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中有個“木桶理論”,一個木桶能裝多少水,不取決最高的一塊木板,而取決于最低的一塊木板。同樣,一個社會的發達,不在于有多少高樓大廈、燈紅酒綠,GDP有多高,而在怎樣關愛、照顧弱勢群體,看下美國是怎樣做的:
食品券。以2011年爲例,窮人每人每月獲得133.8美元的食物券補貼,每個家庭的平均月補貼爲283.65美元。按照美國的消費水平,這些收入遠可以滿足一般的家庭需求。
在美國年收入低于貧困線130%的,即可申請領取補貼金。四口之家,每月最多可拿到$649。以前發的是食品券,用以超市購買食品,但不能買煙買酒,有些瘾君子就拿食品券打折去換現金。此外,食品券會暴露“吃救濟”身份。爲了堵塞漏洞以及尊重個人隱私,現在政府改爲發給現金卡,購買食品和別人一樣刷卡。
如果孩子上中小學,學校的早餐和午餐對窮人孩子是全免費的。
還有“食品庫”(Food bank)。中國人稱爲“食品銀行”。食品庫提供面包、牛奶、肉制品、雞蛋、水果、蔬菜、甜點等。讓窮人免費領取。
美國窮人不是吃不飽,而是營養過剩,他們愛吃大魚大肉,而且價格便宜,蔬菜水果價格高,吃得少,而且鍛煉少,導致美國窮人中胖子比有錢人多。
住房補貼。美國聯邦政府對窮人提供住房補貼。基本的要求是:低收入家庭,通常低于當地的中位數。自己用收入的30%來租房。收入少,付得少。比如月收入2千,就付6百。孩子多的話,必須住3臥室以上。租金市場價若是2千6百,你付6百,剩下2千政府付。
美國確實能看到流浪漢。但是,有許多人是將流浪看作自己的生活方式。
婦女、兒童照顧。對于未成年人,即未滿19周歲的孩子,州政府提供“州兒童醫療保險”。家庭收入爲聯邦貧困線200%以下,即符合條件。政府規定,此醫保至少必須包括常規檢查、化驗檢查、X-光檢查、預防免疫、門診和住院醫療、牙科、視力等基本醫療服務。自己不用掏腰包。
WIC計劃,WIC是“婦嬰幼兒”的縮寫。婦嬰幼兒營養補充計劃爲低收入的孕婦、哺乳期中和産後的婦女以及5歲以下有營養不良之虞的嬰幼兒提供補充食品、衛生保健轉介、營養教育和哺育母乳的推廣與支持。
獲得WIC的幫助,許多家庭的小孩子,牛奶、雞蛋、花生醬什麽的,吃不完,父母幫著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