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2015年那場牽引全球目光的“習馬會”嗎?
2015年底,在台灣快要在隔年1月舉行總統選舉之前,台海兩岸突然對外宣布,雙方最高領導人將在新加坡會面。因爲消息保密到家,衆多媒體被殺個措手不及。
雖然筆者曾經聽過有台灣智庫學者早就想推動“胡馬會”(胡錦濤與馬英九會面),但一直談不攏。沒到想到是到了馬英九第二任,終于推動“習馬會”落實。而且,這是繼1993“汪辜會談”(汪道涵與辜振甫會談)之後,兩岸再一次選擇了新加坡作爲曆史性會晤的地點。
外界一直都很好奇,作爲兩岸的“老朋友”,新加坡在“習馬會”上扮演了什麽角色?
李總理:新加坡在兩岸之間角色有限
在美國訪問的李顯龍總理25日中午在美國智庫外交關系理事會上爆料說,“我們的作用很有限。我們在2015年11月舉辦習馬會,我們的工作就是提供房間和茶杯。就這些。(That’s it)”
根據提問的中評社記者報道,李總理說到這裏,全場哈哈大笑。 該社記者提的問題是:(兩岸官方)溝通中止了,您現在如何看待新加坡在幫助兩岸恢複對話方面能扮演什麽角色?您對北京和台北打破僵局有何建議,特別是在中共十九大會議之後?
李總理稱新加坡只負責提供房間和茶杯,那當然是說笑,怎麽可能只有這些?我們至少還提供了桌椅、音響設備、大量的保安和警衛吧?記得單單是記者排隊搜身過安檢,就已經等到天荒地老,那陣仗真不得了。而且,即使沒有在兩岸中間斡旋,如果新加坡與中國沒有特殊關系,又不是台灣的“老朋友”的話,1993年的汪辜會談和2015年的習馬會怎麽可能選在新加坡舉行?
如果李總理爆的是真料,那麽1993年第一次做東道主和2015年第二做東道主的情況可能不太一樣。中國共産黨新聞網根據唐樹備的口述所整理出的報道說,“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資政玉成了‘汪辜會談’”。唐樹備在1993年任海協會常務副會長。
唐樹備:李光耀當年促成“汪辜會談”
唐樹備說:“這要從1992年國家主席楊尚昆訪問新加坡說起。楊主席在與李光耀會談時說,海峽兩岸談政治問題,條件還不成熟,但是可以先談經濟。李光耀立刻問楊主席,能不能把您的話轉告給李登輝?楊主席毫不猶豫地回答‘可以‘’。之後,據我駐新加坡大使館轉達李光耀的通報稱,他專程到台灣,將楊主席的話帶給了李登輝。一段時間之後,李光耀又告訴中國大使館,李登輝同意兩岸對話,由兩會會長辜振甫和汪道涵談經濟,地點就在新加坡。我們同意了。”
上述是中方的說法,但也不讓認意外,畢竟1993年之前,兩岸之間的“白手套”,大陸海協會和台灣海基會都還不能正式接觸,通過第三方傳話不足爲奇。經過馬英九2008年至2016年間的八年執政,海協會和海基會已多次坐上談判桌了,兩岸的溝通渠道基本打通了,想促成“習馬會”,國共雙方直接談就得了,已經不需要輾轉走曲線了。
李總理:新加坡只是一個中立的地點
所以,李顯龍總理就強調,那是“他們(兩岸領導人)的會面,我們(新加坡)只是“一個中立的地點”。
李總理還說:“兩岸領導人都願意來新加坡舉行會談,新加坡很高興能成爲東道主,與有榮焉。因爲他們不能在上海或台北舉行,也不願在香港舉辦,所以新加坡是中立的地方,是有用的。新加坡是兩岸的朋友,所以那樣的事可能發生。”
李總理:北京若接受新表述 回不到九二共識
那麽,是什麽阻礙兩岸領導人會面一事再發生?
李總理認爲,兩岸有基本不同的觀點,缺乏信任,而且“用詞舉足輕重”(words matter a great deal)。總理指出,不管“九二共識”的意義是什麽,那曾經是北京與在台灣的國民黨交往的基礎,現在民進黨的蔡英文決定,她不能用這個詞,“她想另外尋找一個不同字眼,但應該代表相同意涵的詞,但對她的支持者而言,是更接近綠營立場的用詞”。北京方面已經說了:不,不管是什麽,“九二共識”就是他們堅持不動的立場。
李總理說:“我完全能理解中國人的立場”,因爲他們如果接受新形式的詞,就再也回不到“九二共識”上。北京擔心,透過“切香腸式”的策略, 有一天台灣可能會走到一個北京所不樂見的局面。
李總理:矛盾難解 兩岸僵局不惡化已是最好狀況
李顯龍指出,這是非常難以解決的矛盾,北京不會立場松動,而他也看不到蔡英文會同意“九二共識”,那樣她就會失去在基本盤那裏所有的信用和支持。因此雙方會處于僵局(impasse)中。
李總理說:“你能希望的最好的狀況就只是一個僵局(standoff),事情不會惡化。”李總理認爲,事情有可能出錯(go wrong),中國正在建設軍隊,包括航母。他說:“假如有朝一日事情出錯,我希望那一天能遲些到來。”
美國學者:十九大後 兩岸關系不會大變
總理對兩岸局勢的評估,獲得美國學者的認同。據台灣媒體報道,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沙特(Robert Sutter)在一場中共十九大大後的研討會上引述李總理的看法說,兩岸能保持僵局就是最好情況,因爲“這就是現在的情況”,他不認爲兩岸關系未來會有重大改變。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等國際研究所教授藍普頓(David Lampton)和美國前駐華大使芮效儉(Stapleton Roy)也都認爲,十九大後的兩岸關系,不會有太大改變。藍普頓指出,原因在于中國對“九二共識”的立場很堅持。
解讀十九大報告 美國前駐華大使:2049年是統一時間點
芮效儉表示,雖然他不認爲兩岸對統一有任何急迫性,但解讀十九大工作報告,他認爲2049年也就是中共建政百年之際,或許是北京設置的統一時間點。芮效儉說,要注意習近平提到“完全統一是實現民族複興的必然要求”,而他也明確指出,2049年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照字面來看,中國在2049年要實現完全統一。
確切的說,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兩階段強國時間表:從2020 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2050年把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隨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
這麽看來,只要不出現“黑天鵝”,從2035年到2050年的15年間,大陸在促成兩岸統一方面肯定會有更大、更主動的動作。
“習蔡會”幾率趨零 新加坡“房間和茶杯”難派上用場
中共十九大後,兩岸維持僵局就是最好的現狀。只要民進黨政府不往“獨”的方向推進,相信北京還會有點耐性,繼續對台灣民間示好,繼續對民進黨維持高壓態勢,軟的更軟,硬的更硬。只不過,前些時候,部分台灣輿論拼命炒作的“習蔡會”不就是幾率趨于零?等于是瞎起哄吧。
只要民進黨繼續執政,台灣就不會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系陷入僵局將成爲“新時代的新常態”,北京又怎麽可能答應“習蔡會”?以此推論,兩岸領導人曆史性會面在民進黨人執政期間,估計無望舉行,但偏偏民進黨又很可能長期執政。所以說,即使新加坡想第三次做東,估計那些“房間和茶杯”也難派上用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