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北京工作時,常和一個新加坡的同事通電話。他說的普通話算是流利,只是有時會夾雜些英文詞。有一回,他說“兔波先”,我怎麽也沒聽懂。結合上下文使勁猜,還是猜不出來,而且我搞不清他說的是英文還是中文。後來他又說到“十三波先”,我才恍然大悟:噢——原來他說的是“2%”和“13%”,英文。
後來置身新加坡,才知道Singlish(新加坡式英語)已自成體系。這個意義上可與“印巴英語”一爭高下。
據我觀察,新加坡人講英語時不喜歡輔音,他們要麽把濁輔音發成清輔音(如p變成d),要麽幹脆把詞尾的輔音當魚丸吃掉,這樣就産生了“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效果(如percent變成percen,進而被漢語化地發音爲“波先”)。掌握了這一主要特點後,我對Singlish的聽力大大提高。你只要在他們說話時迅速判斷出省去了哪些輔音,然後再依次給他加上,就還原爲正規的英語了。只不過腦子裏總得不斷地做填字遊戲。萬事開頭難嘛,常練就容易了。
象大多數中國人一樣,新加坡人顯然也不喜歡把舌頭伸出來發th的音。中國人通常用“s”音代替,新加坡人的辦法則是直接把h去掉。這樣,說“one two three”就變成“one two tree”。偏趕上3又是個數,常說的,比如買東西啦、問公共汽車站啦,所以說聽到滿大街的人“吹”來“吹”去的。
掌握了以上兩個關于輔音的重要特點,就解決了一大批詞的問題。
下面再說說元音。新加坡傳承的是英式的教育,所以他們不會象美國人那樣說話舌頭打彎,這讓盡乎推崇美音的中國、印尼和菲律賓人民很不適應。英國人說話有一種獨特的抑揚頓挫,這自然得靠元單的拉長和變調來實現,輔音是做不到的。新加坡人顯然比英國人性子急,他們說話語速很快,象連珠炮一樣。這就讓聽話的人在捕捉元音時總有稍縱即逝的危機感,于是自覺不自覺地屏住呼吸,以便全神貫注(我總懷疑自己後來學遊泳時的憋氣水平是聽Singlish練出來的)。
Singlish的語法可以用“中西合璧”來概括,說白了就是哪個簡單來哪個。舉個例子,我去給兒子找學校,門房的大叔問我:“You name is what?”再舉個例子,英國人說“你還沒去過那兒吧?”通常說成“You haven’t been there yet . Have you?”新加坡人不費那個勁,直接問“You haven’t been there. Correct?”簡單又明了。句尾一個“correct”成了萬金油,省去了反意疑問句式的種種變化和麻煩。
很多人都說新加坡人講的英文太過簡化以至于簡陋了,但這不等于他們沒有修飾。他們最衷愛的修飾莫過于陳述句或否定句尾的“lah”。這人音其實來自中文(新加坡人稱“華語”),不信你打開收音機,在那些港台腔的普通話裏隨處聽得到。
好了,掌握了上述的基本特點和要領,你再去跟出租司機或街頭小販說話就不會犯怵了。下面請跟我做一個練習:“不行!”用新加坡英語怎麽說?
答案:Can not lah!
(來源:天涯論壇 作者:遠洋中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