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陸軍應該乘信息化的東風,避開專注於專業防空系統的彎路,打造網絡化、分散化、全員化的合成營級野戰防空體系。在專業的防空指揮中心的協調和控制下,營內所有武器平台都兼任野戰防空任務,極大地提高火力分布和火力密度,以適應新時代的野戰防空需要。
在部分合成營還以59坦為主戰坦克的今天,在敵人飛機和武直依然是顯著威脅的今天,奢談以反制飛彈、制導炸彈為主的網絡化、分散化、全員化的野戰防空似乎是不著邊際。但關注一下中國陸軍過去20年的發展軌跡,關注一下現代軍事技術的發展軌跡,尤其考慮到中國陸軍發展已經過了「看菜下飯」的初級階段,開始進入需求拉動和爆發發展的新階段,明確方向才是強軍的第一步,而且第二步隨後就到。這是很現實的問題。
專業防空還是全員防空,實際上是以反飛機為主還是以反飛彈為主的問題。反飛機包括打武直,反飛彈則不是一般概念上的反彈道飛彈或者反艦飛彈,而是打制導炸彈、制導炮彈、制導火箭彈、反坦克飛彈、空地飛彈和其他巡航飛彈,還包括打無人機,尤其是多如牛毛但簡單實用的低空低速戰場無人機。值得注意的是,巡航飛彈不僅是「戰斧」那樣的准戰略打擊武器,而是所有在大氣層內具有機動飛行能力的飛彈,是相對於彈道飛彈而言的。
PGZ-07雙35高炮
對於合成營野戰防空來說,反飛機和反飛彈實際上不再是個問題,因為飛機也好,武直也好,直接衝到視距內用航炮和火箭彈直射攻擊,這樣的機會已經越來越少了。更多的是在視距外用飛彈或者制導武器攻擊。能在發射武器之前就把飛機打掉,這當然是最好的,但這也是可望而不可求的,合成營野戰防空必須考慮武器已經發射後的防禦和生存問題。
更大的問題是,來自飛機和武直的飛彈只是威脅的一部分,制導炮彈、制導火箭彈至少是一樣大的威脅,而步兵反坦克飛彈是更大的威脅。
這還不算,單人拋飛的微型固定翼無人機、多旋翼無人直升機正在成為不可忽視的新威脅。現階段這些無人機還主要是偵察用的,在發現即摧毀的現在,這已經是巨大的威脅。如果武器化了,可以發射微型制導武器,那就更無法置之不理,必須立刻打掉。
通常意義的專業防空系統不是不能攔截這些威脅,但成本太高了,而且覆蓋面和發射速率方面容易百密一疏,功虧一簣。
陸盾2000近程防空反導系統 類似的全套防空系統光制導系統的成本就相當高,多輛車輛構成的全系統無論機動性還是覆蓋面都不符合陸軍的要求
在多年的反恐戰爭中,西方提出了C-RAM的概念,原意為反炮彈、反火箭彈、反迫擊炮彈,但現在的範圍早已擴大到合成營反飛彈的全範圍。C-RAM與傳統防空系統的關鍵差別在於成本,其次在於能有效應付突發威脅,只有用反應敏捷的低成本攔截突然襲擊的低成本,這才是有效和可持續的作戰理念。
在反恐環境里,C-RAM主要用於攔截武裝分子的冷槍冷泡,保護對象也不一定是作戰部隊,很可能是平民。平民是無武裝的,而且是固定目標,保護平民只有用專用系統,強調面防護。平民也是無防護的,來襲武器一旦擊中目標,可能造成不可接受的損失,所以攔截要求萬無一失。即使保護對象是作戰部隊,反恐環境下對傷亡的承受能力也遠遠低於事關國運的大規模戰爭。最早的成功部署的C-RAM是以色列的「鐵穹」,就是用來攔截哈馬斯的火箭彈的。
以色列部署的鐵穹
在合成營作戰環境里,突然來襲的飛彈和制導武器成為主要威脅。
但合成營不僅是機動的,還有自己的裝甲防護,抗打擊力遠遠高於固定的平民目標。無制導的概略射擊的命中率是一個運氣問題,過去合成營主要就是靠機動和自身的裝甲防護「硬抗」炮火打擊的,現在依然可以。但制導武器的威脅顯著提高,靠運氣躲過去是不可能了,「硬抗」也是抗不過去的。在作戰環境里,萬無一失的防護並無必要,也不可能做到。
C-RAM以保存合成營戰鬥力為主,點防護與面防護應該相結合。美國正在研製的MML可以粗略算做合成營的C-RAM。這依然是專用系統。值得研究的是利用合成營自有武器的兼用系統。
密集陣上陸的C-RAM系統,最早2004年參加過伊拉克,用於保護美軍營地
坦克主動防護系統是反制反坦克飛彈和其他制導武器的有效手段,但作用距離近,更大的問題是「彈艙容量」小。對付零星打擊沒有問題,但現代戰場上制導武器普及化了,後續打擊再次到來時,就不好辦了。反應裝甲也有類似的問題。
全員化的合成營野戰防空以反飛彈為主,好比超級主動防護系統。不僅極大低增加了攔截距離,也極大地增加了彈艙容量,增加了合成營的主動抗打擊能力。這不取代反應裝甲和主動防護系統,而是補充。幾千年來的戰爭實踐表明,多層防禦永遠是最好的防禦,防禦是生存的關鍵,只有生存下來了,才能主動積極地打擊敵人,才能取得勝利。
在技術上,飛彈與制導武器的彈道比較規則,一般無規避動作,也不會主動利用地形地物的掩護。制導炮彈、制導火箭彈、空地飛彈的速度高,但彈道簡單、直接。制導炸彈的速度低,危害最大的光纖制導反坦克飛彈的速度只有每秒一百多米。來襲武器通常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缺乏抗打擊能力。在摧毀來襲武器方面,能完全摧毀當然最好,但部分摧毀導致近失也是可以接受的,合成營的裝甲防護足以抵擋彈片的殺傷。
光纖制導紅箭-10反坦克飛彈
C-RAM的另一個特點是,在探測到來襲武器時,首先要判別是否可能擊中被保護目標,流彈就由它去,這避免了無謂的攔截。對於合成營C-RAM來說,這也包括了對簡單彈道還是機動彈道的判斷,試圖攔截常規火炮或者火箭炮的齊射是徒勞的,也是不必要的。C-RAM對射程的要求也不高,這是守株待兔的自衛作戰,敵人不打上門來,並不要求在儘可能遠的距離上就消滅敵人。這使得合成營C-RAM的技術要求與傳統的野戰防空系統有所不同,也是全員防空的基礎。
合成營的坦克炮、自行火炮可以通過HVP技術參與防空。由於口徑大、射程遠,甚至可以作為合成營C-RAM的遠程部分,重點打視距邊緣的飛機、武直、大型飛彈。有條件的話,還可以配備正規的「道爾」一級的野戰防空飛彈,用於對付飛機和武直。打飛彈是合成營C-RAM的主要任務,但不必是唯一任務。
2016年解放軍裝備的道爾M1改進型防空飛彈參加演習
但對於合成營C-RAM的主要的近程反導作戰來說,最現實的選擇還是步戰的速射炮。步戰的中小口徑速射炮經常與小口徑高炮同源,或為近親。換句話說,步戰速射炮用於防空,效果至少與牽引式小口徑高炮相當。步戰具有在運動中穩定射擊的能力,比牽引式高炮更甚一籌。加上完備的火控系統和數據鏈,這是步戰防空的技術基礎。
傳統火控採用相對座標,根據目標與自身的相對距離、方位、速度等要素確定瞄準要素。這要求各單元自備完整的探測、控制和射擊能力。網絡化火控可以採用絕對座標,防空火控中心發布目標的絕對位置、方向、速度等要素,射擊單位根據自身的位置(如果在運動中射擊,還要考慮自身的速度和方向等)將目標諸元解算成相對座標,後面的火控解算就都一樣了,而不需要自身具有探測能力。
如果步戰的主動防禦系統自帶毫米波雷達,那防空火控中心只需要把目標移交給步戰的毫米波雷達,由後者控制瞄準射擊,自己就可以轉向其他目標,系統應付飽和攻擊的能力更強。有條件的話,防空指揮中心本身還可用微型系留無人直升機搭載額外的下視雷達天線,用於超低空補盲,系留電纜不僅用於雷達數據下傳和控制信號上傳,也是電源線。機上只需要很小的電池,確保在電纜意外斷開時能在無線電控制下受控降落。
如以我軍陸上信息化作戰平台為基礎改造的步戰車就很適合類似狀況下的任務
在合成營防空指揮中心的集中控制下,步戰向來襲飛行目標射擊。由於步戰數量較多,甚至可多車多炮集火射擊,提高命中機率。這是數量稀少的專業防空系統難以做到的。但步戰畢竟不是專用防空平台,合成營防空體系或許應該整合進入合成營的綜合指揮與火力控制體系,空地目標探測分工協調,射擊指揮統一進行,指揮官根據目標性質、方向、距離和自己的兵力分布,最優選擇投入交戰的單位。這樣的高度自動化和一體化的合成營不再只是有自身火炮和工兵支援的裝步營,而是陸上的飛彈護衛艦編隊。
反過來,如果依賴專用的野戰防空系統的話,不管是純高炮、純飛彈還是彈炮合一,都有部署位置和風險問題。為了提供最有效的保護,防空系統應該部署在合成營進攻隊形的周邊,但這裡也最易遭受敵人反坦克火力打擊;靠里靠後部署提高安全性,但有射程、射界和反應時間的問題。合成營進攻隊形成員直接擔任網絡化防空單元的話,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一經典難題。
網絡化防空的天然命門是通信。要是戰場通信受阻,網絡就崩潰了,也就談不上網絡化防空了。但通信和網絡抗干擾不光是合成營防空的問題,要是信息化的合成營的通信崩潰了,所有方面的戰鬥力都必將受到嚴重損失。矛和盾是相長的,干擾技術在進步,反干擾技術也在進步,通信和網絡的反干擾必須全力對待,但這不是放棄信息化、網絡化的理由。就像人們的生活越來越依賴電氣化了,斷電會打亂整個社會和經濟的各個層面,但去電氣化並不可行。通信和網絡的反干擾是現代戰場的關鍵課題,但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在打飛機時代,合成營野戰防空在任何時候面臨的威脅數量通常是個位數的;在打飛彈時代,任何時候的威脅數量很可能是十位數的。另一方面,打飛機與打飛彈的難度不同。這一切決定了合成營野戰防空的性質變了,不能再套用傳統思維了。
合成營的網絡化防空不是不可能的夢想。這樣的合成營在一般硬體上與現有概念並無代差,但在信息化架構方面是革命性的變化,在作戰理念上更是如此。中國陸軍有需求,中國軍工有技術,中國軍人有能力,跨過機械化和信息化的初級階段,使得中國的合成營一步到位。當然,這一步到位是指直接跨入領先位置。軍事現代化是無止境的,永遠在路上。
建軍90周年展出的09雙35高炮
我軍伴隨防空「護法」另一位,紅旗17,兩者配合成就的是現有世界頂級伴隨防空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