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心裏,他們越誇我,我就覺得他們越不了解我。
我們身邊總會有這樣的人:
他們對自己的認同感很低,總是能很輕易就發現自己的缺點和短處,而對自己的優點卻視而不見。
當面對別人的誇贊時,本該高興,但內心卻會對自己說:
“我根本不是這樣的,我配不上這樣的稱贊,我哪有他說的那麽好……"
總擔心那個不夠好的自己總有一天會被別人看到。
我們渴望誇獎,卻又害怕誇獎
在很久以前我就意識到,我不是一個喜歡被別人誇贊的人,甚至害怕接受別人的誇贊。
從小我便在打擊中成長,即便是得了全班第一,我媽也會說:又不是全年級。
等拿了年級前十,我媽又會說:又不是只有你們學校中考,全市全省多少人你知道嗎?
她從來都只會給我潑冷水,說怕我驕傲怕我懈怠,但慢慢的我開始覺得自己就算再努力也不可能成爲最好的。
以至于在進入社會後,每次收到誇贊、獲得肯定都會讓我非常不自在,尴尬,甚至是難堪。
導演姜文曾在做客《十三邀》時被問到“你這麽多年,遇到最大的失敗是什麽?”
他回答說:“和母親的關系怎麽都處不好,不知道怎麽能讓她看見我做的事高興。”
他考上中戲,母親只是看了通知書一眼便扔到了一邊,跟他說“你那一盆衣服還沒洗呢。”
他拍了許多電影,母親卻總是誇別人的電影不錯,只字不提他的。
給母親買了房子,她也沒有很高興,連住都不去住。
你看,連中國最有價值的導演,也無法得到母親的贊揚。
小時候渴望贊揚卻得不到,等你長大後一聽到別人的誇獎,就會覺得自己配不上,開始排斥別人對你的誇贊。
這害怕被誇獎的樣子,像極了太宰治在《人間失格》裏描述的:“膽小鬼連幸福降臨都會害怕,觸碰到棉花都會受傷,當然也會被幸福所傷。”
騙子綜合症
“我知道我膚白貌美聰明善良人見人愛,但你不能誇我!”
“啊?爲什麽?”
“萬一哪天你發現我其實沒有這麽好怎麽辦?又萬一你發現我只是運氣比較好呢?再萬一你發現還有很多人比我好的多的多呢?”
“¥%&@#……”
心理學上有個有個“騙子綜合征”,更確切的術語叫“騙子現象”,或自我能力否定傾向。
騙子綜合症並不等同于做個騙子,它指的是“一直無法相信個體成功是自身努力的結果,或是不相信個體成功是自身努力或自身技能過硬的結果”的人。
“騙子綜合症”一般有以下表現:
- 覺得自己是個騙子,認爲自己沽名釣譽,沒有真才實學,認爲自己的成功本不應該屬于自己,只是別人誤以爲如此;
- 通常將取得的成就歸因于命運的垂青或是機緣巧合等外在因素,而不是自身的努力或天分,總有一種眼前的成就並非最終結果,隨時可能會有意外發生的憂慮;
- 擔心自己會出差錯,因爲這會證明自己並不是那麽完美,害怕別人發現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根本不擅長。
認知失調産生“自我暴力”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有近70%的人都有類似的感覺:
“我其實沒有別人認爲的那麽成功、有能力”、“我怎麽可能勝任這份工作,他們肯定是瞎了眼才選中我吧”、“同事朋友他們最後肯定都會發現我是個騙子,我真沒有他們認爲的這麽好啊……”
我們從小便一直被教育要謙虛,可這也讓我們潛意識裏認爲好是不被允許的,必須要避免承認自己好。
被贊美時,我們總是下意識的“剖析”自己的不足,羞愧和尴尬充滿了大腦。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在他的《認知失調論》中提到過,他人對自己的認知和我們對自己的認知相沖突的時候,就會導致認知失調。
簡單來說就是,別人誇你,而你覺得你沒有他誇的那麽好,你可能就會開始認知失調。
《認知失調論》中說到:“這種心理反應,會引起心理緊張,而當事人會“下意識”否定別人,來找尋心理平衡點。”
你可能覺得自己的成績遠沒有達到心中的標准,因此打從心裏排斥他人的誇獎。
但事實是:你的確付出了很多努力,也做出了不少貢獻。
你應該多關注你所做成的事,而不是陷入自己的缺陷中無法自拔。
總拿自己的不足和他人的長處作比較,這跟“自我暴力”有什麽區別?
試著去對抗心裏的排斥感,一開始可能會不容易,但偶爾回過頭來審視自己時,也要告訴自己:你很棒!
你也許認爲這次成功只是時機對、運氣好、有人幫,萬一下次沒成功,別人肯定會覺得我很差勁!
別傻了!你的現在不會被不確定的未來所限定,你所獲得的誇贊只是因爲當下的你值得被誇贊,就這麽簡單。
希望每個人都能坦然接受贊美,不用自卑,不用畏畏縮縮,不用害怕自己配不上。請自信一些,這本來就是你應得的。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公衆號:朗達健康
聲明:本文部分圖片文字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聯系我們,經核實後,我們會及時刪除或標明原作者及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