有弊:隨著科技的發展,必然會有一些國家的經濟隨之發展起來,也必然會出現新的經濟增長點。最近一二十年,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過後,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國家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這與以往明顯不同。新的經濟體發展起來,出現新的經濟增長點,世界經濟才會有更加廣泛、深厚的基礎,增長才會更加穩定,這對美國來說也是有利的。
記者:世界經濟格局已處在多元化發展時期,其他貿易夥伴發展對美國更有利。美國現在搞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是背離市場規律的。那麼,您跟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其他要員指出過,這樣做是不尊重規律的嗎?
崔天凱:不僅是我,我們國家很多人都跟美方反覆講過這個問題。如果他們從損人的目的出發,那麼終將會以害己的結果告終。
不能一家說了算,一家說了也不可能算
有問題大家坐到一起磋商解決
記者:習近平主席倡導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您認為中美雙方可以在哪些方面一起著力?有哪些重點的事情可以做?美國政界、經濟界是否需要提高「中國視野」?
崔天凱:我覺得,這個問題說到底是世界觀問題,是怎麼看當今世界、怎麼看自己國家的全球作用和地位、怎麼看大家一起去爭取更加美好未來的問題。
習近平主席提出要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說明我們立足的理念是積極的,負責任的。當今時代,我們面臨許多機遇,也面臨很多挑戰,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單獨應對這麼多問題和挑戰。如果能在國際上採取合作態度,各國就能更好地分享機遇,實現各自發展。如果大家都關起門來搞孤立主義、保護主義,甚至採取一些損人利己的做法,最終將不利於自身發展目標的實現。世界上的事情要大家商量著辦,不能一家說了算,一家說了也不可能算。
提出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我們開放、自信的世界觀決定的。「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中國共產黨既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做貢獻的。希望各國都能有這樣的世界觀,有問題大家坐到一起磋商解決。
當然,美國還有一部分人習慣當世界老大,還沒有適應世界形勢的變化。
記者:雖然人進入了新時代,但腦子還停留在舊時代。
崔天凱:是的,如果一直保持這樣的心態,就會處處看到陷阱。如果秉持開放、包容和共贏的世界觀,就會在看到挑戰的同時,也看到合作的機遇。
已跟美國工商界朋友約好
用習主席博鰲論壇講話精神處理中美當前問題
記者:美國的世界觀如果能夠調整,那麼看待中國、看待新興國家的發展,就可以更準確,也可以看清楚世界發展與本國發展是怎樣有機的關係。剛才,您對中美四個高級別對話機制已經做出展望。中國領導人將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宣布一些開放舉措,美方對此有何期待?
崔天凱:包括我接觸的許多美國工商界朋友在內,各方都很期待習近平主席即將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發表的重要講話。我已經跟美國工商界的朋友約好,在習主席講話以後,要跟他們舉行座談,解讀習主席提出來的重要主張和政策,探討如何運用到中美關係上來。我們也希望在這個大背景下,中美加快推進四個高級別對話機制的第二輪對話。
記者:雖然中美「貿易戰」還懸而未定,但雙方的清單已經列出來了,而且還有繼續增加的趨勢。您的預期是怎樣的?是偏於樂觀還是偏向中性?
崔天凱:我是抱有期待的,希望美國的同事跟我們一樣拿出誠意、決斷和具體措施,在相互尊重、平衡照顧雙方關切的基礎上,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防止貿易戰是最好的選擇,但我們也要做好最壞的打算。如果有人堅持要打貿易戰,我們也會奉陪到底。
記者:我們的彈藥還是充足的,也會讓他們意識到,打貿易戰將會是雙輸的結果。
崔天凱:如果在對雙方都造成不好的結果後,還是要重新回到談判桌上,那麼,現在何必要付出這樣的代價呢?
記者:您是目前在任時間最長的中國駐美大使,先後與兩任美國總統打交道。特別是在2017年,一年之內實現了兩國元首的互訪。在當前「貿易戰」的背景下,您身在前線,做了大量促進交流合作的工作,感謝您!也祝您工作順利!
崔天凱:前人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我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歷史還將不斷向前發展,我們會負好責任,跑好這一接力跑中我們的一棒。
在此,我也要真誠地感謝大家對駐美使館工作的理解、關心和支持,這是對我們的鼓舞,也是我們力量與智慧的源泉。我們工作在一線,一定會盡最大努力,貫徹好中央對美工作方針,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服好務,也為我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服好務。希望今後有更多這樣的機會與大家溝通。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