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大概是中國曆史上最具爭議性的人物之一,司馬遷的《史記•項羽本紀》,塑造了一個“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西楚霸王;李清照的一首“生當爲人傑,死亦爲鬼雄”,又把項羽打造成了“氣節”的形象代表;更有甚者,有人把項羽牽強附會地說項羽是最後的貴族。
一個價值多元化的世界,固然能開闊視野,但是無視基本事實,摒棄人類普世價值觀,這種“多元化”不要也罷!
回到曆史中的項羽,如果換一種筆法描寫,他就是一個嗜血殘忍、不仁不義、愚蠢透頂、私欲膨脹的怪獸,他出現在曆史中就是人類的不幸!
從基本事實還原項羽
我們從基本史料出發,縷清一下項羽究竟做了什麽。
- 1. 嗜血怪獸項羽
雖說戰爭的殘酷性,往往導致大量殺戮,不過殺戮分兩種,一種是敵對雙方的你死我活,不得不爲,第二種是可避免甚至不必要的過度殺戮。第一種屬于戰爭規則容許的範疇,第二種則是違背人類價值觀的野蠻行徑,項羽恰恰在第二類殺戮中,暴露了其非人性的本質。
①坑殺襄陽全城軍民
秦二世元年,項梁派項羽領軍攻打襄城,由于襄城守軍的抵抗,項羽破城後,將襄城的所有軍民,全部殺害:
“項羽前使項羽別攻襄城,襄城堅守不下。已拔,皆坑之。”
②屠戮城陽
幾個月後,田榮和項梁因分歧發生內讧,項梁派項羽攻打陽城,攻克之後,再次發生屠城事件。
③虐殺二十萬秦軍降卒
巨鹿之戰後,受到諸侯軍虐待的秦軍官兵,發出不滿的議論,項羽下令將二十萬秦軍,一夜間全部殺害,埋在新安城南。
④屠城鹹陽
鴻門宴後,項羽進入關中,“引兵西屠鹹陽”,並殺掉秦王子嬰,火燒秦宮,劫掠財寶和女人。
⑤屠戮齊地百姓
漢二年,項羽發兵攻打田榮,田榮兵敗被當地百姓殺害。按理來說,齊地百姓幫項羽除掉了田榮,項羽應該感謝,然而結果卻是項羽趁機屠戮齊地:
“逐北燒夷齊城郭室屋,皆坑田榮卒,系虜其老弱婦女。徇齊至北海,多所殘滅。齊人相聚而叛之。”
項羽的殘暴,導致齊地成爲他終生的敵人,給他的敗亡埋下伏筆。
⑥一次未遂的屠城
漢四年,項羽攻克外黃,下令對投降的外黃百姓實施屠城,一個十三歲的小男孩,制止了這場殺戮,他對項羽說:“彭越以武力脅迫外黃百姓,百姓們沒辦法只好暫時投降等您回來救他們。結果您一回來就屠殺百姓,你讓百姓歸于誰呢?從外黃向東還有十幾座城邑,這些人心存恐懼,誰還肯投降你呢?”
項羽覺得有道理,赦免了外黃百姓,果然,從外黃到睢陽,項羽不戰而勝。
項羽的五次群體屠殺,一次針對降卒,四次針對百姓,這種慘無人道的做法,已經超出了軍事的範疇,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只能說明項羽的骨髓裏,流淌的是獸性!
- 2. 不仁不義的項羽
除了上述五次不該發生的集體屠殺,項羽還殺過四個最不該殺的人,暴露了其不仁不義的本性。
①殘害恩人殷通
陳勝吳廣起義爆發後,會稽郡太守殷通准備響應起兵。他找來項梁項羽叔侄,並開門見山地表明態度,請項梁出任主將。沒想到,項梁竟然指使項羽,當場殺害殷通,奪了會稽郡兵權。
項梁項羽叔侄因爲犯了殺人命案,跑到會稽郡避難,是殷通收留了他們。這叔侄倆殺害殷通,顯然是爲了自己能掌握軍權,不願意屈居殷通手下。利益還未到手,就先殘害同夥,而且是庇護自己的恩人,這就是一對不仁不義的財狼!
②殺害宋義奪權
項羽殺害宋義,被很多人包裝成正義之舉,真是顛倒黑白!項羽殺宋義的理由有三點:一是不救趙國之危;二是不恤士兵苦難;三是勾結齊國叛亂。
其實這三個理由一條也站不住腳!
從史書不多的文字可以看出,宋義是一個戰略家,眼光非常毒辣,預見性非常強。宋義對大軍滯留四十六天不前進,做過解釋:秦軍太強大,硬拼難度太大,必須靠趙國耗掉秦軍的銳氣後,再完成對秦軍的致命一擊。
宋義拿趙軍做誘餌,雖然有點殘忍,但是戰爭必須爲大局服務,無可厚非。盡管項羽後來也達成了目的,但是從戰略高度,那只是一次偶然,宋義的策略才是取勝的必然!
至于第二點和第三點更不值一提,拿“三好生”的標准衡量人,誰都是毛病一堆。即便宋義再多毛病,也輪不到項羽殺他,副將殺主將,是對基本規則的悍然破壞,掩蓋不了項羽對楚懷王不滿,公然奪權的狼子野心!
③殺害韓王成
韓成是韓國王室後裔,被項梁立爲王。項羽大封諸侯時,保留了韓王爵位,但是卻不讓他就國,反而強行把他帶到彭城。到了彭城,項羽變臉,以韓成在滅秦中沒有功勞爲由,廢了他的王位,改立爲侯。不久,又公然殺害了韓成。
其實韓成不是沒有功勞,當初在颍川一帶與秦軍打遊擊的就是韓成,只是從秦軍手上奪過來的城池沒守住。
項梁死後,韓成曾經被迫投奔過楚懷王。失地後,劉邦替他又奪回十多座城池,因而韓成與劉邦關系杠杠的,張良就是韓成委派輔佐劉邦的。楚懷王和劉邦,恰恰是項羽最忌諱的兩個人,這才是韓成被殺的根源。
④暗殺義帝熊心
熊心從一開始就是項梁的棋子,所以項羽也完全沒拿他當回事。滅秦後,項羽直接替熊心當家,大封諸侯,最後才想起來,應該改熊心加個尊號。
項羽在分封前就直言不諱:滅秦靠我和諸侯的力量,楚懷王沒有功勞,所以,瓜分他的土地是應該的。當然,這不是他的終極目標,所以,他又毫不掩飾地派人殺害了熊心,爲自己稱帝做准備。
殺恩人、殺領導、殺下屬、殺精神領袖,在項羽的眼裏,從來就沒有什麽仁義,隨心所欲地殺,仿佛是野獸面對羊羔的殺戮,不需要任何理由。
- 3. 尚武缺智的項羽
項羽就是上天派下來的戰爭怪獸,其軍事能力遠遠高出當世所有人,往往僅憑蠻力就可以解決問題。
我們看不到項羽在戰爭中的智力謀劃,一個勇字足以概括他的一切。面對懸殊的實力,別人不敢上他敢,他就像一頭猛虎,驅使著一群狼,輕松地將敵人撕碎!
殺害殷通,面對殷通的衛隊,他一人砍殺百十人,逼得那些人只能投降。巨鹿之戰,他九戰九勝,切斷了秦軍甬道,嚇得諸侯們見到他雙腿打顫,跪行求見,不敢仰視。即便垓下之戰,面對重重包圍,他一人斬殺數百人,目瞪追兵,都能把對手嚇得跑出幾裏遠。
這不是獸是什麽?
所以,項羽有資格尚武,隨身不攜帶智商出門,就足以藐視一切人群。範增的建議可有可無,放了劉邦,他堅信沒什麽大不了,殺了楚懷王天下也不能拿他怎樣,即便屠城造成再多冤魂,他也堅信在他面前百鬼讓路!
這不是獸心獸性又是什麽?
- 4. 私欲膨脹的項羽
項羽巨大的破壞力來自哪裏?私欲!
從殺害殷通,到迫害劉邦,再到分封時的狂言,再到殺害義帝,都無一不表露其貪婪自私的本性!
《史記•項羽本紀》開篇,就講述了項羽見到秦始皇車隊的言語:“彼可取而代也!”有野心不算壞事,但是如果爲了自己的野心,違背了基本的社會道德,和人類的普世價值觀,這種野心就非常可怕。
項羽就是在極度自私的心態下,長成了吃人的怪獸。你在他身上,看不到一絲爲了天下蒼生的擔當,假使他坐上皇位,天下老百姓不可避免進入更加苦難的生活。
如何理解司馬遷眼中的項羽
那麽,司馬遷爲何將項羽列入只有帝王才有資格的“本紀”?而且字裏行間流露出對他的贊許,和對劉邦的蔑視?
首先,在《項羽本紀》裏,司馬遷有贊賞項羽的部分,但絕不是一味推崇,對項羽的自私和無人道提出了尖銳的批評。司馬遷對項羽的褒揚部分,主要體現在項羽的軍事才華,以及滅秦的貢獻,總體上來說比較客觀。
不過,也確實無法否認,司馬遷對項羽有刻意擡高的成分,這又如何理解呢?
司馬遷一生中最痛苦的遭遇,來自于漢武帝的迫害。因爲替李陵做了幾句很客觀的辯解,竟然被漢武帝處以宮刑,這個所有男人們都屈辱的處罰。那一刻,司馬遷經曆了他一生中的煉獄!
毋庸置疑,司馬遷對漢武帝的獨裁和殘暴是非常痛恨的,《史記》中對李廣、李陵這些人生“失敗”的群體,流露出來的人文關懷,以及對漢家皇帝冷酷無情的諷刺,都是他射向皇權的暗箭。
從項羽身上,司馬遷看到了皇權的對立面,給他帶來的絲絲安慰。所以,司馬遷是抱著對項羽的同情心情,以及對漢皇的蔑視態度,來撰寫《史記》的。
- 2. 項羽被司馬遷幻化成以暴制暴的假想神
《史記》描述項羽的殺戮裏,透著一股說不清的“痛”與“快”,直白一點說就是,裏面既有對項羽無情殺戮的痛心,又有一絲酣暢淋漓的快意。
這個看似矛盾的表現手法,回到司馬遷的身上,就很容易理解——項羽已經被司馬遷幻化成了“以暴制暴”的假想神!制誰?漢武帝呗,漢家冷酷無情的皇帝們呗!
雖說有點阿Q精神的嫌疑,但是在皇權至高無上的時代,對一個文人來說,他還能有什麽比筆更有力的武器呢?
- 3. 項羽被司馬遷當做平民反抗權貴的形象代表
司馬遷雖然涉獵儒學,但是他的基本思想更偏向于道家,崇尚天道自然,主張從民欲,反對君主獨裁,蔑視權貴階層。
在《項羽本紀》的末尾,司馬遷有這麽一句話:
“羽非有尺寸,乘執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爲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
司馬遷認爲,項羽沒有任何依靠,以一個平民之身建立功業,創造了一個前無古人的壯舉。明顯可見,司馬遷把項羽當做了反抗權貴的平民代表。
不過,這實在是個大誤會,項羽能起家,若不是項氏家族的底蘊,怎麽可能一呼百應?他們叔侄二人憑什麽多次犯罪,還能逍遙法外?
總的來說,司馬遷出于個人的遭遇,給項羽附加了個人的情感寄托,盡管未必合理。其實不光是項羽,《史記》裏這樣的人物很多,讀者需要從司馬遷的情感因素裏,分離出真相,不能把抽象的形象,當做曆史的具體。
後人附加在項羽身上的寄托
不知道是後人對《史記》的誤讀,還是處于什麽目的,項羽被附加了越來越多的精神寄托,反而模糊了其本來面目。
- 1. 反抗專制的精神代表
項羽推翻的是秦朝,秦朝在曆史上被定義爲殘暴不仁的代表,按照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個邏輯,項羽很容易被當做反對專制主義的精神代表。
其實邏輯不通!項羽反秦,往大了說是恢複家族利益,往小裏說爲了私欲,至于秦是暴還是仁,根本不在他考慮範圍內,他從來也沒有過這樣的表述,更沒有這樣的舉動。
要說專制,項羽比任何人都專制,別人專制還有個規則,他隨心所欲!
- 2. 生不逢時的個人遭遇
項羽在烏江邊一再呼號: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的錯。一副生不逢時,期期艾艾的可憐相。事實上,他的“悲情英雄”形象,感動了一批文人墨客,比如北宋宰相呂蒙正就說:“楚霸英雄,敗于烏江自刎;漢王柔弱,竟有萬裏江山。”
其實都是蛋疼的時候瞎叫呼,這樣的人也叫英雄,幹脆都退回原始社會得了!
這一類人最多,根據就是吳江邊上的船翁,本可以幫項羽逃脫追殺,回到家鄉東山再起,但是項羽放棄了,像男人一樣扛起了失敗的責任。可笑!
不說戰場上憑空跑過來的船翁身份可疑,就算項羽回到江東,還會有機會嗎?他憑借的是項氏家族的底蘊,沒有哪個老百姓把他當英雄,項羽何德何能,大家願意給他當牛做馬?
項氏家族還有底蘊可用嗎?我們看看結局:
“諸項氏枝屬,漢王皆不誅。乃封項伯爲射陽侯。桃侯、平臯侯、玄武侯皆項氏,賜姓劉。”
看見沒,項羽其實早就衆叛親離,很多項氏家族的人,都投進了劉邦的懷抱。項羽假如回到家鄉,結果無非便宜的不是呂馬童等五人,而是自己族人罷了!
自殺是項羽最體面的歸宿,跟氣節沒有一毛錢聯系,別跟著詩人們無病呻吟!
結束語
“項王身亦被十余創。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爲若德。’乃自刎而死。”
呂馬童,就是參與分屍項羽,五個人中的一個(是不是五次屠城的報應?),獲封中水侯。項羽稱其爲“老朋友”,看起來這個呂馬童原本也在項羽帳下效力。
哎呀,小項你也太衰了,韓信是你部下,英布是你部下,陳平是你部下,項伯是你叔,項項是你族人,還有一堆諸侯王,都背你而去。唯有一個範增,還被你貶死,你這頭怪獸,活該被分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