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鄧爺爺決定打開國門,啓動變革。
鄧爺爺問,中國要改革、要發展,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麽?
李光耀總理說:教育。
新加坡因爲地域和地區格局奉承精英主義,對教育的重視自然是不可爭辯的,最豐富最寶貴的資源就是人力資源,占據一半生産力的女性自然是被政府鼓勵積極參加職場工作,而養育小孩是大部分女性的選擇,要支撐這個格局必要條件是——
新加坡的幼兒教育是多元和完善的。
中西融合的新加坡,除了國家管理高效的借鑒意義,或許在幼兒教育方面也能夠給大家一點啓發。
新加坡政府鼓勵生育以及支持女性留在職場體現在行動上,奉承實用主義,最直接的支持就是經濟支持——現金獎勵(baby bonus)、存款補貼(父母存多少政府存多少,有上限)、父母稅務減免、如果是職場媽媽那麽有進一步減稅,詳情可以看較早發的文(媽媽|新加坡的職場媽媽)。
新加坡的華人文化在多年的自我認定中跟西方文化相融合,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帶孫子的習俗並不是主流,而雇傭勤勞能幹的菲傭以及早早就送幼兒園則是普遍做法,另外還有把年紀較小的小孩送到保姆家寄托也是部分人的選擇。
媽媽要繼續留在職場,除了家人的支持,還需要社會資源的匹配。
新加坡的幼兒教育主要提供早期兒童看護(early chilhood care)和教育服務(education services),統稱爲學前班Preschool,大概可以分爲下面的兩大類:
(1)托兒所(Childcare Center)
【兒童年齡】:18個月-6歲 (部分設有2個月開始的托嬰所)
【時間】:7am-7pm周一到周五,周六早7am-1pm
【數目】:1196家(截止至2015年7月數據)
【教育體系】:一般會按照特定的教育理念(蒙氏、雷焦或者華德福)以及結合當地小學教學體系靈活調節教學安排,有玩耍探索和注重升學教育不同側重點。
【日常安排】:2頓正餐(早中餐)以及1-2頓零食
【優惠】:職場媽媽可以接受政府津貼
(2)幼兒園(Kindergartens)
【兒童年齡】:3歲-6歲
【時間】:3小時托管
【數目】:499家(截止至2015年7月數據)
【教育體系】:側重學科教學爲升小學做准備
【日常安排】:課件簡單的零食加餐,時間段無正餐
【優惠】:沒有政府津貼,低收入家庭可以自行申請補貼
(3)豆豆班(等其他托管服務)
【兒童年齡】:3歲以上
【時間】:2-3小時托管
【教育體系】:設置在政府居屋樓下活動室,一般由居民聯絡所支持負責,
【日常安排】:提供簡單的唱歌、認字、手工等活動
上面說的這些幼兒教育類型,在新加坡有很多選擇——政府支持的(PCF、NTUC)、私人營運的還有宗教和其他社會團體等等均有開設,提供給不同需求的父母。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幼兒教育方式,靈活多樣性是新加坡preschool的特點。
身邊的確有同事把6個月都不到的小孩送去幼兒園的,好不好合不合適因人而異,有一點肯定的是這個給媽媽重返職場提供了最便利的支持,同時也給爸爸減輕了養家糊口的壓力。
新加坡2016年女性勞動力參與職場的比例爲60.4%,而這個數字在2006年是54.3%,男性勞動力參與職場的比例則一直保持在76%,這兩個比例排在世界前列,高于歐美等國家。
0-3歲是小孩發育的重要時期,不管是家長自主選擇還是因爲工作關系被動選擇,把小孩送到正規靠譜的托兒所可以給小孩提供豐富的社會鏈接,別忘了,社交能力(social skills)也是小孩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國內幼兒園情況跟新加坡和國外有所不同,在新加坡的媽媽送小孩上幼兒園或者托兒所的時間相對國內比較早,有些寶貴的經驗也許能夠給大家一點參考。
(1)不管被動選擇和主動選擇,選擇了就別焦慮
因爲工作關系,身邊又沒有合適的人幫忙帶小孩,不得不把小孩送幼兒園基本上算是一個被動選擇。而還有另外一部分媽媽則是想給小孩提供豐富的社交環境而主動選擇送小孩去幼兒園。
也許你會遇到一些阻力,“小孩這麽小就送幼兒園,會什麽啊”、“自己有時間自己帶”、“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難道不比外面的人可靠麽”,“到樓下跟鄰居小孩玩一玩就好了嗎,小孩需要什麽社交啊”
我想說,既然選擇送,那就別焦慮。
(2)個性化選擇優于最貴最好大品牌
個性化選擇的前提是你清楚自己小孩的性格特征以及發展發育的需求。
在新加坡,有不少幼兒園是私人開的,規模小,有些只有十幾個到幾十個學生,所以對于性格內向一些的小孩這個不失爲合適的選擇,規模小的好處是能夠方便接觸到老師和園長,另外幼兒園一般是鄰裏的小孩,小朋友的脾性家長也有個大致了解。
可能會有不少人覺得大型的、有品牌的幼兒園一般不會差到哪裏去,這個看法雖然沒什麽毛病,可是小孩的上學體驗一定是個性化的感覺,沒有統一的標准,我們選學校不是從大品牌貴的學校從中選一個,而是看小孩自身的特點,能夠選出最切合小孩自身需求和實際的幼兒園才是一個好的選擇。
(3)學校重要,好老師更重要
離開父母的小孩,順利融入他們人生的第一個陌生社交群體,好老師太重要了。
不管是剛開始的分離焦慮過渡期還是適應後的每天校園活動質量,好老師始終是一個很關鍵很重要的因素。
好學校也會有不專業的老師,你以爲差的學校可能會給你安心,所以選擇的時候避免帶有先入爲主的成見。下面這些選擇方法可以借鑒——
親自考察、向已經就讀該幼兒園的媽媽詢問、給小孩和自己試用期,如果不合適盡早轉學。
(4)上幼兒園表面上是考驗小孩,其實更是考驗家長
聽朋友說過身邊有人送小孩上幼兒園,心裏舍不得,硬生生跟著小孩哭了好幾個月。
分離是互相的,我們常說的分離焦慮,不只是小孩暫時離開我們,還有我們也離開小孩,那種依依不舍是相互的。我想說的是——小孩其實比你想象地要強大。這是成長的必經之路,一起經曆考驗,家長不強大,難道要小孩安慰自己嗎?
(5)什麽時候上幼兒園合適?
新加坡托兒所、幼兒園等幼兒教育服務可以接納從2個月到6歲的兒童,年齡跨度大,家長的選擇多,所以對于什麽時候上幼兒園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
雖然沒有明確的時間界限,但是有一點特別關鍵——小孩跟父母建立了安全的依戀關系是小孩做好上幼兒園准備的前提(安全感滿滿的親子關系你get到了嗎?——每個媽媽都應該了解依戀理論)。因爲家庭的依戀關系是小孩第一個社會聯結,父母及時響應小孩的需求,小孩感到安全,建立安全型依戀,才會自由探索,第一步走好是關鍵。
想要了解新加坡高知媽媽的幼兒園經驗,請移步第二條推送文章。
那中國幼兒教育是個什麽狀況呢?上網一查有大量的資料,給大家講一些數據。
中國目前0~6歲的幼兒約有1.8億,每年新出生人口約2000萬,其中城市人口就有600多萬。
2015年開放二胎,未來的幼兒教育需求會迎來曆史高峰,然而目前的兒園資源遠不能滿足需求,特別是低幼的托育服務,數量少而且質量沒有保證。
0-3歲嬰幼兒在中國各類幼托機構的入托率僅爲4%,而發達國家達50%。
國家對開辦幼兒園的場地、班額、學生均占地面積、入院年齡都有明確規定,特別是場地的要求限制了學前幼兒教育的多元發展,因爲這些規定,不少公辦幼兒園陸續取消托班(0-3歲)。目前私立幼兒園數目超過公立,然而0-3歲托管不在國家統一管轄的規定內。
因爲低幼兒童托育資源緊缺,加上“要贏在起跑線上”的焦慮,催生了收費高、質量參差不齊的各種早教機構。
我國城市家庭教育占家庭消費的65.5%,有56.5%的家長把孩子教育投資列在首位。
搖籃網調查問卷顯示,兒童早教年支出1000~3000元的占到40.5%,3000~5000元的占到14.71%,10000~15000元的占到12.44%。
新浪調查問卷中,教育費用年支出1萬元以上的家庭占21.6%,0~6歲嬰童的花費占到家庭總收入的30%以上。
早教機構不具備公共服務的性質而是盈利是放在首位,價格跨度大,而對早教培訓市場的評價最突出的是“虛假宣傳、誇大其詞”。
相比較新加坡的幼兒教育狀況,國內幼兒教育資源遠不夠以及覆蓋不全面,大部分幼兒園只提供給3-6歲兒童,由此導致早教機構則遍地開花。
然而這些早教機構只提供一定的教育服務,這些服務不具備公共服務性質,而且系統性完善性較差,更多的是散點式教育,低幼兒童看護服務則更是空白。
慶幸的是這些問題已經引起社會的重視。
信息獲取的極大自由讓高知媽媽越來越多,對低幼小孩的生長發育質量也越來越重視,傳統的隔代帶娃或者保姆阿姨照顧已經滿足不了新生代父母對小孩早期啓蒙的要求,而填補空缺的早教機構綁架的是焦慮的父母。
希望國內缺乏的正軌低幼兒童教育越來越完善,新加坡多元化和個性化的幼兒教育系統也許是個啓發。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小孩的傳統文化也許不會一時半會就會改變,也很可能不會隨著低幼兒童教育服務完善而馬上發生極大的改變,然而已經有不少城市的年輕家庭選擇更加自主的方式撫養下一代。
希望我們的兒童從0歲開始就擁有更加豐富多彩的童年。
(感謝微信號:小廣成長記授權新加坡眼分享)