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確診人數突破53萬,死亡人數已破2萬人
國外疫情的爆發,仍然是一片水深火熱。新冠疫情的影響,正在改變曆史的走向。
國際貿易蕭條與失業,服務業萎縮,孤立主義擡頭,族群隔閡更深,自動化興起……
截止4月12日11時,美國確診人數突破53萬,死亡人數已破2萬人。
在疫情的影響下,各國的經濟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各國的封城更是讓經濟雪上加霜。
于是美國日本“去中國化”的槍聲開始此起彼伏。
這是一個重大信號,中國面臨被全球“去中國化”的危險。
美國、日本呼籲企業撤回本國
美國。
白宮國家經濟會議主席庫德洛,9日再次呼籲,所有在中國的美國公司全部撤離。
搬家費,美國政府給予100%直接報銷,包括: 廠房、設備、知識産權、基建、裝修等所有費用。
日本緊隨其後,美國宣布1個小時後,它的小弟日本,也正式宣布:
撥款22億美元,用于資助日本企業將生産線轉移回日本本土,以及將生産轉移到其他國家以實現生産基地多元化。
那麽如果兩國撤離,影響到底有多大?
我們可以看看,2015-2017年來華外商直接投資前十位國家/地區。
香港、維京群島,雖然排第一第二,其實大多是國際基金,包含日本美國。
以制造業而言,日本、韓國、美國名列前三。
令人擔心的是,如果韓國向日本看齊,那就麻煩大大大了。
疫情的背景下,制造業的強大顯示了國家的根本
這次疫情的爆發,導致國外很多國家急需大量口罩、呼吸機,但發現本國的制造業很少生産,大量的需要進口。這一現實讓他們清醒過來:
在重大危機關頭,那些揮金如土的高端金融業,那些火爆的樓市,都是空中樓閣。
只有制造業在關鍵時刻才能真正救命,是應對突發事件和戰爭的基本保障。
曾經叱咤風雲的制造業大國英國,放棄制造業之後的今天,連維修航母的能力都幾乎徹底喪失了。
在原料藥方面: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化學原料藥生産國,全球2000多種,中國就占了8成市場份額,全世界都要進口中國原料藥。
口罩方面:
歐美沒口罩産業鏈,老人和醫護人員蹬著縫紉機,拿著量衣尺制作口罩。
醫療物品方面:
手套、消毒濕紙巾、樣本采集器皿等防護物資,也基本在中國生産,美國歐洲日本韓國只能從中國進口。
目前,中國是全世界制造門類全部齊全的國家,制造業生産鏈都集中在此。
他們在疫情的打臉下蘇醒了,他們開始怕了供應鏈單一風險到底有多大,相信做采購的人應該知道。
他們認爲不能把救命稻草掌握在外人手上,于是他們呼喊企業工廠回到自己國土,或者轉移到其他國家。
中國是世界第一個疫情能把控制住的國家,很多人以爲中國成了全球避風港。
這是幻覺,形勢已經往反方向走了。
美國重新認識制造業,打造自給自足的國家
不少人認爲,美國日本在做夢,制造業豈能如此簡單說搬走就搬走。
美國各方面生産要素都貴,尤其是人力資源問題,各種工會煩都煩死你。
我們要認識,中國制造業靠的是什麽:
是最廉價勞動力和巨大能源消耗爲依托。
但美國的高科技,尤其是智能機器人的發展,很有可能代替工人的存在。
上個月,川普的演講,意味著全球化的結束;美國未來將獨立于全球供應鏈之外,逐步成爲一個自給自足的國家。
他說到:
"我們永遠不應該依賴外國爲我們自己的生存手段… 這場危機是凸顯了強大的國界和繁榮的制造業的重要性 … 過去三年,我們建立了完善的移民系統,並把制造業帶回了美國。
現在,兩黨必須團結起來,把美國建設成爲一個全面獨立的、繁榮的國家:能源獨立,制造業獨立,經濟獨立,國界主權獨立。美國永遠不會成爲一個依賴國,將成爲一個自豪、獨立、自強的國家。美國將推進商務,但不會依賴任何人…"
一個國家要想保障普通民衆的就業和福利,就一定不能丟掉制造業。
福特、特斯拉、波音、戴森…都開始轉型做醫療産品,他們想打通脫鈎中國的供應鏈,喚醒美國制造業這頭睡獅。
經曆這輪疫情過後,美國相關制造業(敏感産業、醫療産業、應急産業、戰(災)備産業)去中國化將會十分明顯。
後面疫情結束後就是很多大國開始爭奪制造業資源的開始。
而中國我們也應該盡一切方法來降低制造業成本,在資源、土地、稅費、房價等方面下足功夫。
制造業才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擁有持續競爭的能力,才能獨立自主,記住制造業和技術決定民族未來。
對于,美國、日本去中國化的政策,讓在華企業轉回國內,你們怎麽看?歡迎點贊、評論及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