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新加坡人口報告出爐,截至今年6月,我國總人口是561萬2300,比起去年僅增加0.1%,創下14年來新低。主要原因是建築業和海事與離岸工程領域表現疲弱,持工作准證的員工減少,導致非居民人口減少1.6%。
公民高興人口不增加
我國總人口增長率自2012年起就呈現下滑趨勢,非居民人口更是多年來首度出現負增長,新躍社科大學經濟系高級講師特斯拉博士認爲,這不足以引起國人憂慮。
對于這樣的說法,似乎顯示了這位博士有點沒搞清楚狀況,從政府宣布了人口願景是600萬以來,我國公民就不時表達了強烈的不滿。大家都知道,新加坡地小物少,政府組屋越建越小(雖然部長還是睜著眼睛說瞎話地說沒有),去到哪裏都是人潮洶湧,地鐵巴士上下班高峰期擁擠不堪,醫院和私人診所更是人滿爲患,等待看病時間平均爲一小時起跳,等個兩小時才看得到醫生是家常便飯。
更何況國民總有身爲國民的榮耀感(這也是我國政府致力于推廣的),但當一個國家的公民只占全國人口的六成(差不多只有一半),其余的都是非國民,試問公民要如何榮耀得起來,難道真要認爲自己是稀有品種?所以新加坡總人口呈現負增長,其中公民人數增加,非公民人數減少,公民該是高興都來不及,又怎會感到憂慮呢?
政府誠意不足
總人口報告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新生嬰兒人數從前年的3萬3725,降到3萬3167,降幅1.7%,整體生育率是前年的1.24下滑至1.20。這是建立在公民結婚總數微升0.3%的情況下,顯示了國民即使結了婚也未必要生孩子的現象。報告指出,嬰兒潮一代國人的孩子雖已到了生育年齡,卻未有生兒育女。
好啦,現在我們又可以年年如是地重審政府年年如是提供的生育優惠配套,爲什麽年年如是地無法奏效呢?
嬰兒花紅現金越給越多,工作的父母還可以有稅務回扣;母親産假可拿16周,父親有薪産假增加到兩周,未來父母還可以靈活共用16周産假,讓父母視情況斟酌誰負責照顧孩子。這麽看起來相當豐厚的獎勵,爲什麽國人不買單,到底出了什麽問題?
所謂沒錢萬萬不能,有錢拿當然很好,但別忘了錢也不是萬能的,養育孩子是一輩子的事,那可絕對不只是錢的問題而已。政府在物質上幫的一點小忙(爲什麽說是一點小忙?因爲以新加坡的生活水准,說實在地那一點嬰兒花紅真的只是杯水車薪),講真的也沒差多少。
政府要真的顯示誠意,最起碼也該讓與嬰兒相關的用品如嬰兒奶粉和紙尿片等能免于支付消費稅,在這個課題上,曾有人要求政府在生活必需品上免除或減低消費稅,以幫助低收入家庭,但政府不同意,當時官方給予的理由是,很難界定哪些産品才算是必需品。那嬰兒用品應該不難界定吧,爲什麽政府仍然不願意這麽做呢?
說到嬰兒奶粉,前陣子有關當局“發現”奶粉價格以驚人和不合理的速度連年提升,測查之後才知道是因爲奶粉商花費大量市場宣傳費用,包括贈送厚禮給醫生,而並非奶粉原料或制作經費提高。應對這種問題,政府應該更早地適時介入。
還有,政府口口聲聲、苦口婆心勸國人多生育,卻爲何連一張報生紙的行政費用也要父母承擔?諸如此類的雖說都是小錢小事,但真的實施了以後,相信國人可以更感受到政府的誠意。
太重視學前教育等于給孩子壓力
物質方面以外,政府要鼓勵生育,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比如新加坡究竟是不是一個適合生兒育女的國家?我國生活水准高,物價高,人民工作時間長,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爲了維持應有的競爭力,國人付出了時間和生活的代價,甚至很多還無法安享晚年,年邁時得繼續工作以生存。居住在這樣生活壓力大的社會環境,也難怪年輕夫婦在考慮生養孩子時,都會三思而行。
爲了維持生活品質,以及在工作上尋求個人滿足感,本地絕大多數年輕夫婦都是兩人同時工作,而這種情況也會維持到生孩子之後,于是,也就産生了誰來幫忙照顧孩子的問題。
本地的托兒所其實不算少,也一直有新的在開辦中,而且規模越來越大。但是,如果有得選擇,父母會真的願意把孩子從小就全天寄送在托兒所嗎?我不知道這樣的調查,政府是否做過,但就算調查結果是否定的,相信這個繼續增加托兒所的趨勢也不會改變,因爲根本沒有一面鼓勵生育,一面提供幫忙父母照顧孩子的其他方法。
孩子小的時候如何照顧是問題,長大了開始上學學習又是另一個大問題。同樣的衆所皆知本地教育是采取進取式的,絕對不會有放慢腳步的時候。從小學開始,孩子就必須承受相當大的壓力。從教育部必須出面規定一個星期五天上課日之中,必需至少一天不發功課回家做,就知道本地小學生面對的是什麽樣的求學狀況。
只是小學就算了,現在連學前教育也不放過,托兒所不再只是幫父母照顧孩子的地方,還必須給牙牙學語的小幼兒上課。李總理在今年國慶獻詞中提到的三大要點,其中一項竟然是學前教育,直接表達了我國政府將繼續以國人競爭力爲優先考量,甚至要國人從幼兒開始就學習、學習、學習,上課、上課、上課,似乎忘了應該考慮的是童年的定義,父母希望看到怎樣的孩子生長環境,以及國人最終的快樂指數。
試問,這樣對孩子從小就施壓的環境,是適合養兒育女的嗎?從這樣的政策安排,幾乎就可以間接地解釋生育率爲何沒有改善。
特殊需求孩子一直被忽略
最後還想說的,是特殊需求的孩子,以自閉症兒童爲例,目前我國專門爲自閉症兒童開辦的學校寥寥無幾,而且學費高昂,這是令人難以理解的。
政府要國人生育,但不幸孩子患上自閉症的話,就無法享受到一般孩童的教育津貼,自然難免讓人對政府産生過河拆橋的印象。政府推行強制性小學教育政策,所以我國小學教育只是象征式地收取低額雜費,但爲何厚此薄彼,只照顧“正常”的孩子,卻無法給予自閉症兒童一視同仁的福利?這,是政府處理得非常不好的一塊。
其實,關于政府給予的生育獎勵配套,一直就有不少人突破盲點,指出問題症結所在,只是我國政府似乎沒有聽進去,更遑論做出改變。政府做了很多,生育率卻不見好轉,或許就是不聽國人言,無效在眼前最佳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