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來新加坡陪讀的第四個年頭,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我的空閑時間變得多起來。俗話說“雁過留聲,人過留痕。”已近40歲的我,突然開始想要爲身邊的人寫寫故事,爲他們的人生留下痕迹,也爲自己。
寫誰好呢?我思忖著,腳步不知不覺又踱到了碧山食閣那帶有北方濃郁味道的“刀削面”鋪子前。
我是北方人,光顧過他家很多次,留戀那臊子面裏酸酸的醋味,獨有的北方醋味。
點了一碗臊子面,老板娘笑臉依舊,無論生客熟客,她都熱情招呼著,我一時竟有了個念頭,我能寫寫她嗎?異國他鄉開面店的她,有著怎樣的故事?
我在座位上悠閑的吃著面,不時望向她。這些在異國他鄉打拼的普通人們,她們有著怎樣不爲人知的經曆?有著怎樣的掙紮與無奈?又有著怎樣的選擇與妥協?我來了精神,就寫這些在新加坡打拼的中國人吧,就從他們開始。
吃完,我把老板娘叫到身邊,說了想法,沒想到她痛快的答應了我的請求,決定接受我的訪談。可她指著店裏正在忙碌的先生說道:“寫我老公吧!他的故事比我好看。”看著頭也不擡的老板那冷峻嚴肅認真做面的臉龐,我有些遲疑了,顯然,我不該在這時打擾他的工作。我說:“就先采訪您吧!是您的笑容先打動了我,如果有機會,您先生也願意講他的故事,我當然歡迎。”
“好!您想問什麽?”
“我每次看見您,您都在笑,是什麽讓您每天這麽開心?”
“我覺得對我來說,笑是一種本能吧!”頓頓她接著說:“我是懷著感恩的心來過每一天的,客人站在你家門口,人家吃你的面,你就要感激人家,感激了就會笑。”
我不覺對這個只有高中畢業的女人肅然起敬起來。她說,其實她也愛寫日記,只是這樣忙碌的日子,記日記成了奢侈品。
她38歲,來自中國甘肅,來新加坡13年了,老公來了17年。一家四口,夫妻二人和大兒子現爲新加坡PR,二兒子是學生簽證。因爲懷老二的時候,她們還沒有申請下來組屋,當時的居住環境不適合生産,她就回中國生了老二,陪伴了幾年。可是等孩子過來的時候,政策變了,所以現在只能是學生簽證。
她跟我說了沒有申請公民的遺憾;跟我說了如今有房子,有車子,有店面的生活卻只能打70分的追求;跟我說了當年她老公一個人先來新加坡打工,而她在中國獨自生産老大和撫養他,同時還要經營一家汽車美容店的艱辛。她說的輕描淡寫,而我聽的潸然淚下。
“想他嗎?”
“想。那時候,網絡沒有這麽發達,哪有微信啊!都是靠寫紙質的信聯系,他給我寫封信,到我這已經過了半個月了……”她給我的面裏加滿了湯,還執意請我喝水,我拗不過她,看得出她的強勢和有主見,這樣的女人,不會輕易向生活妥協。
“還記得當年他走的時候,對你說了什麽嗎?”
“記得,他就說了一句:照顧好家裏。”
我沉默了,含著淚吸了一口冰涼的馬蹄水,想起當年我帶兒子臨走前,對老公說的話。
她笑我感性,說“我已經沒有眼淚了。”而我的淚水,反而更止不住。
“有沒有想過,如果沒來新加坡,會是什麽樣的人生?”
“想過,不僅想過,也回去過,來新加坡的這些年,反複回去過幾次中國,給我親戚的店裏幫忙,可以說,一直很糾結,一直在掙紮、在選擇,不知道應該怎麽選,前路在哪裏。中國這幾年發展挺快的,我的親戚們有的發財了,買了好幾套房子,有時候我也很羨慕她們,有時候想,如果我們沒有出國,現在什麽樣……”
“現在還想嗎?”
“現在不想了,拿PR了,也習慣了新加坡的生活,對中國反而不太習慣了。”
“哦?習慣了新加坡的什麽?”
“習慣了這裏的幹淨、安全,還有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
幾天後,第一次將稿子給她看時,她老公坐到了我身邊,終于主動打開了話匣子,看了她講的故事,他也有了想說的沖動。
他年輕時一直在廣州打工,餐飲業。然後,印尼老板來廣州招人,他報名了。那時候他只想多賺錢,不管去哪,他年輕,有的是力氣,他不怕困難甚至語言不通,他像個初生的牛犢,敢想敢拼。印尼老板實在大方,包機票,包吃住,總之什麽花銷都沒有,就可以辦好去印尼的工作,他動心了,辭了職,回甘肅老家辦護照,辦手續。結果,卻被父親攔住了。
“我父親是個文化人,他喜歡看新聞,世界各地的新聞,他跟我說,印尼那地方治安不好,對華人並不友善,不要爲了賺錢而不顧生命安全,不值得。父親的一席話讓我有了顧慮,正好我翻譯的資料是英文的,而那邊需要印尼文的,我翻譯錯了,所以,也許是命中注定吧!我沒去成,也沒後悔。不過,我在廣州的工作沒了,于是,我在甘肅歇了下來,就當給自己放個短假。”
“這時候,中介又給我來電話,說新加坡來老板招人了,讓我趕快過去面試。我那時候有些懶散,畢竟甘肅離廣州不近。我說我現在人不在廣州了,在甘肅。中介說來不及了,新加坡老板行程很緊,讓我盡快乘飛機過去!”
頓了頓,他笑著說:“你知道,98年99年的時候,坐飛機對于一個打工仔來說是多麽奢侈的事情!坐飛機去面試,還不一定成不成,這太不靠譜了!估計當時沒幾個人會選擇做飛機去面試,即便現在這個年代,也得掂量掂量,這面試成本太高了!”我頻頻點頭,理解當時他的糾結。
“中介繼續苦口婆心的勸說我,似乎老板就在等我一個人一樣,說的我也有些動心了,于是我跟老婆說了這事,沒想到,老婆當即表示,錢沒了可以再賺,機會沒了恐怕永遠就失去了,她說:你不是沒坐過飛機嗎?正好這次是個機會,一來坐坐飛機,二來去面試一下,一舉兩得,多好!在她的鼓勵下,我迅速買了機票,飛往了廣州。”
“結果呢?”我突然有些期待聽他講接下來發生的事。
“到了廣州,已經是晚上了。還好,我趕上了面試。推開門的一瞬間,我卻傻眼了。”
“怎麽了?”
“100多個面試者立在那兒!”
……我沉默地望著他,努力捕捉他的神情。
“嗯,中介給我打電話那麽急切,我以爲只有幾個人呢!沒想到這麽多人前來面試,我當時就泄氣了,真的,你不知道那種感覺,我感覺我被騙了。”我明白他的那種沮喪,2000多一張的單程機票在99年時真是奢侈品,關鍵是,那種並非只有我一個的感覺,真的有些令人愠怒。
“可我想,算了,來了都來了,別想那麽多,踏踏實實的面試吧!我當時沒想太多,就是好好表現,展示自己,結果沒想到,我竟然進入了前十!”他堅毅的嘴角帶著笑,眼睛裏露出了一些光芒。“一下子我就有了信心,最終,要了4個人,我是四個人裏第一個來新加坡的,真的是很幸運,也好險!”
等他平複了激動的情緒後,我問道:“會感謝妻子嗎?”
“會。我覺得有時候女人的直覺是驚人的,我們男人有時候做事會拖沓,會猶豫,會顧慮重重,可是女人不想這些,她們有時候真的是憑直覺判斷,而往往,她們的直覺很准!”
我笑了,問他:“所以您認爲,您有今天和妻子的助推分不開?”
“可以這麽說。我妻子始終很支持我,只要是有關我的事業,她從來都支持,讓我勇敢的去試,不要輕易放棄。這在我們日後的生活裏,她的這種性格都對我甚至我們的家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他掏出了手機,那是他7年前被新加坡派去韓國錄美食節目的一段視頻。視頻裏,他在表演拉面,背景裏說著韓語,我看到那時的他比現在微胖,臉是圓圓的,他說那會兒還年輕,微胖。我又看向他,如今,面前的他已經45歲了,身形消瘦而結實,背似乎有些彎了,臉上現出了棱角,生活的磨砺讓他的臉頰變得堅毅甚至有些冷峻。工作中的他是不愛說話的,今天他說了很多,似乎是在對自己的青春往事,做個系統的總結。
“能說說沒有拿成公民身份這件事嗎?”
“嗨。”他笑了笑,帶些自嘲。“幹到第五年的時候,我就被提拔成了面點部總監。跟我一起出來的,甚至比我出來晚的,比我工資低的,都是公民了,只有我還是PR。”他平靜的說。
“爲什麽?”
“因爲公民申請一旦遞上去,批了,你就是新加坡公民了,不能反悔,咱不能拿政府的事當兒戲。一想到自己不是中國人了,我就有一種不舍,一種猶豫,那是一種對祖國的情懷,一種落葉最終要歸根的情懷,一種華人普遍都有的情懷。”
我吃了一口老板娘遞過來的臊子面,推搡一番之後,我堅持付了錢,低頭卻發現,肉絲多了好多,我有些感動,老板娘依然不愛多說,可是我知道,她想說的都在面裏了。
“現在呢?還想落葉歸根再回中國嗎?”
“唉,怎麽說呢,很矛盾吧!回中國圖什麽?圖和父母團聚,和親朋相聚,看見熟悉的一磚一瓦,那是一種記憶,熟悉的記憶。可是,這幾次回去,發現周圍的很多朋友都不在那裏生活了,那裏生活的人我一個都不認識,都是新面孔,人家也不認識我,我走了17年了。很多地方都變了,不認識了,沒了那種親切感,沒了熟悉感。如今回去就是奔父母,可父母終究會走的。”
他的語氣突然有些落寞,盡管輕描淡寫,但我依然捕捉到了他的掙紮和糾結,或許,他真的沒想好,這個铮铮的北方漢子,在提到祖國,提到雙親的時候,一下子變得溫情脈脈和嗫嚅起來。
在談話中,他用的最多的是“講真話。”能感覺到他待人的那種坦誠,作爲一個長年在異國他鄉打拼以至于後來自己創業的中年男人來說,這實在難得。
這時候,妻子走了過來,男人回到了店鋪,繼續招呼絡繹不絕的客人。
不知妻子哪來的感慨,她說:“我們現在掙得錢,我都想花在孩子身上,錢沒了可以再賺,孩子是唯一的,我希望他可以享受和別人一樣的教育,將來有一個和新加坡人一樣的眼界,那種國際化的眼界。”
看得出,雖然她學曆不高,但是,她的心氣兒很高,視野很廣。井底之蛙這四個字她沒有說上來,我幫她說了。她說,對對,就是不要做井底之蛙。我再次對她肅然起敬起來。
就要下雨了,我與他們夫妻告了別,他們各自都在和客人交談著,老板娘說,都是熟客了,有些是老鄉,如今已經成了朋友。
最後一次給老板娘看稿的時候,得知她們已經在籌劃第二間分店了,爲她高興,她離自己的目標又近了一步。
老板娘夫婦的故事暫且擱筆,我希望有一天,這故事能被他們的孩子知道,能被他們的親友知道,能被吃過他們面的食客知道,能被更多更多在新加坡打拼的中國人知道。更重要的是,我想告訴他們,在異國他鄉打拼的這條路上,他們不孤獨,也並非唯一。希望他們早日追求到自己想要的日子,給自己的人生一個最好的交代。
後記:
您是正在新加坡打拼的中國人嗎?您有故事想講述給大家聽嗎?您想爲自己曾經的經曆有個小結嗎?無論您已經是新加坡公民、PR還是工作簽證,只要您想講述您的故事,歡迎聯絡作者達赫琳,加微信號83912908,注明“雁過留聲”。雁過留聲,人過留痕,我們並非世界中的一粒塵埃,世界缤紛,皆因你我的存在。期待您的經曆,期待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