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點義見】/許振義
感謝作者在新加坡眼公衆微信平台開設專欄。期待可以與大家分享更多作者的好文章。
尚達曼關于“政府必須維系人民對它的信任”的講話緊隨在本屆國會休會之後,說明了執政黨對這個課題的高度重視。換個角度看,反對黨也同樣得重視這個課題,因爲公信力能決定政黨的成敗存亡。
3月下旬,台灣太陽花學運反服貿。台海彼岸也不閑著。3月30日,廣東省茂名市千余人鬧反芳烴(PX)項目遊行。
新加坡是最早跟中國大陸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之一。政府認爲加強與世界主要經濟體的自由經貿合作十分重要,企業界和學術界對此高度認同,于是極力推動。新加坡恐怕是世界上簽署最多雙邊和區域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之一。
芳烴項目新加坡也有,而且還不小。最新一座芳烴廠今年上半年就要投産,年産80萬噸芳烴和其他化工品。在中國,網上流傳甚廣,說芳烴廠得建在離城市100公裏之外,以策安全。我不知此言虛實,不過以我國的實際情況看,盡管沒有所謂的100公裏安全距離,但芳烴廠的安全還是可以通過設計、預防、監控和應急預備來給予保障。化工業是新加坡經濟的支柱産業之一。
既然服貿約定和建設芳烴廠可以是有利經濟民生的好事,爲何要反對?
台北反服貿主要是因爲不信任政府所說的服貿有利。茂名反芳烴則是不信任政府有意願有能力保障生産安全。追根究底,就是政府的公信力問題。
《論語•顔淵》篇曰:“民無信不立。”看到台北和茂名兩個案例,加上對我國2011年以來的一場大選、兩場補選,以及一場總統選舉的觀察,就不難理解爲何副總理尚達曼3月26日在行政官升職典禮辭職中要強調政府必須維系人民對它的信任。
總理李顯龍早在去年8月表明,本屆國會第一會期之後暫時休會,制定新議程和計劃後,“再重新出發”。
尚達曼這段關于“政府必須維系人民對它的信任”的講話緊隨在本屆國會休會之後,說明了執政黨對這個課題的高度重視。換個角度看,反對黨也同樣得重視這個課題,因爲公信力能決定政黨的成敗存亡。
在新常態下,人民關注的事務更多元甚至不相容,不同觀點之間的對抗更激烈,人們更願意發聲甚至急于發聲,有時候雖然想法不夠缜密,但嘴炮還是先開了再說。有點像軍隊裏常說的玩笑話——“先開槍,再瞄准”。
對任何問題,我們通常至少會從正反兩面來看待,有時侯甚至不只正反兩面這麽簡單。中學生寫議論文尚且如此,更何況成熟的成年人?但是,在當下,除了一些較爲嚴謹的人會從多個方面和角度客觀分析、論述問題,其他相當一部分人卻容易以立場決定角度,以角度決定論述,以論述決定結論。加上社交媒體和自媒體盛行,其傳播特點如零碎性、時效性、互動性、隱蔽性等,更是助長了這種言論習慣。
人本來就是主觀的動物,如果對某人某事失去信任,那麽就難免容易戴上有色眼鏡。在錘子的眼中,萬物皆是釘子。馬航370事件就是個好例子。
馬來西亞和中國的乘客家屬,以及網民對馬國政府和馬航如何處理事件,就持有相當不同看法。
許多中國乘客家屬和網民包括網絡上的意見領袖認爲,馬國政府和馬航企圖隱瞞真相,搜救不力,有些人甚至提出陰謀論,進而提出抵制馬國。反觀馬來西亞乘客家屬和網民,許多認爲政府和馬航在事發初期的手忙腳亂,是能力問題而不是誠信和人格問題,因此他們的態度相對寬容。是否對馬國和馬航失去基本的信任,是導致態度和看法分歧的重要的因素之一。
我們談到國防戰備時經常說我國沒有縱深。其實,我們的社會情緒也沒有縱深。在其他國家,如果單個城市單個社會出現信任危機,空間或許可以加以緩沖,短時間內不至于蔓延到其他城市,不至于席卷全國。我們沒有這個地利條件,因此經不起信任危機的折騰。
在開放型社會裏,人們隨時接觸到各種立場和各種觀點。每個人的經曆、學識、背景不一樣,對問題的理解和判斷也不同。而且許多問題相當複雜,牽涉面多,不會有完美的解決辦法,只能在各種抉擇中,選其利多弊少者行之,有時甚至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況且,何爲利何爲弊往往也不是可以簡單辨別的。有時利我者不利于你,弊你者未必弊我,你我在選擇上于是有了矛盾。有時是短期有利,長期則弊;或是短期是弊,長期有利。當政者在決策時,面對了越來越多的利益分歧和矛盾,如果對當政者沒有信任,肯定猜疑猜忌、爭執不休,以致裹足不前。
維系人民的信任對任何政黨都是挑戰和責任,對執政黨如此,對反對黨也是如此。越有希望贏得大選的反對黨,發表言論會更謹慎,更負責任。他們在辯論政策時會三思後行,因爲有朝一日他們一旦上台執政,就要對自己過去在國會內外說過的話負起政策責任。如果在朝在野言行不一,肯定影響其公信力。
在民主政治中,選民也有相應的責任。議政客觀公平,對事不對黨,言而有據,有理有節。議政要對政策有基本的客觀認識和了解,不人雲亦雲,不以偏蓋全,更不主觀揣測演繹。
在欠缺信任的社會,各種交易成本都很高。政治如果欠缺信任,成本會更高。而最終付出這個高成本的將是社稷。
(作者許振義是南洋嘉木商務咨詢的創始人,曾任新加坡駐中國商務領事,通商中國總經理,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事務處主任。目前作者從事翻譯工作及新中兩國商務、教育咨詢。聯系方式:[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