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快讀
  • 旅遊
  • 生活
    • 美食
    • 寵物
    • 養生
    • 親子
  • 娛樂
    • 動漫
  • 時尚
  • 社會
  • 探索
  • 故事
  • 科技
  • 軍事
  • 国际
快讀

耶魯大學上千孩子40年研究成果:家有1歲娃,父母做到這3點就可以

2020 年 4 月 9 日 小马老师聊育儿

耶魯大學格賽爾人類研究所是世界上著名的兒童行爲發展特點及規律研究中心。他們曾經對上千個孩子進行觀察與研究,根據研究成果,他們能夠對80%的孩子,在個人發展過程中將面的的問題進行正確的預測。

如果你家裏有個1歲的寶寶,那他肯定特別可愛,也可能讓你很頭疼。

耶魯大學上千孩子40年研究成果:家有1歲娃,父母做到這3點就可以

1歲寶寶有哪些發展特點呢?

  • 他現在已經會走路了,正在嘗試探索更多的空間。
  • 他有時候很喜歡獨處,有時候有特別喜歡黏著你。
  • 他的睡眠時間開始減少,每天的玩的時間和活動量都在增加。
  • 他有時候脾氣變的很急,稍不滿意,就可能大哭或大叫。

針對1歲孩子的孩子發展特點,格賽爾研究中心在《你的1歲孩子》一書提供了3個方法,幫助父母更好地和自家孩子相處。

1.多陪伴孩子就好

有人說,人的一生,就在追求兩樣東西:安全感和歸屬感。

1歲正是培養安全感和歸屬感的關鍵時期,讓孩子知道他是被愛的,安全的,踏實的可以爲他以後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著名心理學家埃裏克森的人生發展階段理論把人的一生劃成8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就是嬰兒期(0~1.5歲),這個階段裏父母能否在孩子餓了,困了,身體不舒服,或者害怕,擔心等情況下及時出現對孩子的人格形成有重要影響,如果父母及時出現並回應,孩子會建立起對世界最初的信任感,這樣孩子的在生活中就會充滿希望,富于理想。

如果父母總是忽略孩子,孩子會覺得發出各種求助信息是沒有用的,長此以往,只會讓孩子體會到失望,不再信任父母或其他人。

耶魯大學上千孩子40年研究成果:家有1歲娃,父母做到這3點就可以

這個階段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和關愛。可能有的父母在考慮要不要送孩子去上各種早教班,讓孩子學習數數,認字,甚至握筆等等。

格賽爾研究中心的人員認爲送1歲孩子上早教班沒有必要。他們給了一個研究來支持自己的觀點。

有研究者把把剛出生的小孩子和同時出生的小猩猩放在相同的環境下阜陽。在1歲半以前,小猩猩和孩子的發育的能力基本上是一樣的,直到1歲半以後,小孩的發育才會逐漸超過猩猩。

孩子出生是個完整的人了,只是他還需要時間完成類似“動物”到“人”的過渡。

所以不要著急做早教,培養各種能力,陪他開心地玩就可以了。

耶魯大學上千孩子40年研究成果:家有1歲娃,父母做到這3點就可以

2.根據孩子的舉動給予必要的回應

1歲的寶寶已經有了明確的自我表達。

我女兒,在她需要我陪伴的時候就會過來牽我的手,有的時候還會說“愛你”,但其實她就是想我和她一起玩。

如果爺爺奶奶帶她出去玩了,回家之後她會馬上跑到我的面前,讓我抱抱她。

當然她也會拒絕我,有的時候我看著她好可愛,想去抱她,她會扭動著身體要下來。

給孩子回應,就是根據她的需求和表達,當她需要父母,或者具體某個人的時候盡可能去滿足她,如果她不需要的時候,就讓她一個人靜靜地玩,大人們也可以趁機休息。

耶魯大學上千孩子40年研究成果:家有1歲娃,父母做到這3點就可以

這個階段的孩子有點小固執,比如女兒說一句話,我們都沒聽懂,只能去猜,猜不對,回應的方式不是她想要的,她就會生氣大哭,甚至有的時候轉移注意力都沒用。

當然回應孩子並不代表事事都滿足他,他想要吃奶片,我們可以給他吃一個,也可以拒絕,但拒絕並不代表不理他,或者呵斥他。

這個階段講道理是沒有用的,你可以轉移注意力,如果不行,就讓他哭一會,你只要陪在身邊,抱著他,讓他意識到這個時候奶片是不會再給的,但是媽媽是在乎自己的。

耶魯大學上千孩子40年研究成果:家有1歲娃,父母做到這3點就可以

3.接納孩子,不要刻意加速他的成長

一般帶孩子出去玩,大家都會圍到一起問:你家孩子幾歲了,身高體重多少,說話多少,走路怎麽樣,會爬樓梯了嗎?

可能你家孩子某項指標還不錯,或者表現很優秀,但總有些方面不如別人家孩子的,有的父母就特別著急。

別人家比他小的孩子走路都不要人扶了,他還在爬,別人家不僅哥哥姐姐都會叫了,我們連爸爸媽媽都很少聽到。

那又怎樣呢?可能等個半天,半個月,一個月,你忽然發現你家孩子也可以一個人走路,也能叫哥哥姐姐,還叫的很響亮。

耶魯大學上千孩子40年研究成果:家有1歲娃,父母做到這3點就可以

格賽爾研究中心曾做過一個雙生子爬樓梯的實驗:

  • 在孩子46周的時候,格賽爾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員開始對其中的一個孩子進行訓練,讓他爬樓,訓練6周後,這個孩子可以順利地爬樓梯了。
  • 另一個孩子沒做任何訓練,等到52周,和第一個孩子一樣大的時候,他也可以順利的爬樓梯。

所以格賽爾博士認爲:或許,環境因素在調整或改變孩子的生長狀況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影響發展的進度方面卻無能爲力。

爸媽不要急,更不要怕孩子一開始就輸在起跑線了,跟著你家孩子的節奏來,揠苗助長不會讓他成長的更好,只會讓孩子從小就飽受攀比之苦。

耶魯大學上千孩子40年研究成果:家有1歲娃,父母做到這3點就可以

結語:

我們離1歲的自己太遠了,甚至都忘記當孩子是怎樣一種感覺,想要當一個好父母多站在他們的角度看看世界,想想問題,就會離孩子更近些,給他們的愛也更多,更純粹。

相關文章:

  • 擁有這三個“權力”的孩子,長大會更出色,家長要適當放手
  • “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的孩子,五年後的差距,超乎我們的想象
  • 如何培養出“超自律”的孩子?做好這3點很重要,聰明父母要學會
  • “經常挨打”和“從不挨打”的孩子,成年以後的差距,真的很明顯
  • “睡姿”反應孩子性格?喜歡用這2種“睡姿”的孩子,父母要上心
  • “出門浪”和“宅在家”的孩子,長大後都有這些方面很明顯的差別
親子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快讀 > 親子 > 耶魯大學上千孩子40年研究成果:家有1歲娃,父母做到這3點就可以
©2021 快讀 | 服務協議 | DMCA | 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