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一直說自己沒有自然資源,唯一的資源就是人。那麽新加坡爲什麽能在被踢出馬來亞後不久迅速回血並取得成功?楊建偉教授在新加坡36周年國慶日當天撰文分析。憂患意識: 新加坡的國魂新加坡是一個非常小的城市國家,地小人少,沒有資源。但是,建國短短36年以來她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早已超出了這個小國的疆界,爲全世界所矚目,所稱贊,所欽佩。新加坡的成功來之不易,就象一個三房式組屋家庭出身的孩子能夠獲得總統獎學金,完全是靠自己的奮鬥,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新加坡的成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她從昔日的一個破漁村、貿易站和海軍基地發展成今天這樣一個繁榮的城市國家,擁有媲美發達國家的生活水平,是新加坡政府領導全體國民36年臥薪嘗膽、勵精圖治的結果,是各族群人民勤勉、刻苦、不敢偷懶、不敢懈怠、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結果。36年前的8月9日,新加坡奉命脫離馬來西亞,迫不得已宣布獨立,自己走自己的路。新加坡的領袖非常清醒地知道,這個位于東南亞的城市島國不是個自然形成的國家,而是人爲産生的。作爲一個獨立國家,新加坡可怎麽生存?得知新加坡被踢出馬來亞的消息,李光耀止不住流淚,圖源:詩華日報那個時候的新加坡可謂困難重重,生存機會非常渺茫。政治上,新加坡地處東南亞的腹地,面對的是鄰近國家最直接最本能的猜忌和疑心,被不太友善、不太和諧的周邊環境所包圍。經濟上,當時的失業率高達14%,而且還有上升的趨勢。英軍如果撤退,還將喪失很大一塊開支,這項開支占當時新加坡國內生産總值的20%左右;同時,還會失去三萬多份的直接工作和四萬份來自支援服務領域的間接工作。面對這種嚴峻的形勢,開國的領袖充滿了憂患意識、危機意識和生存意識。他們知道的是新生的新加坡要在夾縫中求生存,要時時事事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他們不知道的是自己的明天在哪裏,獨立的路到底能夠走多遠,命運將會做出什麽安排。他們對自己的前途憂心忡忡,不敢有絲毫的樂觀和僥幸。不過,他們非常清楚的是,新加坡要成功,必須做出非比尋常的努力,人民絕不能有依賴援助的心態,必須自力更生;國際社會沒有責任爲新加坡提供生計,新加坡不能夠靠討飯缽過活。36年後的今天,當建國初期的許多夢想都已成爲現實、許多國家都被新加坡遠遠地抛在身後的時候;當新加坡已經成爲世界第一大貨櫃碼頭、第二大電子中心、第三大煉油中心,樟宜機場和新航連續十多年蟬聯世界第一的殊榮的時候;當她成爲亞洲四小龍之首和東南亞的工業中心、貿易中心、金融中心、旅遊中心和交通中心的時候;當她的人口只有中國的三百分之一而人均國民生産總值是中國的三十倍並躍升爲中國的第五大投資國的時候;當李鵬前總理1997年8月來訪新加坡時感歎中國和新加坡的差距越來越大以及朱熔基總理1999年11月來訪新加坡時邀請新加坡政府幫助中國發展城市公共住屋建設的時候;當相當一部分新加坡人面對自己祖輩和父輩的出生地所流露出極強的優越感、不屑一顧並充滿鄙夷之意的時候……新加坡的領袖仍然是那麽冷靜,頭腦那麽清醒,仍然是充滿了憂患意識、危機意識和生存意識。新加坡幾代領導人對水資源都心心念念,圖源:搜狐他們清醒的知道,無論新加坡取得了多麽巨大的成就,都無法改變她在東南亞的特殊位置和特殊處境,都無法改變周遭鄰居的敏感、猜忌和疑心。他們知道新加坡國還是小國,民還是寡民,還是那麽脆弱,還是要低調和夾著尾巴做人。他們知道這個世界充滿了變數和危機四伏,還是不敢有任何的偷懶,不敢有任何的懈怠,不敢有絲毫的驕傲自滿,不敢有絲毫的掉以輕心。他們知道新加坡從挖坑入廁到住進冷氣房的時間還太短,基礎還不夠牢固,還是要時時如臨深淵、事事如履薄冰。他們遵遵教導自己的國民不要視新加坡的成功爲理所當然、一成不變和一勞永逸,稍有疏忽、失誤和差池,三十多年的成果和心血便會毀于一旦,新加坡便會在一夜之間被打回原形。他們敏銳地察覺到中國申奧成功和加入世貿對中國、對亞洲、對世界意味著什麽,他們十分清楚中國吸去了本區域70%的外來投資將使新加坡面對更加艱巨的挑戰和競爭。他們的遠見卓識和高瞻遠矚使他們預見到50年之後的中國可能是一條騰飛的巨龍,將在國際舞台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們苦口婆心地告誡自己的國民不要作井底之蛙,不要目光短淺,不要低估12億中國人民所蘊藏的巨大能量和學習精神。他們也要求自己的國民要善待外來人才,因爲他們知道人才是知識經濟的載體,將來的競爭其實就是人才的競爭。他們已經預見到新加坡必須不斷努力提升才能保得住自己的競爭能力,否則50年之後可能會風水倒轉,要到中國去學習和取經。他們知道任何國家要從中國的崛起中得益,先決條件是必須對這個龐大的經濟體有最新的認識,而且對那裏的商業運作有很好的了解。他們更及時提出要把握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機會,要搭上中國發展的“順風車”,就要事不宜遲而且群策群力地迅速加強對中國的認識、隨時留意中國的變化和深化中國專長,將來無論中國如何發展,新加坡都知道該如何對付……新加坡這個小國能夠在強手如林、競爭如此激烈的國際舞台上立于不敗之地,可能有一千條、一萬條的寶貴經驗,但其中的核心和關鍵還是新加坡政府和領袖的憂患意識、危機意識和生存意識。准確地說,憂患意識是新加坡的立國、強國之魂。
(原文2001年8月9日刊登于新加坡《聯合早報》,經作者授權新加坡眼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