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長王瑞傑在北京發表關于新中關系的演講,接著又在《海峽時報》全球前景論壇的演講和答問,更針對國家未來的願景和挑戰,雖然多屬老生常談,但被沈澤玮形容爲展現“總理級”高度和廣度,特別是王瑞傑不怕得罪選民,再次暗示加稅,讓人刮目相看。
就加稅立場積極發言 王瑞傑有望加分
此前的發病,一度讓有望問鼎總理寶座的王瑞傑星光暗淡,但從他最近一連串的表現,顯然他的健康非但已經不是問題,在心態上似乎也展現積極性。他不回避政府需要加稅的立場,公開代表政府接連就此發言,有望建立在內閣同僚中的威望。如果建國總理李光耀所設定的傳統沒變,新任總理是由內閣同僚公推的。
加稅是不可避免的事,各項基礎建設還在持續,特別是新地鐵線和樟宜機場第五航廈等工程,所需要的支出都必須籌措財源。此外,各類社會福利支出,尤其人口老化對公共醫療資源需求的增加,都會對財政預算造成壓力。王瑞傑就指出,醫療開支在未來三年將增加30億元,達到130億元。這些提醒,都是在爲山雨欲來的加稅給民衆做心理准備。
加稅不可避免 爭議點是如何加
然而“魔鬼藏在細節裏”,就算國人最終接受了加稅的必要性,如何加也一定會成爲爭議點。政府目前是要把征收消費稅擴大到網上交易,接下來可能取消網上交易額少于400元免消費稅的優待。但至今還不清楚這將帶來多少稅收,是不是足夠應付不斷增加的開支。所以,包括主流媒體在內都在猜測政府或會提高7%的消費稅——在發達國家當中,7%消費稅算是少的了,丹麥的就高達25%。
消費稅屬累退稅 對窮人不公
另一個爭議點在于,盡管政府一再強調消費稅的好處——讓外國人也必須繳稅、富人的大宗消費占據消費稅收入的高比重、消費稅回扣能部分抵消對低收入者的沖擊——消費稅在性質上畢竟屬于累退稅(regressive tax),對窮人不公。批評者指出,政府更應該考慮對富人增稅,包括對買賣股票或金融産品所得的資本利得稅(Capital Gains Tax),或者恢複在2008年取消的遺産稅。政府的辯護是要吸引更多富人來新加坡創造就業機會,就不能對他們征稅太狠。握有選票的一般人能否接受這個說法,恐怕值得政府三思。
政府像是守財奴 舍不得動國家儲備金
另外,由政府投資公司和淡馬錫控股所管理的龐大國家儲備金,是質疑加稅者不時拿出來批評的對象。他們認爲,政府對待國家儲備金的態度,已經幾乎守財奴的程度。除了“分水嶺大選”後于2014年提出的總值90億元的“建國一代配套”,政府對動用儲備的舍不得,一直遭到诟病。
王瑞傑基本上也繼承了這種態度。他說:”我們不要把世界局勢發展視爲理所當然。如果可以的話,我甯願爲下一代留下更多財富資源,讓他們的未來更有保障。”
這麽做的理由,外界也耳熟能詳:這筆儲備金來自于我國前幾代領導人的審慎財政政策,也是政府多年一點一滴積累而成。即使我國財政支出增加,也不應輕易動用這筆儲備金。
大家都明白,除了人口以及相對優良的地理位置,新加坡沒有其他戰略資源,所以國家儲備金是攸關國家生死的資産,非到緊要關頭不輕易動用。可是,在某種程度上,新加坡已經到了這個緊要關頭的十字路口。可以說,如果不動用儲備金去解決問題,基本上等于否定了儲備金的目的。
空有一大筆錢 親生子孫卻花不了
人口老化自不必說,這是衆多發達國家共同出現的現象,但出生率低迷,卻危及國家的未來。這不是能夠用輸入新移民來解決的,必須是土生土長的新加坡人願意多生育。年輕一代不願意生育,除了因爲生活壓力大、生活費高、教育競爭激烈,也是因爲對前途缺乏安定感。他們遠沒有父輩那麽樂觀。
其中的原因當然很多,但對個人生活現狀以及對未來的悲觀,恐怕是他們不願意生育或多生育的重要原因。政府因而有責任投入資源,爲年輕人創造一個有相對安全感的環境,鼓勵他們生兒育女。否則,空有一大筆錢卻沒有親生子孫去花,豈不是爲他人做嫁衣裳?這個潛在危機,不知“准總理”准備去面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