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程強在工人黨慶祝建黨60周年的慶典上宣布不再參選秘書長,正式啓動了黨內領導層的世代交班過程,其中最大的觀察點,莫過于接任秘書長的政治風格,會如何影響工人黨今後的發展走向。
雖然從領導位子退下,劉程強應該不會完全退出政壇。以他多年的從政經驗,對于工人黨今後的發展應當還是可以做出貢獻。所以,要對他蓋棺論定恐怕還嫌太早。但是,他所領導的工人黨這16年來的功過如何評價,應該算是可以討論的議題。
2011年拿下集選區 劉程強攀從政生涯高峰
2011年劉程強冒險從後港單選區的安全堡壘出來,領導團隊擊敗當時的外交部長楊榮文,成功打破行動黨的集選區策略,稱得上是他個人從政生涯的高峰。可是自那以後,工人黨繼續其“副駕駛”策略,堅持不准備取行動黨政府而代之的做法,卻被一些積極的支持者批評爲過于保守,或者不思進取;一些更尖銳的批評甚至形容劉程強的工人黨是“穿藍衣的白衣人(指行動黨員)”。
“副駕駛”策略太保守?
這個“淡妝行動黨”的指控是否合理,當然有可以討論的空間。其中的兩大批評理由,一是劉程強的工人黨在很多涉及政治理念或社會價值的課題或爭議,完全采取回避的做法,只針對“牛油與面包”的民生課題表態,對行動黨接納撒切爾夫人與裏根的新自由主義的意識形態(這在2011年大選後有所調整,比如地鐵的國有化),缺乏任何有系統的反省。二是工人黨基本上沒有提出全然不同于行動黨的政策綱領,頂多是對行動黨的政策提出小修小改。所以雖然身爲國會最大反對黨,卻和執政的行動黨沒有太大的區別。與其前任惹耶勒南大開大合的風格對比,顯然是保守許多,也更缺乏反對黨應有的色彩。
這些批評不完全沒有道理,可是也可能犯了忽視曆史情境(ahistorical)的錯誤。要知道,劉程強出道的時代,正是李光耀強人政治如日中天的時代,當年從事反對黨運動的人,包括惹耶勒南在內,極少能避免出事的(無論是法律上被部長起訴誹謗而破産,或政治上被政府以內安法扣押)。這些血淋淋的經曆,相信對劉程強的政治心理産生了深刻的影響,也可能是他領導工人黨的風格對一些人顯得保守、不進取的曆史緣由。
選民很務實 工人黨主攻民生課題
盡管強人政治的時代已經過去,一黨獨大的體制和土壤卻依然存在。特別是讓一黨獨大體制茁壯的土壤還是相當肥沃,那就是選民的務實政治態度。劉程強的工人黨的確很少對涉及政治理念或價值的議題表態,因爲他知道大多數的新加坡人根本不理會這些不會填飽肚子的東西。所以工人黨在國會裏主要還是針對民生課題發言,因爲他相信這才是選民真正關心的。
民主黨積極提出替代政策形成競爭
當然,時代在前進,工人黨也必須與時俱進。劉程強提出“替代政府”的說法,表明他也意識到有越來越多選民並不滿意工人黨目前這種要當萬年反對黨的心態。隨著民主黨的徐順全在2015年大選時成功改變形象,獲得主流民意的肯定,工人黨今後將面對民主黨更有力的競爭。而民主黨不但積極提出各類替代政策,也一直標榜信仰自由主義等價值理念,這對新一代選民或許是更有吸引力的。所以,接替劉程強的工人黨領導層也必須改變做法,才能夠保持競爭力。
工人黨應整理出黨所代表的意識形態
後劉程強領導的工人黨將如何轉型?可以相當肯定的判斷,它將抛棄“副駕駛”策略,逐漸讓選民接受它有意願和能力執政。要做到這點,工人黨首先必須在替代政策上仿效民主黨,提出本身的觀點,而不能只停留在批評行動黨的政策。同時,它也必須在理念上開始提出自己明確的立場,而不只是在個別政策上。就如民主黨把自己定位成代表自由主義信念的政黨一樣,工人黨或許也必須回到自己的曆史,整理出黨所代表的意識形態。
至于在策略上,劉程強避免前任惹耶勒南對抗式的風格,雖然符合他的從政經驗和時代需求,後劉程強的工人黨可能也必須有所改變。當然,對于大部分新加坡人來說,惹耶勒南式的風格或許稍嫌激進,可是劉程強式的風格恐怕同樣再也無法滿足目前的民意市場了。至于要如何定位,就只能由工人黨新一屆的領導層去尋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